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木雕觀音持經立像(高23公分)
15-377.一件清木雕觀音持經立像的收藏(102.7.6)
此次的賣家X先生,是十幾年經歷的藏家,幾個月前才在玉市擺攤。其攤位上所陳列的東西多元化,有玉器及雜項,但個人判斷玉件除少數幾件為雕工差玉質不佳的入清老件外,其他多數是一眼假的低仿高古品。而雜項部分,除少數是雕工粗糙的開門老件,其他都是早期工藝品。因此雖然每周會經過瀏覽其攤位貨色,從未跟其交易過。
(102.7.6)週六玉市文物之旅,經過其攤位大略瀏覽發現這件木雕觀音,看其造型為明清傳統典型觀音像,外表像是老件,但卻沒有入清老件的色皮。於是上手逐項詳細檢視:
1.造型:高23公分。觀音長身玉立,高挽髮髻,面相豐腴,柳月彎眉,微合雙目,神態慈祥端莊,身披天衣,左手執經卷,衣褶線條流暢,衣襟下擺隨風輕揚飄逸,於凝重端詳中富於動感。人物肌圓骨潤,體態莊嚴中不失女性的嫵媚。衣紋的處理繁複而華麗,將衣衫的質地、垂感等都很好地表現出來。可惜裙下襬略有缺損。
觀音,本稱觀世音,唐時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稱觀音。觀音像以其慈悲救世的民間形象,在佛教美術中所占比重巨大。如元盛熙明《補陀洛迦山傳》記述:“釋典所載菩薩名號如恒河沙數,不可勝計,惟觀自在洋洋赫赫功德顯乎世間。凡遇厄難,竭誠稱念,稽首請命,亦往往如回應。誠由行願弘深,大悲無礙之力也。”
明清木雕觀音立像造型與德化窯白瓷觀音像造型類似,明代觀音立像風格為雙手隱藏衣袖不外露;明末清初雙手雖外露,但貼於胸前不外突;此木雕觀音立像左手執經卷,兩手為活動插入式,有符合清中期風格。
2.材質:此木雕觀音像依其紋路及重量,判斷應為南方神佛雕像常見的樟木材質。
3.皮殼包漿:
看其雕工風格,應是清代老件,卻沒有入清老件的色皮及包漿,在雕刻死角有紅色漆的痕跡,部分還有補土殘留,整個原木表面還有雕刻所留下刀痕粗胚未加打磨拋光痕跡。
在收藏實務中,常見明清木雕神佛像,其材質為較珍貴紫檀、檀香及黃楊木,保持本色不上漆,供玩賞把玩擺設用。另外一類採用一般木材雕刻神佛像當供奉用,為避免開裂腐朽及香火煙燻,則採上漆保護。
此木雕觀音像為樟木材質,原先雕刻後會補土,然後上紅漆再貼金,所以雕刻粗胚後就不加以打磨拋光,這種製作方式流行於南方地區。一般上漆貼金佛像經一段時間供奉會逐漸脫落,後代會再重新上漆貼金整理。此木雕觀音像應是上漆貼金脫落造成斑駁現象,其間經手業者乾脆將其脫漆造成如今像舊又似新的情況。
綜合研判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木雕觀音像左手執經卷,兩手為活動插入式,雕刻生動傳神,法相慈祥端莊,有清中期風格,應是入清老件無疑。若要價合理,在目前木雕佛像難找下,應列入收藏。
於是詢問其年代?他表示是開門入清老件。再詢問價位?所開價位算是相當溫和,為十幾年前舊價位。我表示這件可惜是脫漆且裙下襬略有缺損,若是原漆完整且下襬未碰損,您這價位算便宜,兩倍價我都可以接受。但這種脫漆且下襬有缺損,現在大部分藏家較為挑剔,價格再低也不會接受這類品相。我是以自己喜歡來考量,不在乎未來是否能釋出?但無法接受此價。他表示這件是十幾年前所收藏,能回本就可以賣出。最後依其開價大幅下殺議價,他表示雖然已小賠,因今天還未成交,為求個好彩頭,答應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