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0壬申年(1992)秉方款竹留青雕長樂未央壽字紋筆筒(高14.8 口徑9.2公分) -2015.2.22購自網拍

B310壬申年(1992)秉方款竹留青雕長樂未央壽字紋筆筒1.JPG B310壬申年(1992)秉方款竹留青雕長樂未央壽字紋筆筒2.JPG B310壬申年(1992)秉方款竹留青雕長樂未央壽字紋筆筒3.JPG B310壬申年(1992)秉方款竹留青雕長樂未央壽字紋筆筒4.JPG B310壬申年(1992)秉方款竹留青雕長樂未央壽字紋筆筒5.JPG  

 

此件作品落款雖為秉方,外表也有風化年代,但其風格及功力與徐秉方相差甚遠,是其早期尚未成熟作品?還是有年代的仿品?其落款壬申為1992年,徐秉方已48歲,早已工藝大進,作品進入佳士得、蘇富比拍賣。因此判斷此件為早期仿品。

 

 

 

 

 

當代刻竹大家徐秉方的竹刻人生

 

-20120626日文物天地

 

 

 

海內留青第一家

 

  說到當代的竹刻藝術,是不能不提徐秉方先生的。

 

 

 

  徐秉方先生是江蘇常州人,今年68歲。對於徐秉方先生的竹刻造詣,已故的王世襄老人在其《此君經眼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述:秉方先生幼承家學,專攻留青,四十以後藝大進,不獨於見刀處現神采,要求在模糊朦朧不見刀處生變化。不然對此彌漫滃郁,滿幅煙雲,將不知如何措手矣。後來,又有題詩:變幻無如嶺上雲,從來執筆寫難真。如今不復拋心力,且畫源頭洗眼人。可見王世襄老人對徐秉方先生是很看重的。

 

 

 

  常州,是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常州雖在明清竹刻藝術史上並無特別的影響,然而在20世紀的竹刻藝壇,卻先後湧現了一批竹刻高手,走出了如徐素白、白士風、徐秉方、範遙青等留青竹刻名家。常州竹刻的異軍突起,給現當代的竹刻藝術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常州竹刻也因此成為了當代中國竹刻的重要組成部分。

 

 

 

  常州徐氏竹刻的創始人徐素白,以擅長留青竹刻著稱藝壇,是20世紀中期海派竹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三個兒子中,二子秉言、三子秉方,不僅繼承家學,且能善於學習而各有發揚。第三代傳人中,秉方先生之女文靜、春靜,也是當代留青竹刻佼佼者,雙雙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展覽上獲得過大獎。徐氏三代的竹刻成就,為他們贏得了海內留青第一家的美稱。

 

 

 

  20多年前,啟功先生曾贈與徐秉方一首詩:四百年來論竹人,三朱兩沈記猶新。於今奕世傳精詣,喜見毗陵步後塵。啟功先生不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竹刻藝術的喜愛,也對徐秉方竹刻創作寄寓了厚望。如今20多年過去了,我們可以看到秉方先生的留青竹刻,特別是表現山水題材的作品,真是于清雅俊秀內見含蓄蘊藉,層次豐富中寓變幻莫測,顯示出了先生深厚的美學修養與高超的藝術功力。可以說,先生的竹刻造詣,超越了他的父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上世紀90年代初,徐秉方先生的留青竹刻製品進入了佳士得和蘇富比的拍賣會,先生有幸成為了當代竹刻進入拍賣行的第一人。憑著自己對竹刻藝術的執著追求,與在當代竹刻界的影響力,先生現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竹刻專案的代表性傳承人,又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聘為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