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6明末清初牙雕二喬共讀像(21.5公分)






















































































 


下載網路-明代象牙雕觀音(30cm)- 2010.12.9北京古天一秋季拍賣會寬以居藏專場成交價達人民幣1792萬元



這件觀音像,高30cm的牙材實屬罕見,整體形態纖美優雅,面相安祥恬靜。觀音長身玉立,身披天衣,高挽髮髻,胸垂瓔珞,雙手交疊置於腹前,身形微側轉,衣袂輕揚,於不經意間顯露出神采。人物肌圓骨潤,開相細膩,面容安詳,微合雙目,如入物我兩忘之境,澄明一片。衣紋的處理繁複而華麗,將衣衫的質地、動感都很好地表現出來。象牙色澤古樸,包漿油亮,表明立像經歷了久遠的摩挲。





 


 


下載網路-明象牙雕觀音坐像(21.5cm)


-嘉德2007115成交價格:¥1,232,000







 


 


下載網路-明晚期 象牙雕送子觀音立像(13cm)


-北京誠軒2006-11-24





 



I76明末清初牙雕二喬共讀像(21公分)


 


    十幾年前結識一位長輩,原喜愛收藏工藝雕刻,當他知道我收藏骨董後,逐漸與我交往,經我影響轉收古文物,假日常陪其至熟識有信譽骨董店觀賞,也帶其至學有專長的收藏家鑒賞。因其深具追根究底的求知精神,很快就進入狀況,進而能獨立單飛。初期他收到文物還會拿來跟我研究,到後來就漸少了。


 


         直到前幾年我退休後,去拜訪他,他表示年歲已大,子女都對骨董沒興趣,想在有生之年把它處理掉,希望我能提供協助。若我有興趣,可以讓我挑選,他願以當初購買價讓出,後來則稍加一點利息錢。我因剛退休,手上剛好有一筆閒錢,於是當場挑了幾件物超所值的雜項精品,日後又去挑了幾件銅爐。


 


     此件牙雕二喬像十幾年前長輩剛收藏到時,就曾經讓我鑑賞過,因雕工流暢生動傳神,年代風化在全身留下細微冰裂紋,讓我深刻印象。當時長輩入門不久竟然能找到清早期雕工如此這樣好的牙雕人物,且做為初學者有如此膽識下手高檔牙雕,真讓人佩服及羨慕!此物係向旭華堂小黃的老爸購進,當初購買價位還算合理,它是長輩所收藏牙雕文物中與清康熙黃宗炎牙雕花鳥圖筆筒是少數年代較高者,兩件都是其心愛之物,十幾年來一直收藏在樓上書房。在兩次挑選較喜歡文物時,都提到此牙雕二喬像是否割愛?長輩均表示自己很喜愛,請我先挑選其他件。直到第三次帶一位可靠同好前往拜訪光顧了幾十萬早期近代牙雕製品後,當時我又重提是否割愛?最後長輩才表示,他已擁有十幾年了,物隨有緣人,既然你這樣喜歡,就以十幾年前的進價讓給你吧!


 


    此牙雕二喬像,高21.5公分在明末清初牙雕人物像算較大件,是由同一支象牙雕刻成大小喬兩個人物,相當具有創意罕見,為傳世所僅見。大喬立於前,右手拿靈芝,左手握一卷書,小喬立其右後,右手握卷書另一側,左手搭大喬左臂。人物神態刻畫細緻入微,容貌溫婉,雙目下視,神態安詳,髮髻高綰,頭部髮絲盡現,身著及膝長裙,胸腹分系絲絛以束緊上身,衣褶線條極流暢飄逸,手鐲、頭飾及裙飾等細節亦表現得一絲不苟。體態修長勻稱,姿態婀娜多姿,雕刻手法精細,衣絛飄飄欲起,線條靈動,流暢飄逸,整體雕工流暢生動傳神。由人物臉部、髮髻及服裝、襟飾為明末清初仕女風格。


 


     牙雕製品若經百年以上風化,都會留下大小深淺不一冰裂痕,骨董界稱這是,這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也是歲月留下的自然痕跡。此牙雕二喬像因年代風化,包漿泛渾黃色,在全身留下細微冰裂紋,相當古樸,只可惜在大小喬兩者臉部都留下一道明顯牙裂痕,這犯了忌---人物臉上有裂痕叫"破相,我想這也是當初長輩能以比當時行情較低價位,不到六位數就買到的主要原因吧!


