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55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

Z155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1.JPG Z155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2.JPG Z155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3.JPG   

 

 

 

下載網路-明晚期惠孟臣製鋪砂圓壺(12.617cm)-西泠印社2011-12-31成交價287,500

明晚期惠孟臣製鋪砂圓壺(高12.6長17cm)-西泠印社2011-12-31成交價287,500

明晚期惠孟臣製鋪砂圓壺(高12.6長17cm)-西泠印社2011-12-31成交價287,500-

底款:壬午中元惠孟臣製於香玉堂說明:此圓壺製作精良,以紫泥鋪砂燒成,一望即知其古樸雅致。半圓形蓋,上有葵花凸起開光,頂部圓鈕。頸部收,圓肩,底部微微內斂,圈足平底。壺嘴彎曲上揚,頗有挺拔之勢,壺把圓轉而下,上有一小翹角。底部有壬午中元惠孟臣製於香玉堂刻款。整壺從選料、造型、製壺工藝及刻款書寫格式,當屬明末清初。惠孟臣,生卒年不詳。目前關於惠孟臣最早的作品為一件刻天啟丁卯年荊溪惠孟臣製的白砂壺,大抵可知其活動上限是在明天啟年間。此壺名款中的壬午年即有1702年、1642年兩種可能。史書上關於其生平記載最早的是《陽羨名陶錄》,上寫不詳何時人善模仿古器,書法亦工。作者吳騫生於1733年,距離1702的壬午年僅三十年,不至不詳何時人,可推斷此器銘刻壬午當為1642年,也就是崇禎年間所製。年代與選料工藝符合,壺身製作水準頗高,加之書法與文獻記載的書法亦工吻合,可認定當為惠孟臣本人之作。12.6cm 17cm作者簡介惠孟臣【明】生卒年不詳活動時間約為明末清初善仿古器書法工整。

 

    

 

 


 

 

Z155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

 

    我收藏的這幾把粗砂老壺,都是一、二十年前從一位大陸來台定居專營早期硃泥壺及紫砂老壺的單幫客手中購得。

  

   個人喜愛高山茶,需使用硃泥壺沖泡才能以高溫讓茶香充分散發,因此當時都由這些單幫客手中選購造型佳、土質好的早期硃泥壺來使用及收藏。在看貨時偶爾看到入清或民初老紫砂壺,這些紫砂老壺一者太大不適合個人居家使用,再者材質鬆散不適合泡高山茶,較適合重發酵茶葉。但若判斷是老壺,造型作工佳,且有落款,價位合宜,就當文物收藏買下純欣賞。最多在剛買入清洗後,先拿到辦公室泡應酬茶,養壺一段時間後,再拿回家收藏。

  

    其中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及大彬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這兩把壺造型大氣,粗砂胎土特殊,雙刀落款俐落,皮殼包漿有老氣不像新仿製品,最少是高仿的老件。雖然與書上明末玉蘭花紫砂壺類似,但個人從不敢認為明末製品。所以賣家雖聲稱明代老壺,並開出六位數高價,最終仍殺價以較低幾萬價位購入,當初個人認為若能有民初顧景舟及蔣彥庭那批高仿製品就算物超所值!

  

   這把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落款以竹刀雙刀法雕刻流注清福泉為媒春住雅室蓮供佛-香玉堂,書法俐落,造型大氣,粗砂胎土,整體有名家氣勢。但所落香玉堂十幾年來查遍各種紫砂壺書籍均無所穫,近年來網路搜尋引擎快速發展,搜尋相關資料相當方便,但多次上網搜查仍無所穫。

  

    近日網友同好看到部落格文章中這兩件玉蘭花粗砂紫砂壺相片,留言回應認為由造型及土質應有到明代。於是再度上網找明代紫砂壺資料,竟找到一件西泠印社2011-12-31成交價287,500-明晚期惠孟臣製鋪砂圓壺(12.617cm),詳細檢視比對其”香玉堂”三字落款,其筆劃結構相當接近,兩者壺嘴彎曲上揚,壺把圓轉而下,上有一小翹角亦相當神似,再找到惠孟臣資料亦相當符合記載:

