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268西周青銅駒尊(高10 長11cm 300公克)

BR268西周青銅駒尊01.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2.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3.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4.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5.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6.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7.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8.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09.JPGBR268西周青銅駒尊10.JPG 

 

 

西周盠駒尊(高32.4長34公分重5.68公斤)-1955年3月出土於陝西眉縣李村

西周盠駒尊(高32.4長34公分重5.68公斤)-1955年3月出土於陝西眉縣李村1.JPG西周盠駒尊(高32.4長34公分重5.68公斤)-1955年3月出土於陝西眉縣李村2.jpg 西周盠駒尊(高32.4長34公分重5.68公斤)-1955年3月出土於陝西眉縣李村3.jpg 西周盠駒尊(高32.4長34公分重5.68公斤)-1955年3月出土於陝西眉縣李村4.jpg  

 

 

      19553月,眉縣李村出土了一件盠駒尊。駒昂首挺胸,豎耳垂尾,背有可以開合的小獸鈕蓋,腹兩側和蓋鈕上飾渦紋和雲紋組成的圓形圖案,剪鬃束尾,稚氣十足,活潑可愛。盠駒尊通長34釐米,造型獨特,製作精美,設計獨具匠心,除腹部一側飾以圓渦紋外,用寫實的手法刻劃了小馬駒生動逼真的形象。與其他已見到的動物酒尊相比,盠駒尊最大的意義是鑄有銘文107字。由銘文可知,駒尊就是按照周王賜給盠的小馬駒的真實形象而鑄造的。從駒尊腹內發現的另一件駒尊蓋可知,原來駒尊共有兩件,因為這時的大駱還留住在犬丘,所以周王在獎賞非子的同時,也給大駱賞賜了駒尊。非子一族在汧渭之間下游為周王室養馬,並受周王的表彰和冊命,是大駱一族從長期的政治壓抑中邁向光明的起點。這件以小馬駒為原形而鑄造的酒尊,是研究周秦文化的重要史料。

 

 

 

    早在原始社會晚期,我國就已開始養馬。馬在戰爭、交通、儀禮和耕墾等方面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史籍中非子養馬是所見最為著名的早期養馬記錄,非子因善養馬,受周孝王委任,在汧水、渭水交匯的地區主管畜牧,成效卓著,有功受封。而在周孝王之前,西周王室就已經在京畿設置基地,培育良馬,現藏國家博物館的西周盠駒尊便是這一史實的明證。

 

 

 

    這件小駒尊昂首挺立,身軀短小,腰部平展,頸部斜伸,剪鬃豎耳,矮足短尾,神態憨稚,形象生動逼真。背部開方口,有獸鈕蓋,腹部中空用以盛酒。器表裝飾極為簡潔,僅在腹兩側和蓋鈕上裝飾渦紋和雲紋組成的圓形漩渦。整器相當準確地再現了小馬駒的全身比例和身體結構,顯示出周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在駒體頸胸之處有銘文94字,蓋內有銘文11字,記述某年十三月(閏月)甲申,周王舉行執駒典禮,周王親賜盠兩匹馬駒,盠拜賜後,稱頌周王不忘舊宗小子,給予他輝煌的榮譽。盠為頌揚周王之恩德,並祭祀其亡父而作其器,以此紀念。

 

 

 

    “執駒典禮是幼馬升級成為役馬的儀式,就是將兩歲左右的小馬牽離母馬,教其駕車服役時舉行的儀式。周王親自參加執駒之禮,可見西周時對馬政的重視。

 

 

 

    盠駒尊發現於陝西寶雞附近的眉縣東李村,這裡北依坡原,南臨渭河,地勢向陽,川原兼得,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宜於牧馬。西周時期這裡屬京畿之內,周王冊命盠管理王室馬政,為王室出行及親軍衛隊培育良馬。東李村一帶,屬於廣義上的汧渭之間,後來孝王把汧渭之間作為西周王朝的養馬基地,與盠早期的開拓有著密切聯繫。

 

 

 

    盠駒尊是西周時期寫實動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駒形青銅器。駒尊的發現,對於研究西周時的馬政和我國古代畜牧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