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不含座其尺寸為高6.7口內徑8.3 口外徑9.1底外徑7.0cm雙耳距13 cm 重量568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1.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2.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3.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4.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5.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6.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7.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8.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09.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3.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4.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5.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6.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7.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8.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19.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20.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21.JPG 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22.JPG  

 

 

 

 

 

一件BR048明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的收藏經歷(2009.6.30)

 

     20幾年我剛入門遇到的業者西裝x”,也就是賣我象牙臂擱的業者,他作風強勢,一向表明貨物出門,概不負責,不退不換。無奈當時是賣方市場,股市.房地產熱絡,骨董市場暴發戶太多了,貨進來馬上被搶光。而且中部骨董界就屬他貨源充足,他是少數敢進高價文物。還記得當時每逢週四,機場海關每週一次,請博物館專家鑑定骨董商帶進來文物的新舊,百年以上就免稅放行,若是不滿百年就要上稅才能放行。所以他固定每週四要北上到鑑定現場去提貨或跟同行進貨。而這天晚上他的客廳一定是來客大爆滿,在等候他搭乘計程車進貨回來,當行李箱一打開,大家紛紛去搶拿裡面包紮好的骨董,打開若是自己有意的,就不敢離手,因為一放手,就可能被其他人買走。當時氛圍就是這樣詭異,你不買後面很多人在等著,才養成賣方如此跋扈。

 

     但不久收藏及同行的老顧客就因此被他得罪,一個個離他而去,我也在後來因一件文物事先他表示可隨時退,結果卻不退糾紛,與之斷絕來往。後來台灣景氣開始衰退,其生意蕭條,近年來搬到骨董民藝店聚集的彰南路,不過仍門可羅雀,可說自己造業自己承擔吧!

 

     此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為其舊藏,從20幾年前到他家,就一直放置於其店內供奉的土地公座前,剛開始應該有不少藏家及同行詢問過,不過他始終表示是自己供奉用為非賣品,當有不了解同好看到此銅爐,想上手品鑑時,他就拒絕,表示已請師父安過爐座,因此從來沒有人曾上手仔細鑑賞過。久而久之熟識的同好都知道,此銅爐是他在供奉他的財神爺---土地公用的,固定每天虔誠上一炷香,漸漸沒有人再提起此爐了。

 

     直到10幾年前,台灣景氣開始走下坡,他的老顧客也大部分被他得罪光不再上門了,昔日熱絡風光不再,有時好幾月上門一次,也沒有進任何新貨色,門可羅雀也就不足為怪了。有一次上門,沒看到中意貨色,看到此爐還在,就隨口問其是否釋出?他表示當時進價很高,因為此爐款式為大明宣德年製正楷標準款,為罕見的滲金,是金屑熔入銅體內,而非一般的點金爐僅鎏金在表面,加上配有原裝的紫檀爐蓋及爐座,具有雙耳以及其大小剛好適合供奉,因此不惜重資買來,放在其供奉的土地公座前,從沒考慮能否脫手問題。他說出了當時進價,為當時同款素面銅爐的十幾倍價格,當場讓我嚇傻了,所以不敢再問其是否割愛?當然也沒有要求將銅爐請下來上手鑑賞了。

 

   當時台灣收藏宣德銅爐先驅楊炳禎先生曾在歷史博物館辦宣德銅爐收藏展,後來出版了金玉青煙專書,另一資深藏家陳慶鴻先生也出版了大明宣德爐總論,回家後立即查閱此兩本宣德銅爐專書相關資料,由古籍記載以金裝飾銅爐表面有兩種方式:

1. 鎏金: 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關於金汞齊的記載,最初見於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而關於鎏金技術的記載,最早見於梁代。《本草綱目水銀條》引梁代陶弘景的話說: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這個記載比鎏金器物的出現晚了約八個世紀。

  古代鎏金的方法大體可為五個過程。

  (一)仿金棍。預備一根銅棍,將前端打扁,略翹起,沾上水銀,晾乾即成金棍

  (二)煞金。即溶解黃金,用水銀溶解。待金溶解後,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為稠泥狀,叫做金泥

