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2明代透雕雙螭紋香筒(高21.4  徑 3.6公分)




















 







 







 








 


明代竹透雕雙螭紋香筒局部特寫






 




 





 


明代竹透雕雙螭紋香筒斷面局部特寫


 




 



 


 


翻拍書中 王世襄 先生原藏明無款雙螭紋香筒



此頁右圖香筒照片拍攝時上下倒置,香筒平面一端應朝上,以活動上蓋蓋上,有凸出內緣一端應在下插入底座黏著固定。


 


將書上右圖香筒照片上下旋轉與本人收藏對照可看出                 


此類型香筒與插立香點燃香筒不同,不能用於點香,而是由活動上蓋置入香花或香料,其功用同香薰。


 


 



書中香筒照片左圖香筒拍攝時上下倒置及排版時左右又翻轉顛倒了,將其圖片上下旋轉後與拓印本比對可看出左右仍顛倒。






 


 


 



將書上左圖香筒照片加以上下旋轉及左右翻轉後與本人收藏對照可看出相同構圖




                      





一件明代竹透雕雙螭紋香筒的收藏經歷


 


           以往收藏文物都是來自骨董店、玉市及藏家等現貨市場,近年來退休後,才開始學習電腦,上網接觸網拍市場,發現網拍特性無遠弗界,沒有時間及空間限制,買賣雙方交易可以不出門,就在家裡一手搞定,比實體店面實在方便。但網路有照片解像力不足、未拍攝到全部及重點部位放大和螢幕色差等限制。骨董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所以在網拍購買文物要小心謹慎,若沒有十足把握,有任何一點疑問都寧可放棄。


   


         對於骨董網拍一窩蜂出現一些(xx的收藏)的賣家,都自稱晚輩為其長輩處理收藏。其拍品良莠不齊,均以一元或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為號召。重點是有的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暗中還加以護盤,作穩賺不賠生意。我常觀察某些較高檔文物的拍賣過程,若是您沒有加入競標,其結標價格往往比行情低甚多,讓您覺得不標很可惜,但事隔多日去找賣家評價,卻找不到。若您當時心動下標,卻發現永遠追不到,比您預定的價位高甚多,甚至高過現貨行情,這就是有人在護盤。以往業者對買斷文物加以護盤避免虧本,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發展出另一模式則是,藏家委託網拍業者寄賣,拍出由業者收取手續費,低價起標,不想虧本的藏家要自行護盤。


     


         如果賣方真的是不懂骨董的晚輩,又沒有護盤情形,那麼買賣雙方互賭,買方願賭服輸,賭輸自認倒楣,還算公平,偶而還能撿到便宜。但若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又不能退換,暗中還加以護盤,對買家是絕對不利,絕不可能買到物超所值的東西,應列為拒絕往來戶。倒是少數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中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委託寄賣,若沒有護盤情形,偶而能標得物超所值文物,至於有沒有護盤,則要仔細觀察,若追到預定的出價極限,一定要斷然放棄停止追高。


 


           對於網拍低價起標的賣場,我甚少參與下標,因為如發現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還要等候漫長的時間結標,而好不容易等到結標前一刻才是行家決勝的關鍵點,多少能買到充滿未知數,到底是行家競標,還是護盤當時是很難判斷出來。除了幾個極少數風評不錯賣場,僅限於經判斷為純粹業餘賣家,或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我偶有會下標外,其他低價起標的賣場則敬謝不敏,在網拍市場有時的確可以物超所值的價位買到還可以的等級文物,但若要撿漏,以低價位能購得高等級文物的經歷,是鳳毛麟角。


 


           倒是在藏家早期所收藏釋出的賣場,或真正長輩所留下舊藏中,曾收到幾件,都是賣方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經瀏覽到覺得文物等級不錯,要價合理比現貨市場便宜,透過一翻議價,及獲得鑑賞期後才成交。


 


           此件透雕雙螭紋香筒是一年前在網拍中瀏覽到,因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再加上拍攝不清楚,根本無法分辨雕工新舊,但依稀與臺灣先智出版王世襄先生編著---竹刻鑒賞一書第50-51頁,收錄一件王世襄先生原藏無款雙螭紋香筒,構圖相同但方向相反。看其賣場都是竹木雕雜項新舊雜呈,相片看大部分是未入清的早期作品,偶而有入清的竹木雕上拍,之前就曾向其購入一件清浮雕山水人物圖臂擱。此香筒標題所標明是老件,若是能入清就算物超所值;若民初到早期算物恰其值亦值得收藏;若是新品以其雕工細緻流暢雖不算貴,但對於只收老件得我就沒有收藏價值;若是與王世襄先生原藏無款雙螭紋香筒是明代則中寶。於是在第一時間找到之前交易資料,打電話連繫賣家,瞭解這些貨大部分其父親所留下,少部分為其收藏,此香筒是父親舊藏,看雕工皮殼可以肯定是老件,但確定年代因對竹木雕年代沒有深入研究不敢冒然斷代,因此標題才標明是老件,他個人認為應有清末民初年代,於是經議價以八折價優惠老顧客。


 


         匯款後翌日就收到香筒,打開看到其雕工細緻流暢,皮殼色澤褐黑,心中不禁大喜中寶了。檢視雕工及褐黑皮殼情況,應是入清老件絕無疑慮,但是否到明代?還待考證。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此竹雕香筒亦不例外,於是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細節部份如雙螭頭部及毛髮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整個筆筒煥然一新,所有雕刻圖都清清楚楚。


 


詳細檢視:


1.檢視其表面皮殼為褐黑色澤,應有明末清初年代。


2.以放大鏡檢視其雕刻圖案凹處,其皮殼顏色包漿與表面一致,為原刻非後刻。


3.再以放大鏡檢視香筒上端斷面,其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並已成稍為破裂狀,帶晶瑩琥珀色,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早期以上竹雕才有的特徵。


4.其雕刻細緻傳神,雕工功力有名家風格。


5.與王世襄先生編著---竹刻鑒賞一書所收錄王世襄原藏無款雙螭紋香筒詳加比對,構圖幾乎相同,但與部分圖片的方向卻相反。


 


整體評估:    


          由褐黑皮殼及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特徵判斷此筆筒應為清早期以上年代,以其螭紋風格則可以斷至明末,再與竹雕鑑定專家王世襄先生原藏無款雙螭紋香筒詳加比對,構圖幾乎相同,應可推論為明末作品。經查王世襄先生原藏這件雙螭紋香筒,已在2003.11.26嘉德專拍以人民幣33萬高價成交,王世襄先生原藏這件品相較差,筒身上下端開裂嚴重,底座及上蓋均缺,而我收藏這件雕工一樣細緻流暢傳神,品相較好,沒有大裂痕,原裝底座還在,上蓋遺失已配製新蓋。王世襄先生原藏竹雕及銅爐能在拍賣公司的專拍中拍得高價,當然是因有鑑定專家原藏的名家加持,當然不能做為類似文物的行情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