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對白石老人款銅刻荷花圖文鎮(單支長18 2.2 0.5公分)-已清理狀態























 


 


下載網拍-白石老人款銅刻荷花圖文鎮-尚未清理狀態

















 


 


 


下載網路-白石畫張壽臣刻“八哥棲枯木”刻銅墨水匣






 


 


下載網路-白石繪梅花圖刻銅墨水匣






 


 


 


下載網路-白石款刻銅松竹梅三缺一墨合






 


 


載網路-白石款橢圓形銅墨水匣-常熟博物館藏










 


15-373.一對白石老人款銅刻荷花圖文鎮的收藏(102.6.15)



此北部賣家三年前開始網拍其收藏,其賣場為多元化,有竹木雕、文房雜項、瓷器及銅器等。多數為一眼假的仿古工藝品,少數為較開門但等級較次的古文物。其經營形態是以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不標示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每週六晚間結標。觀察其評價三百個正評,尚無任何負評,算是優良賣家。其賣場成立兩年半以來一直未曾見到心動文物而下手參與競標,直到今年以來賣場偶爾可發現有藏家所託售還不錯的老文物,(102.1.26)才標得一件白石款竹陰刻蝦嬉圖臂擱,經研判是開門老件,覺得物超所值很滿意。



(102.6.9)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看到這件在凌晨上拍,標題---白石老人款銅雕蜻蜓荷花對鎮,網頁說明尺寸 17.9 x 2.1 cm。網拍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銅雕製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新舊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此件雖有拍攝所雕刻圖案局部放大特寫照片及文鎮側面及反面照片,所拍照片也算清楚。但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再加上其表面為綠鏽及污垢所覆蓋,無法借由照片放大觀察其綠鏽及污垢是歲月自然侵蝕,還是人為作舊?也無法觀察其圖案紋飾是手工雕刻,還是脫蠟量產製品?



此件網拍白石老人款銅刻荷花圖文鎮,陰刻荷塘圖生動傳神,落款”白石老人作”行書字體俐落流暢,也符合齊白石風格。其表面綠鏽污垢為較自然有層次感,不像作舊色澤為一致性沒有變化。判斷有可能是手工雕刻老件到代真品,但也不排除民初同時代脫蠟量產製品,或近現代脫蠟作舊仿品,於是先列入追蹤。但為避免風險,此件最多只能保守評估以較低價位下標。終於等到(102.6.15)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在沒有人競標下,以起標價輕鬆得標。匯款後第四日就收到貨品。



檢視這對銅文鎮正面為大片斑駁綠鏽及陳年污垢所掩蓋,由鏽色自然斑駁應為開門老件。但陰刻荷塘圖及落款行書陰刻也為綠鏽及污垢掩蓋,看不出是手工雕刻,還是脫蠟製品。整體感覺賣相差,相當污穢不乾淨,看不出原先雕刻痕跡,於是決定加以仔細清理。



談如何整理品相差的銅爐


存世銅爐分原始包漿的行稱鏽包爐和經過去鏽處理還原的開門爐兩種,鏽包爐如同翡翠賭石,非高手難辨其中好壞傷殘,且能將鏽包爐處理成理想開門爐的技藝,古今保密,唯個別人方能掌握,著名收藏大家王世襄便是其中公認的高手,宣爐不同於青銅器,貴重在欣賞原有色皮,因此開門爐因可一眼望穿而且皮色盡顯、利於保養而在價值上遠高於鏽包爐。