  (三)抹金,即在器物上塗抹金泥。

  (四)開金。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變形的鐵絲籠中,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烤,以蒸發金泥中的水銀,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五)壓光。用瑪瑙或硬度達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壓子在鍍金面反復磨壓,把鍍金壓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鎏金的點金宣德銅爐在宣德當時所製就稀少,流傳至今更罕見,目前市面上所見大部分是清末民初不肖業者為賣高價,找舊銅爐加以點狀鎏金。聽說台灣也有部分點金宣德銅爐是由台中磨刀蔡早期搜購老銅爐所施加,此鎏金技術我曾親眼見過一熟識同行現場製作,當場將一尊老銅佛像加工成鎏金佛像,表面赤金十足,只少了古樸風化斑剝痕跡。

 

2.滲金法:俗稱雪花金,是一種突破前古的工藝手法,為鑠金,在鑄爐時將大小不一的金屑遍洒於熔融銅液中,再以脫臘法製成爐身,如此一來,不僅表面將呈現出如細雪紛飛般的金點,連銅體內亦含有金屑。

    

   滲金之所以可能,在於兩者熔點不同,純金熔點為1063度,比黃銅的930-1040度為高,若是控制得宜,在黃銅熔化成液態時,金屑仍保持原本的固態,不會與銅合成K金,原理是可行的。但實際施作上,黃銅比重僅8.4-8.5,而純金比重卻高達19.32,在爐身冷凝過程中,金屑將會因本身重量沉降至爐底,而現存滲金宣德銅爐金屑均在銅爐周邊,不是爐底,其技術方法是如何達成?古籍並無記載,在陳慶鴻先生出版的大明宣德爐總論也提到此疑問,令其百思不得其解。

 

     因個人是學機械工程,看到此疑問,馬上靈光乍現,答案就是利用離心力原理,如同現在離心機篩選分離不同比重的物質。在爐身尚未冷凝前,置於轉盤上快速旋轉,此時金屑將因離心力作用跑至銅爐周邊。得到此重大發現後,立即連繫好友梁兄,提出此看法,獲得其贊同。

 

   並對此滲金戟耳銅爐逐一提出評估:

1.滲雪花金,雙戟耳彝式造型典雅,宣德鼎彝譜有此滲金戟彝爐圖及文字記載。

2.據其表示此爐胎薄但上手沉重,敲擊聲輕脆悅耳,應該經過精煉。

3.配有原裝的紫檀爐蓋及爐座,其雕工風格及風化情形應為乾隆時期,意味銅爐本身最少也在乾隆以上。再進一步思考,若在乾隆時造一新銅爐,是否有必要為一個新的銅爐,花這樣高代價去配一組雕工精緻的紫檀爐蓋及爐座?答案應是否定的。當時會配製,一定是收到比乾隆時期更早的精緻骨董銅爐,才值得如此大費周章。

 

     得到一致結論:此爐極有可能是真宣德銅爐,縱然非真宣德爐,此滲金銅爐也是世上罕見不可得的精品,值得高價收藏。但因其進價不菲,要賣多少?是否割愛還不知道。判斷其門可羅雀,熟客均知此爐為非賣品,並不會主動詢問,而且此高價文物在不景氣環境短時間是不可能被買走,決定耐住性暫時不去打草驚蛇,等個人手頭較寬鬆再上門議價。

 

     如此到了翌年春節前,判斷其年關將到,應需頭寸,再度前去,裡面擺設的東西更少了,原先級數還可以但開價過高的文物也不見蹤影了,能入目的已不多。但發現此沁金銅爐尚在,於是詢問此爐是否割愛?他表示此爐收藏十幾年來,其間有無數次藏家及同行有興趣,但始終堅持不賣,也未開過價。如今景氣差,若有興趣,願讓給我收藏,要價為當初購買價。於是要求請下來上手仔細鑑賞,果然款式為大明宣德年製正楷標準款,看爐胎相當薄,但一上手卻覺得出乎意料的沉重,敲擊口沿聲音相當輕脆悅耳。當時雖有意收藏,但最後對方堅持不願退讓虧本賣而作罷。

 

