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88清王之羽印款竹高浮雕劉海戲金蟾圖臂擱(24cm)

B388清王之羽印款竹高浮雕劉海戲金蟾圖臂擱(長24cm)1.jpg

B388清王之羽印款竹高浮雕劉海戲金蟾圖臂擱(長24cm)2.jpg

B388清王之羽印款竹高浮雕劉海戲金蟾圖臂擱(長24cm)3.jpg

B388清王之羽印款竹高浮雕劉海戲金蟾圖臂擱(長24cm)4.jpg

B388清王之羽印款竹高浮雕劉海戲金蟾圖臂擱(長24cm)5.jpg

 

 

 

清 吳之璠劉海戲金蟾筆筒(15.3口徑8.1 cm)-上海博物館藏

 

清 吳之璠劉海戲金蟾筆筒(高15.3口徑8.1 cm)-上海博物館1.jpg

清 吳之璠劉海戲金蟾筆筒(高15.3口徑8.1 cm)-上海博物館2.jpg

清 吳之璠劉海戲金蟾筆筒2上博藏(右圖)清 吳之璠劉海戲金蟾筆筒1 國博藏(左圖).jpg

清早期吳之璠竹雕劉海戲金蟾圖筆筒-上海博物館藏2.jpg

 

王之羽,[]字謂韶,自署逸民,嘉定(今屬上海市)人。善刻竹。少為徐氏館甥。徐居槎裡,與吳魯珍僅隔一牆。日從之遊,盡得其運腕之法。故名冠一時。《竹人錄》

  後來攜妻歸嘉定城西,開地藝菊植松,瀟然絕穀。王之羽將雕鏤技藝傳于兄子王鏗(字鏡千)和兒子王質(字存素)。王質子王圮,字席珍,豐貌修髻,工刻花卉,尤擅長折枝蘭花。

  金元鈺(竹人錄)記載,王圮年七十餘。此書之序作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故而王之羽可能生於康熙中葉,活躍康熙末期,(或雍正初期)至乾隆初期,王質的活動時間當在乾隆中期前後。王圮的侄子王梅鄰,字茂林,工刻小楷。因此,金元鈺說“王氏至今不衰”。

  清康熙雍正年間,嘉定竹刻名家輩出,技法更趨新穎。他們與晚明刻竹名家一樣,大都精於書畫,並遵循應物造型、隨類賦色的藝術法則,大多數作品達到“極物之體,盡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