我是一向主張經過去鏽處理還原的開門爐,拿到銅爐,一定會想法子把外表汙垢及銅鏽去除,除了原先色皮較好看外,主要還是上手把玩摸起來乾淨衛生。如何處理能夠把幾百年汙垢及銅鏽去除,而不會傷到底下的色皮?是有其難度。看了幾本銅爐專業書籍,只有陳慶鴻先生出版的大明宣德爐總論曾提到如何除銅鏽?不過到底如何做,語焉不詳,其他書籍則未提到。問了賣銅爐業者及收藏同好,均聽說有某種溶劑稀釋浸泡銅爐後,可以把上面的汙垢及銅鏽去除而又不會傷到底下的色皮,但問到底是何種溶劑?又都說不出來。我想憑基本常識,若用強酸的硫酸及強鹼的鹽酸是行不通的,連銅質本身都會被腐蝕掉。曾經使用廁所清潔劑稀釋浸泡過,結果是會把汙垢及銅鏽去除,但也會傷到色皮。也曾用火爐燒烤過,結果表面所有汙垢及銅鏽全燒掉,但銅爐冷卻氧化後變成烏黑全新色皮,沒有任何古味。


後來試過以下方式效果很好,所有收到銅爐就比照辦理:


1.情況較輕微,以竹片將表面汙垢及銅鏽慢慢去除,如此可以避免傷到表面原有色皮。


2.至於細節、死角及頑垢和較嚴重銅鏽部分,則以瑪瑙刀慢慢磨擦其表面,可以讓其成粉屑脫落,清除掉頑垢及嚴重銅鏽,而且可以將腐蝕造成坑洞拋光磨平,然後以中性溫和的洗碗劑清洗銅爐。


3.清除完成後會在銅爐表面留下細微刮痕,再拿到陽台,讓其接受空氣中風化,吸收日月精華,但要避免直接雨淋到,因酸雨會造成斑點腐蝕痕跡,無法除掉。每隔一段時間查看並擦乾淨表面,避免留下不規則風化痕跡,如此經過一年半載就修成正果,使原先因去除土鏽留下露出銅質及刮痕部分,恢復了自然的古銅色,整件銅爐成古銅色渾然一體,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喷洒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就煥然一新,散發出寶光。



這對銅文鎮除了正面綠鏽較嚴重外,其他背面及側面僅少部分有綠鏽,大部分成古銅色,決定保留原狀,以當印證是老件。於是以瑪瑙刀慢慢磨擦其正面表面,讓銅鏽及污垢成粉屑脫落,在清除掉頑垢及嚴重銅鏽時,同時會將腐蝕造成坑洞拋光磨平,接著在放大鏡下用細鋼針逐一挑除雕刻痕跡上的綠鏽及陳年污垢,然後以中性溫和的洗碗劑清洗銅鎮,如此花了一整天才清理完畢,讓其煥然一新,雕刻紋飾清晰呈現出。


上手詳細加以檢視:


1.造型:單支長18 2.2 0.5公分,長條形兩片合併。


2.銅質:古代銅料為原礦銅加以熔煉來源取得不易,不像現代銅礦以電解法取得容易價廉,所以古代銅料價較稀有高價,銅重等於貨幣,部分時期甚至允許民間私鑄銅錢。老件銅器使用原礦黃銅,近現仿古器有直接使用現代電解純銅---紅銅。


此件從部分磨損脫胎處 可看到金黃銅色,應與銅爐一樣的原礦黃銅材質。


3.色皮:此對銅文鎮除了正面清除綠鏽後成金黃銅色,其他背面及側面大部分成古銅色予以保留,在沁蝕較嚴重處有紅斑綠鏽,應是銅器自然氧化造成,非人為作舊。


4.皮殼包漿:老件銅器表面應有歲月陳年污垢,死角有自然銅綠鏽,應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此對銅文鎮紋飾刻痕內堆積陳年濃厚汙垢,正面表面帶自然綠銹,以指甲試摳綠鏽,相當堅固不易去除,以鼻子聞則沒有味道。若是作舊假綠鏽,其綠鏽較淺淡,整片色澤一致沒有深淺,以指甲試摳綠鏽很容易去除,以鼻子聞則有硫酸味道。銅鎮表面散發出包漿寶光,以放大鏡觀察其表面,有陳年風化所留下凹凸不平特殊表面,及老件使用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5.雕刻紋飾:此對文鎮以手工雕刻荷花圖,其刀法老辣,刻工流暢,圓轉自如。抑揚頓挫,蒼勁有力。刀筆明快清健,畫豐妍詩雅逸。