 


    1995412日,北京翰海中國古董拍賣會上,一尊明代象牙雕觀音最終以高出最高估價12倍的價格成交,這在當時竹木牙角雕界乃至整個拍賣市場引起了極大的震撼。15年間,這件牙雕界的驚世之作被它的主人秘藏,眾多關注喜愛這件作品的收藏家、雕刻家難以得見。


 


      這尊象牙觀音自15年前翰海拍出後,收藏就就一直關注其動向,期望有一日能再一睹風采,但遺憾的是這期間一直未在公共場合出現過。在2010129日北京古天一秋季拍賣會上再次出現,實在是藝術品收藏界的一大幸事。這尊高30公分的明代象牙雕觀音從500萬元起拍價開始被不斷叫價,迅速攀升至1000萬元大關,最終被一位場內買家以1600萬元的高價拍得,加上佣金,成交價達1792萬元。這一價格使象牙藝術品首次突破千萬大關,書寫出拍賣史上的精彩一筆,這同時也顯示出牙雕藝術品的火暴市場行情,引起廣大收藏者和投資家的廣泛關注。


 


     2010.12.9北京古天一秋季拍賣會寬以居藏專場拍賣此明代象牙雕觀音,成交價締造人民幣1792萬元,其圖片出現在媒體後,經詳細觀察比對,發現牙雕二喬像人物臉部五官髮型及手部和衣紋線條雕刻風格與其有幾分神似;其風化色澤及細微冰裂紋也類似。原先牙雕二喬像斷代,主要依據雕工細緻應在清中早期,風化色澤及細微冰裂紋應在清早期,而判斷為清早期牙雕。不敢斷為明代作品,係因明代牙雕作品傳世較少,且所見大多雕工較簡陋,所謂明大粗。今看此明代象牙雕觀音像斷為明代,雕工竟然如此細緻生動,上網找到幾件明代觀音牙雕,發現雕工一樣細緻紋飾華麗,並非孤例。不得不重新思考此牙雕二喬像上看明代?就教於明清人物牙雕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指正!


 


 


 


明代的牙雕


     明代牙雕在元代牙雕的基礎上吸收了竹、木、犀、石、磚的雕刻工藝特色,在北京和長江下游、東南沿海等處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明永樂和宣德年間,鄭和七下西洋,開通了中國和海外諸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增強了與南洋和印度洋沿岸諸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聯系。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發展,促使市民文化和市民審美意識逐漸生長,在文人雅士中興起一股書房案幾上陳設清供珍玩的風氣,以金、玉、石、竹、木、牙、角等材料雕刻成的小件文玩遂成為文人雅士所鐘情之物。不少人不僅收藏、品玩牙雕,甚至還親自參與文玩的設計,一批批立意清新、格調高雅的牙雕作品問世,形成明代中後期到清代一脈相承的抒發個性、富有獨創精神的牙雕工藝風格和流派。其次,皇室在官府設置專門的製作竹木牙角雕等工藝品的機構,從民間網羅當時著名的工藝高手人宮,製作符合皇室口味的工藝美術品,使之形成體現皇家風範的或具有皇家之氣的宮廷藝術風格流派。再次,明末清初,大批歐洲商人和傳教士來華,在傳統宗教與商業往來的同時,也帶進了西方文化,開闊了中國人的視野,促進中國藝匠們對西方古典主義美術的瞭解。在中西美術的比較和借鑒過程中,產生了一批吸收西洋藝術成果的牙雕作品,如與西方文化接觸最早的廣東地區,廣州牙雕中就有一些屬於這種類型的牙雕。


      據文獻的記載和實物的遺存,明代的象牙雕刻大致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即以洪武至弘治為前期(13681505),自正德至崇禎(15061644)為後期。前期的牙雕在宋元牙雕的基礎上緩慢發展,其象牙來自廣西、雲南以及交趾、安南和西亞、東南亞地區,傳世的牙雕絕大部分是由皇家御用監造辦。後期的牙雕是以東南沿海大城市為基地發展起來的,這時的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福州、漳州、廣州等大城市和商埠,其雕刻工藝與鑲嵌工藝空前的興隆。


     明代前期的宮廷牙雕作品,精工細膩,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繪畫筆意,著色填彩都有一定的章法。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明前期宮廷象牙器,如象牙蟠龍筆架、象牙法輪、雕牙荔枝螭紋方盒以及牙笏等,都是一些精品。這時,廣東沿海城市的工匠,也借天時、地利條件,發展牙雕工藝,著名的作品有鬼工球”(象牙鏤雕球)等;江南蘇州一帶,歷來是工藝美術發達地區,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牙雕工藝也精益求精。但在質量、數量上,民間牙雕器與宮廷牙雕器無法相比。


