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通高7.6 底徑11.9 全長15.5公分) -2015.4.11購自玉市

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1.JPG 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2.JPG 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3.JPG 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4.JPG 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5.JPG Z164漱石刻吳雲根款紫砂壺6.JPG  

 

       吳雲根(1892年11月6日-1969年) 又名吳芝萊,14歲向汪春榮(生義)學習製壺技藝,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三年學成,其時清廷衰敗,經濟蕭條,紫砂窯大不景氣,常靠搬運泥坯和窯貨為生。1915年,由宜興利用陶器公司介紹,去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工廠任技師,歷時三年。同行的有楊阿時、李寶珍。此間不僅傳授紫砂陶的成型技術,還利用木炭釉爐窯試驗成二次燒成的爐均釉紫砂陶,取得滿意的效果,成為近代宜興陶業界向外省傳播紫砂技藝的傑出代表之一。

 

           回家鄉後,仍以製壺為業。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師,兩年後回宜興。1932年在江蘇省立宜興中學窯業科擔任技師。爾後推薦師弟朱可心進校連袂授藝,延至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停辦止。

 

          1954年加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提升為紫砂成型技術輔導員,其待人謙和大度,德藝俱佳。作品如人品敦厚、樸實。宜興紫砂廠成立,一大批學子步入紫砂工藝殿堂。這時其門牆桃李盛極一時。現在著名的製壺名家呂堯臣、吳震、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門下。汪寅仙最早由他親沐教澤,並推薦于師弟朱可心處學藝。同輩中摒棄門戶之見,對徒弟要求十分嚴格,而師徒又十分和諧,首開師徒間競技比賽之先河。1959年雖年事已高,但技藝不衰,為徒弟們作示範,逐一評講,深受弟子們愛戴。他長期從事學院的正規藝事教育,十分重視寫生,尤其對竹的形態特別關注,為他製作竹段壺充實素材,豐富內涵,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教導徒弟製壺要講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態規律,識其品相,從生活中體會寫生,方能融會貫通.

 

           吳雲根一生勤勞純樸,光明磊落,公私分明。直到去世,未給子女們私下留存一件他個人的作品。他的紫砂作品,構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譽。製作的《提把弧菱壺》、《雙色竹段壺》、《大型竹提》、《傳爐壺》、《線雲壺》、《合菱壺》等,曾多次選定參加國內外陶藝大展,聲譽遠播。創作設計的竹花盆、大長方水底盆及新石桃、菱角茶具、雙色柿子,還有《魚罩壺》、《春寧壺》等在傳統手法上頗具創意。他的作品喜用雙色泥表達主體,較多的用竹為題。竹節為壺身挺拔剛勁,壺咀、壺把、鈕、綴以小竹枝攀於壺體,由曲枝構成,輔以幾片小竹葉,舒展有姿似風中飄動,疏密有致;兩種泥色處理,相互呼應,色澤和諧得體。在製作處理手法上以竹節為主體的合理結構,以葉、莖、枝、芽為襯托,充分表現翠竹的神韻。又如《柿子壺》是常見的造型,他採用多種手法製作,有宜於裝飾銘文,且光潤的四瓣莖紋柿子壺,也有重在表現柿子生態的翻蓋柿子壺,光潤內蘊,楚楚動人。《傳爐壺》敦厚樸實,《弧菱壺》方中富圓,圓中見方,他的作品渾然天成,毫無雕琢之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