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3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19.86.5公分)-2014.2.16購自網拍

B293清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1.JPG B293清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2.JPG B293清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3.JPG B293清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4.JPG B293清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5.JPG  

 

B293清溪(時澄之)款竹刻笆蕉圖臂擱(19.86.5公分)-2014.2.16購自網拍

 

   時澄之,字志范,號清溪。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孫,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其活動年代約在清嘉慶(1796–1820)年間前後。

  

    有關時澄之的傳世作品,1996 6 月王世襄在《竹刻鑑賞》書中曾撰〈撲朔迷離的清溪松溪款竹刻〉一文。對傳世一批風格相同的山水題材竹雕刻,作集中的介紹和分析。這批竹雕刻作品,風格刀工,畫意字迹,尤其是某些景物的雕刻技法非常相似,其中一些署有「清溪」、「松溪」和「少谷」等款識,這些竹人的名號為文獻所缺,而落款僅有干支紀年,雕刻者的真實姓名、具體年代都待考。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施遠在整理上海博物館館藏竹雕刻時,發現一件筆筒,陰刻行楷書款識:「香山九老圖,壬申小春月上浣,清溪時澄之製」。這件筆筒款識如確實可信,時澄之所用別號為清溪。其他如「松溪」和「少谷」等款識,可能也與時氏一門所用的別號有關。

 

 

 

時氏一門生平與活動情形

  

   清中期到清晚期,嘉定地區有時氏一門,數代從事竹雕刻事業,從其家族竹雕刻技藝的傳承與演變,可以略窺嘉定派竹雕刻工藝的演變。時氏家族從第一代習得竹刻技藝的時鈺與時學庭兄弟開始,將技藝傳給第二代的時其吉、時其祥、時其泰,第三代時澄之,第四代時汝鑑,第五代時以成,第六代時大經,第七代時湘華,為世代薪火相傳的竹雕刻世家。

   金元鈺(1807 前後)在《竹人錄》中有關時氏一族的記載:

鈺,字世賢,居城東,與兄學庭並好吟詠,昆季刻竹唱酬時軋軋不休,削竹講明刀法,頗能步武前人。子其吉,字大生;其祥,字天行,能深刻善摹名勝山水圖,成一器非兩月不可。學庭之子其泰,字賡颺;孫澄之,字志范,峰巒重疊林木幽深,得李咸熙遺意。

   張雲棟於清同治十年(1871)在《竹人錄》〈附錄〉中有關時汝鑑、時以成、時大經之記載:

汝鑑,澄之子,字芳林,善陰陽文為人物花卉,工古篆八分書。以成,字炳南,澄之孫,芳林之子,承祖父風傳,工陰陽文山水,深淺合度雅俗共賞,其為花卉尤能出新意動人也。大經,炳南之次子也,字甫堂,其刻陰陽文山水,悉遵前人規矩,得清勁洒落之致,尤擅花果、酒杯、貼簧之屬,為插屏、聯對、珠盒、翎筒、圖章、都盛盤,及閨媛奩具始創貼簧,追前人所未及,楹、帖、琴、劍諸品,俱極工巧精雅,特創一格,後生可畏,時與張學海稱兩美云。

   呂舜祥(1954 前後)撰《嘉定的竹刻》中有關時湘華記載:

時湘華,甫堂之子,亦能刻博古、籀篆、瓦當等。後病癱不能起床,高枕淺刻,自號臥游。所刻多貼黃之類,小件浮雕如靈芝、臂閣等,間亦能在枕上雕刻,稱不俗。

時鈺,字世賢。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弟,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學庭,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兄,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其吉,字大生。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其活動年代約在清嘉慶(1796–1820)年間前後。

時其祥,字天行。生卒年不詳,時鈺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其泰,字賡颺。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中期。

時澄之,字志范,號清溪。生卒年不詳,時學庭之孫,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其活動年代約在清嘉慶(1796–1820)年間前後。

時汝鑑,字芳林。時澄之之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晚期。

時以成,字炳南。時澄之之孫,時汝鑑之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晚期。

時大經,字甫堂。時以成之次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同治(1862–1874)年間前後。

時湘華,號臥游。時大經之子,生卒年不詳,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主要活動時間約在清光緒宣統(1875–1911)年間前後。

清光緒年間嘉定地區的竹刻店「文秀齋」,為時大經所創,其子時湘華繼續經營。清宣統二年(1910)「南洋第一次勸業會」辦理工商賽會,在「竹木部」類比賽,「文秀齋」榮獲兩江總督一等獎、江蘇巡撫一等獎等之殊榮。365時湘華能刻博古、籀篆、瓦當等紋飾,晚年病癱不能起床,仍高枕淺刻,自號臥游。時湘華作品多為竹黃器,但也做如浮雕靈芝臂擱等「小件」。

第一代的時鈺與時學庭兄弟,以傳承嘉定派的竹雕刻技藝為主;

第二代的時其吉、時其祥兄弟竹雕刻技藝以深刻技法為主,善於摹刻名勝山水圖,精雕細琢,製成一件作品非兩個月不可;第二代時其泰與第三代時澄之,則善於摹刻南宗風格宋代李成山水圖,從第二代開始竹雕刻技法與風格已受文人畫以刀代筆的影響;

第四代時汝鑑、第五代時以成與第六代時大經,擅作陰陽文山水,陰陽文山水就是運用陰刻搭配淺浮雕,來雕飾山水紋飾,常被用來表現南宗風格的竹雕刻技法。第六代時大經不但能製竹雕刻器物,更擅製竹黃器物,如插屏、聯對、珠盒、翎筒、圖章、盛放文房用具的盤子、婦女閨房用具等,能追前人所未及。

第七代時湘華竹雕作品圖樣,以當時盛行金石學的博古、籀篆、瓦當等紋飾來雕刻竹器,但更常製作竹黃器物。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