     如此又過了一年,特別選在春節前再度前往,此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幸好仍在,於是再度詢問此爐是否割愛?他表示最近年關到手頭緊願賣掉,開價還是當初購買價,我說現在經濟景氣越來越差,您當初買時景氣好價格是買高了,現在可沒那麼高的行情,若要釋出一定要賠錢才能脫手。經過一翻議價,最後對方才願酌予調降,以虧了四萬,六位數價位成交。

  

     根據宣德鼎彝譜記載,滲金戟彝爐全爐重一斤十二兩,作雨雪點狀的赤金卻實用了三兩,三元太極爐全爐重才八兩五錢,赤金卻用了一兩二錢。

經換算可知當年宣德製滲金銅爐使用的金重,佔全爐重量的1/9.33甚至1/7

而純金比重19.32,黃銅比重為8.4-8.5

據此可換算滲金銅爐比重為

最小比重=(19.32+8.4x8.33)除以9.33=9.57

最大比重=(19.32+8.5x6)除以7=10.05

滲金銅爐比重為9.57-10.05之間

   而陳慶鴻先生在大明宣德爐總論指出根據其實際量測其所收藏的滲金銅爐,得到的比重為9.5-11 之間

印證了宣德鼎彝譜記載相當具有可信度。

     我量測此滲金戟耳銅爐,不含座其尺寸為高6.7cm

口外徑9.1 cm底外徑7.0cm   雙耳距13 cm

稱其重量為568g

以排水法測得其體積為60ml

求得其比重為568/60=9.47

   符合宣德鼎彝譜所記載滲金戟彝爐用金比例所換算之比重9.57

以及與陳慶鴻先生實際量測滲金銅爐實體得到的最小比重9.5相吻合。

 

   根據宣德鼎彝譜記載,宣德年間星邏國(金泰國)進貢風磨銅數萬斤,明代宣德皇帝命令呂震等人參照《宣和博古錄》和《考古圖》等宋代書籍和實物,設計出宣德爐的形制,於宣德三年(1428年)鑄造銅爐,製作3365件宣德銅爐,後來又補助鑄15684件。但經歷代流散在外,目前台北故宮收藏不到十件,然而在文物市場不難找到宣德款銅爐,問題是甚麼樣才是真宣德銅爐?在骨董界迄今沒有定論,原因是缺乏標準器比對,台北及北京故宮原藏宣德款銅爐太少,另外是缺乏在確定宣德年代墓葬出土過宣德款銅爐可供參考。

 

整體評估:

1.款式為大明宣德年製正楷標準款,滲雪花金及古樸寶光色皮,雙戟耳彝式造型典雅,符合宣德鼎彝譜中滲金戟彝爐圖及文字記載。

2.此爐胎薄但上手極沉重,敲擊聲輕脆悅耳,顯然經過精煉。

3.配有原裝的紫檀爐蓋及爐座,由其雕工風格及風化情形應為乾隆時期,意味銅爐本身在乾隆時期配製紫檀爐蓋及爐座時,就是級數極高的骨董銅爐。

4.此爐之比重9.45與宣德鼎彝譜所記載滲金戟彝爐用金比例所換算之比重9.45相吻合。

但個人由以上四點分析,仍大膽推斷此宣德款滲金戟耳銅爐極可能是世上罕見之宣德滲金銅爐真品。

  

    戟耳爐,此爐來歷,說法不一,有稱是仿宋瓷的款式,也有說仿自(紹興鑑古圖)。以其耳如兵器中之戟頭而得名,宣德皇帝以之賜予刑部尚書,意即刑部平準天下正義,正如執戟以衛邦國,亦有稱祭門神,以衛皇室。現今若是置於玄關間,或由執干戈衛國之軍事人員,或是由司法界法官.檢察官.律師及警察等人士使用,可說是甚為相得。

 

     現在此滲金戟耳銅爐置於個人專屬書房中,宋代木雕輪王坐觀音像座前,其大小比例真是絕佳搭配,兩者相得益彰。閱讀之餘偶望觀音菩薩像,觀看其慈祥法相,能獲得安祥心寧,偶心血來潮,點上一盤上好沉香,拿出心愛的收藏來回摩沙把玩,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