   惠孟臣(約1598-1684,萬曆-康熙)江蘇宜興人。書法絕類褚遂良。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所製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亦大彬後一名手也

 

   此把香玉堂款玉蘭花粗砂紫砂壺,造型大氣,粗砂胎土,落款“流注清福泉為媒春住雅室蓮供佛-香玉堂”書法俐落,有褚遂良楷書風格。從造型、胎土及落款書法,均能符合惠孟臣記載資料,有極大可能是惠孟臣早期製品。尚請對明末清初紫砂壺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惠孟臣生平

 

    惠孟臣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明代天啟到清代康熙年間,荊溪人,著名壺藝名家。孟臣姓惠,是從聽泉山館珍藏的白砂大壺中得知的,根據是此壺底款有天啟丁卯年荊溪惠孟臣製楷書十一字。關於他的姓氏、籍貫和大約生活年代有了較明確的斷定。

 

   惠孟臣壺藝出眾,獨樹一幟,作品以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所製茗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善於配製多種調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壺式有圓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圓腹、扇形等,尤以所製梨形壺最具影響,十七世紀末外銷歐洲各地,對歐洲早期的製壺業影響很大。據說安妮皇后在定製銀質茶具時,要求模仿惠孟臣的梨形壺。孟臣所造小壺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製小壺馳名於世,後世稱為孟臣壺,這種小壺特別適合於飲功夫茶,因而風靡南國。後期專製朱砂幾何形小壺,造型奇、體積小、工藝精。這種壺式為後世水準壺的前身。孟臣壺工藝手法極洗煉,富節奏感,尤其是壺的流嘴,不論長或短,均剛直勁拔,有著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壺體光澤瑩潤,胎薄輕巧,線條圓轉流暢,成為孟臣壺突出的風格特徵。

 

 惠孟臣製壺除注重壺體渾樸精妙外,尤注重銘刻的書法。他的刻款書法秀娟,不離唐賢風格,筆法絕類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孟臣壺傳器款識有書文杏館孟臣製荊溪惠孟臣製惠孟臣製孟臣製。有的前面標有製作年份或絕句,如大明天啟丁卯孟臣製水浸一天星孟臣葉硬經霜綠孟臣製煙村四五家孟臣雲入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詩句,一般是在十幾字組成的詩句或吉祥語閒章下鐫刻孟臣製,字體多為楷書,也有行書體,筆勢靈動,具書法韻味,用竹刀刻劃,後期作品並用鈐印。孟臣壺的款識以蓋內有永林篆書小印者為最佳精品。

----以上下載自互動百科

 

 

 

   1975年在廣東陸豐明末清初的黃霖墓中曾出土過一把惠孟臣手製的紫砂壺。1990年,福建省漳浦縣南坑村發現的清乾隆二十三年入土的藍國威墓,內有一把朱泥壺,底刻“丙午(1726)仲夏,鳴遠仿古”。《陽羨名陶錄》作者吳騫說,他在海甯安國寺六月二十九日香市集會上買到一把‘孟臣壺’,底有唐詩“雲入西津一片明”,製作渾樸,刻款筆法絕類唐代書法家禇遂良。吳騫的朋友張燕昌說,他在年輕時曾得到過孟臣的壺,底款有真書“文杏館孟臣製”六字,筆法不俗。

 

    惠孟臣的作品在晚清和民國初年不斷有發現,且多為小壺,其小壺較大壺製作精良,為後世水準壺的前身,而華南一帶盛行工夫茶,水準壺最為受用,因而“孟臣壺”在社會上流傳頗廣,“漳、泉、明三府品茗,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茗弢》)。“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壺小有如胡桃,名孟公壺;杯極小者,名若深杯。茶以武夷小種為尚,有一兩值番錢數圓者,飲必細啜久咀,否則相為笑。”(《閩雜記》)

    

   與孟臣壺的情況相仿佛,惠逸公、張君德、陸思亭諸家皆為擅長朱泥壺製作的高手,他們的名字也成為特定水準壺式的代稱,如廣腹沉穩的叫君德壺,俊秀高雅的叫思亭壺,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