       明代中葉起,竹、木、牙、骨、犀角等類雕刻藝術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象牙雕刻工藝比以前任何時期的發展都更為迅速。在小型的象牙擺件中,形制奇特、雕鏤精美的雅玩屢見不鮮。特別是一些文人雅士為了平衡精神生活,也涉足了工藝雕刻的領域,並直接投身於竹木牙雕,創造了具有書卷氣息的雕刻藝術品,如嘉定三朱(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濮仲謙、李耀、方古林等等。他們還經常搜集一些小件雕刻器物擺在幾案上與文房四寶一起作為清供,把玩、觀賞。在雕刻製作的過程中他們相互借鑒,標新立異,將當時的象牙雕刻藝術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一派新的風尚。此後,牙雕藝術開始在民間紮根。可以說這個時期是牙雕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當時的福州一線已是十分熱鬧的通商口岸,象牙原料(非洲的,亞洲的)的進口和象牙雕刻成品的出口,往往都經過福建,因此福州的牙雕工藝在此背景下發展非常迅速。現存世的明代早中期的象牙雕刻,尤以人物為著,大多均產自福州一線。主要作品要屬獨立雕刻的人物,有老翁、仕女、士大夫,仙佛中的觀音、壽星、彌陀、魁星、羅漢、八仙等等;外國人物有修女、聖母等。這些人物的產地,可參照文獻進行研究,據高濂《遵生八箋·燕聞清賞》載:閩中牙刻人物工致纖巧,又據崇禎元年(1628)《漳州府志》所載:漳州人以舶來象牙制仙人像,以供玩賞,其耳目肢體均生動逼真,海澄所造尤為精工。人物的刀法簡練而生動,圓潤自然,衣飾中的花紋帶有裝飾性,人物的動態借助牙料的自然彎曲隨形雕刻,構思新奇,面部的刻劃重在傳神。從遺存實物的藝術淵源來探究,它們與福建沿海等城市所生產的銅鐵鑄造藝術品,木、石、磚雕、泥塑的神佛造像,和與當時福建的著名工藝美術家何朝宗(德化瓷塑),石叟(銅鑄)的藝術作風也有一定的聯系。也就是說明代後期的牙雕人物類、神佛類應是以福建的雕刻為主。這是因為明代福建的福州、莆田、德化、惠安、泉州、漳州都是石、木雕刻和瓷塑的產地。尤其是福州和漳州憑借海外貿易,輸入象牙之便促進了牙雕工藝獲得了新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象牙雕刻的獨特的面貌,同時也成了清代牙雕賴以繼續發展的立足點。


       總體來看,明代牙雕主要有供陳設觀賞的圓雕人物、文房用具和一些盒碗之類的實用性器物,其中,尤以圓雕人物成就最大。圓雕人物中又以佛教人物像最常見。宋代以來,大型石窟寺開鑿和佛造像之風已衰落。但明代興佛之風依然不減,佛教寺廟中的佛造像以及小型單體佛教人物的雕刻品不斷湧現,包括牙雕在內的各種小型佛教人物進入千家萬戶尋常人家中。如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象牙雕送子觀音像,很能反映當時的佛教人物像已佛性大減,世俗味大增的情況。該牙雕觀音儼然以一位厚道端莊的民間世俗婦女形象出現,若不是身著菩薩衣,頭披法巾,幾乎讓人認不出這是一尊曾為千千萬萬人所熟悉的菩薩來。又如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象牙雕佛坐像,造型優美,構思精巧,結跏趺坐,神態自若,人體和五官的比例都十分協調。我們知道佛教人物造像都有嚴格的造像儀規,從頭部五官的比例到身體各部位與頭部的比例,都有一定的尺寸關系,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等著名大石窟中,佛像的頭部比例都較大,但因為朝拜者在下,距佛像臺座近,而較佛像頭部遠,故視覺上不覺得佛像頭部特別大。牙雕佛像由於是供奉在案幾上的,一般高約20釐米,不存在視覺差的問題。因此,牙雕藝匠們對佛教人物頭部與身體的比例略作修整,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為模特兒,塑造出美的形象,使佛教人物更貼近世俗,給人以親切之感。這兩件牙雕觀音和佛坐像,顯示出明代牙藝的巧妙構思和深厚雕刻功力,為明代象牙圓雕之傑作。


       在現存的明代牙雕刻品實物中,還有不少明代官方製作和發放的具有實際憑證性質的牙牌等。明代牙牌是朝官進入朝廷的通行憑證,牙牌上刻有官職和姓名,上朝時須佩帶,否則不得進入朝廷,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通行的工作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有兩件明代牙牌,一件為監察禦史王懺佩帶的牙腰牌,橢圓形,上端為淺浮雕雙獸裝飾牌,正面豎刻篆文給監督禦史王懺佩,背面刻有一動物,形狀似狗,昂首吐舌,垂身翹尾,蹲於土丘上。另一件牙牌為明代東司房錦字號牙腰牌,上端飾以浮雕雲紋,牌正面淺刻東司房錦字捌拾捌號關防,背面刻緝事旗尉懸帶此牌,不許借失,違者治罪崇禎壬午年造。明制規定,明朝官吏所佩的牙腰牌,根據不同等級、不同身份,規定不同形制、不同質地的牙牌,不得借越。文武官出入禁門帶牙牌,有執事、供事、朝參之別。執事、供事者皆屆期而領,如期而繳。惟朝參牙牌,得朝夕懸之。明代還有一種專在祭祀時使用的祀牌,有長花、圓花之分。凡郊廟諸祭祀供事官及執事者,入壇具領牙牌、圓花牌,陪祀官領之。長花牌,供事官領之。長素牌,執事人領之,謂之祀牌。這類明代牙牌與陳設性玩賞性牙雕比較起來,實用性強,藝術性都差得遠了,但是卻更具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在今天仍具有收藏價值。


    縱觀明代牙雕,它的前期發展比較緩慢,中後期發展較快,以致于全國上下,官辦、民辦都出現了一派繁榮、興盛局面。


引用自---中國雕器收藏與鑒賞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