6.落款:右面刻“白石老人作”,方印內“木人”二字。雖然是落“白石老人作”,也不能認為是齊白石所刻,“白石老人作”也常見落款於畫作上。齊白石雖然擅長印石篆刻,且係木匠出身應也擅長竹木雕刻,但銅質刻工不同於印石及竹木材質,雖然清末民初篆刻家也有少數擅長鏨刻銅印者,但未聞齊白石有刻銅之長。



倒是上網查到民國時期,以陳師曾、金北樓、姚茫夫、王夢白和齊白石為代表的在北京從事藝術活動的文人畫家,也積極參與到文房刻銅藝術的創作中。由書畫家繪畫題字,然後由刻銅藝人來鐫刻。刻銅文房成為頗具金石韻味的實用藝術品,發展至鼎盛時期。以北京琉璃廠同古堂張樾臣、張壽臣兄弟為代表的民國刻銅藝人,還從竹刻等其他工藝中尋求靈感創新,他們把刻竹和刻印中的刀法運用到刻銅之上,鈍刀淺刻生動古雅。



銅墨水匣上刻有名人的畫稿,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名人當時親手在銅墨水匣上書畫的,再由刻銅者操刀依樣鐫刻;另一種則是刻銅者或有關人依據名家畫稿,縮小比例,在銅盒上照樣畫出,再行鐫刻,然僅能得其章法,不能得其神韻。而刻銅技藝貴在神韻,要運刀如筆,信手刻來,入銅深而不亂,方顯其法度與功力。



據記載齊白石遷入北京後,與北京當地的刻銅名家張樾臣等有很好的合作關係,經常提供畫稿供刻銅之用。此對文鎮畫稿雖無法印證白石親手所畫,但畫稿應為白石無疑,至於刻銅雕工運刀如筆,信手刻來,入銅深而不亂,可見其法度與功力,應為刻銅名家無疑。可惜並未署名,名人畫稿,署名的是名家,未署名的,也應該是刻銅高手。



綜合研判:


此對白石老人款銅刻荷花圖文鎮由綠鏽及古銅皮殼包漿特徵判斷,應為有到民初老件。荷塘圖生動傳神,落款”白石老人作”行書字體俐落流暢,也符合齊白石風格。刻銅雕工運刀如筆,信手刻來,可見其功力,也應為刻銅名家無疑。至於是白石親手在銅鎮上書畫,再由刻銅者操刀依樣鐫刻;還是刻銅者或有關人依據白石畫稿,縮小比例,在銅鎮上照樣畫出,再鐫刻,則不可考。




 


 


齊白石﹝1864-1957﹞生平介紹


  齊白石是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齊白石原名純芝,字謂清,小名阿芝,字萍生,號白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他是湖南湘潭人,長期僑居北京。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 12 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13 歲起學木匠、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芝木匠〞,1882 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


  齊白石 27 歲開始繪畫生涯,習詩文、刻圖章。60 歲後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日本人和法國人買走了不少。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見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石唱一段貴妃醉酒。他曾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5 年,民主德國授他民主德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稱號,1956 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他和平獎金。卒年 95 歲。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傳世畫作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裡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





“最後的文玩”刻銅墨水匣日漸活躍


清末民初,在西方硬筆還未替代毛筆成為國人日常書寫工具之時,銅墨水匣曾作為一類流傳甚廣的案頭文房與文人墨客相隨。而刻於墨水匣面的詩文、書法、花鳥、人物、山水等不同題材,則洋溢著彼時豐厚的人文情懷,同時彰顯刻銅藝人的匠心獨運。時下,墨水匣雖已褪去其儲備墨汁之實用功能,卻以蘊藏於其方寸之內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日漸活躍在當下藝術市場。


