明末清初酸枝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






















 


 


 


 


 


清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去褐色漆前後對照


(去褐色干漆後情形)



 
















 



 


 


 


 


以放大鏡檢視其上下竹絲的斷面,可看到竹絲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已成烏黑破裂狀,以此風化特徵判斷此竹雕筆筒年代應在清中晚期。




 




 


 


 


(原近代再度上褐色干漆情形)---引用網拍照片









 



15-53.兩件明末清初酸枝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及清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的收藏(98.12.1)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此北部女性賣家自稱拍賣長輩所留下的收藏,今年三月份起開始網拍,其賣場為各式各樣開門的古文物,有文房雜項、古玉、瓷器等,所開價位尚稱合理,以比市價稍低的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這兩件竹木雕文物在(98.11.26)晚上架後,翌日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就發現其賣場這兩件竹木雕文物---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及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第一件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從照片看型制為花瓣式,螭龍雕工古拙,有明代風格,但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無法由照片查看細部雕工風化情形,判斷其確切新舊及年代。第二件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較為疑問為看其表面顏色褐色斑駁不一,判斷可能是原上漆筆筒,因長期使用部分干漆脫落,變成斑剝不一品相不好,近代被看不順眼的藏家或賣家去漆處理所造成。但看人物雕刻流暢傳神,峭壁皴褶表現不錯。於是立即以問與答提出疑問及要求能否起標價提前結標? 不料得到賣家回覆已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不提前結標。只好列入追蹤名單,終於等到 (98.12.1)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此件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無人下標,於是3分鐘前下標,無人競標,以起標價得標。另一件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則有另外一人參與競標出價,經14次出價後由我得標,匯款後翌日就收到。詳加檢視:


第一件紫檀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


1.材質:經仔細檢視應為酸枝材質。


2.紋飾:雕螭龍紋,刀法簡練古雅,為明代常雕題材。底部足邊有一道出筋稜起陽線一周,此為清初木製筆筒常用裝飾手法。


3.造型: 筆筒為花瓣式,為明代造型。束腰筆筒是清中以上常見造型。


4.皮殼包漿:以放大鏡檢視表面皮殼有老舊風化痕跡,柔和寶光色澤。以手摸過不礙手,表示經常年使用,已磨掉稜角,變得柔順,應為老件。但表面卻沒有留下不規則深淺不一的長期使用自然磨擦痕跡,而是留下明顯的規則磨擦痕跡,判斷應為不懂得保養維護的藏家,以類似美國菜瓜布擦拭表面去除污垢所致。


         綜合以上判斷此筆筒為明末清初酸枝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造型典雅,雕工簡練。


 


第二件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


        經檢視其表面顏色不自然的褐色斑駁不一,判斷可能是原上漆筆筒,長期使用部分干漆脫落,變成斑剝不一品相不佳,近代被看不順眼者去漆處理後,變成淡黃色沒有年代風化情況,再度上褐色干漆,但因吸附不同造成褐色斑駁不一。於是以廚房廁所清潔馬筒及瓷磚,有除霉除菌效果的穩潔去霉劑,將其噴灑在竹雕表面,再以牙刷來回刷洗,發現流出褐黃色的水,印證了原先的判斷。整個筆筒表面去漆後,呈現出完全未受磨損及風化的皮殼及棕黃顏色,沒有任何包漿光澤,就像新品剛雕刻的顏色一樣,沒有任何古味。再以廚房菜瓜布磨擦去除筆筒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最後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淡褐黃光澤。


         以放大鏡檢視其上下竹絲的斷面,可看到竹絲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已成烏黑破裂狀,以此風化特徵判斷此竹雕筆筒年代應在清中晚期。其老叟泛舟垂釣雕工傳神,峭壁皴褶有力,照片未拍攝的淺浮雕行草詩文流暢,有文人味,沒有匠氣,不落俗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