墨水匣民國時發展至鼎盛時期,齊白石、陳師曾、姚茫夫都有創作


  刻銅墨水匣是清末民國時期最為流行的文房用具之一,它的身世頗有點撲朔迷離,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產生于清道光、同治時期,盛行於光緒、民國年間,是文房器玩中最晚出現的一項,可稱得是“最後的文玩”。


  關於它的起源有一段浪漫的愛情佳話:乾隆年間,一位賢淑聰明的女子為赴京趕考的丈夫收拾行囊,憐惜其硯臺沉重,便將自己修飾面容的粉盒裝之以絲錦,澆入研磨好的墨汁,這樣既省去了研墨的麻煩,又能避免墨汁很快變乾,還便於攜帶。後來,考生們紛紛效仿,素面銅墨水匣應運而生。傳說無從考證,但墨水匣風靡於清末民國則是不爭事實。


  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恰逢科舉盛行,陳寅生在北京琉璃廠開設萬豐齋,首創專營在墨水匣面上施以篆刻技藝的刻銅墨水匣店鋪。民國時期,以陳師曾、金北樓、姚茫夫、王夢白和齊白石為代表的在北京從事藝術活動的文人畫家也積極參與到文房刻銅藝術的創作中。刻銅文房成為頗具金石韻味的實用藝術品,發展至鼎盛時期。以北京琉璃廠同古堂張樾丞、張壽丞兄弟為代表的民國刻銅藝人,還從竹刻等其他工藝中尋求靈感創新。


藝術表現力主要取決於刀法


  銅墨水匣大多以白銅、黃銅製作外殼,也有鎏金、白銀的,並輔以紫銅為內膽。一隻墨水匣可分成底和蓋兩個部分。盒內則以石硯片作筆舔,並襯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儲存墨汁之用。銅墨水匣的形態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還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葉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


  與傳統中國畫所強調的“筆”與“墨”相比,刻銅藝術的表現力主要取決於刀法。銅墨水匣的雕刻多以陰文、陽文、雙鉤線刻為主,銘刻題材多為書法、繪畫、篆刻等,舊時銅墨水匣上的文字、圖案集裝飾性、藝術性為一體,有淺刻、線刻、陰雕陽刻結合,書法詩文吉祥佳句、名家繪畫等都可融於銅墨水匣之上。盒大多有作坊標記,如京明齋、明遠閣、一得閣、同古堂等,便於購買者區分。




名人畫稿刻銅墨水匣鑒賞


刻銅墨水匣距今不過100多年歷史,隨著自來水筆的出現,逐漸地替代了銅墨水匣,而被人們淡忘。在刻銅墨水匣盛行的年代,只要你會寫字,只要你想寫字,是離不開刻銅墨水匣的,文人雅士更為有一方稱心如意的刻銅墨水匣而專門定製。名人畫稿的刻銅墨水匣當時就重金難求,清末民國時期,北京會聚了較多的名人畫家,他們畫出了許多珍貴的名畫,有的至今就留在了刻銅墨水匣上。



銅墨水匣上刻有名人的畫稿,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名人當時親手在銅墨水匣上書畫的,再由刻銅者操刀依樣鐫刻;另一種則是刻銅者或有關人依據名家畫稿,縮小比例,在銅盒上照樣畫出,再行鐫刻。後一種指清末民初,20世紀50年代前,現仿不在此列。畫得好,刻得不好,不是精品,刻得好,畫得不好,也不是精品,二者相輔相成。對刻銅者的要求,不僅要把原作絲毫不差地刻畫出來,還要把名人的特點、手法刻畫在方寸之間的墨水匣上,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刻名人畫稿,署名的是名家,未署名的,也應該是刻銅高手。名家畫稿的刻銅墨水匣,經過百年塵封,至今存世的已不多見,品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名家畫稿的刻銅墨水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