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10古浣子款(鄧石如1743-1805)紅黑壽山雕螭鈕方印














(翻轉印文-金石樂)





(鈐印-金石樂)






鄧石如(1743--1805)即著名的“完白山人”。鄧原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清代集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文字學家於一生的藝術大師和學者,安徽懷寧(今安徽安慶)人。






2-311曼生款(陳鴻壽1768-1822) 高山硃砂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正其心養其志)



(鈐印-正其心養其志)









陳鴻壽(17681822)清代篆刻家。字子恭,號曼生、種榆道人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慶拔貢,曾任溧陽知縣、江南海防同知。工詩文、書畫,善制宜興紫砂壺,人稱其壺為曼生壺。書法長於行、草、篆、隸諸體。篆刻師法秦漢璽印,旁涉丁敬、黃易等人,印文筆劃方折,用刀大膽,自然隨意,鋒棱顯露,古拙恣肆,蒼茫渾厚。為西泠八家之一。有《種榆仙館摹印》、《種榆仙館印譜》行世,並著有《種榆仙館詩集》、《桑連理館集》。







3-312丁亥(1827)醇士款(戴熙1801-1860)黃壽山雕辟邪鈕方印















(印文-不因人熱)








(翻轉鈐印-不因人熱)








戴熙(醇士).1801-1860。錢塘(浙江杭州)人。字醇士,號榆庵、蓴溪、松屏、井東居士、棆庵、鹿床居士,諡文節。齋堂為習苦齋。道光十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引疾歸。咸豐年間,死於太平軍攻克杭州之戰。善詩文。工書法。精畫事,山水法王翬,自成面目而純雅過之,木石小品和花草、人物亦均有可觀。能治印,蒼潤渾樸,古意盎然,深得治印三昧,所作不多見。





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




4-313甲午(1894)何昆玉款(1828-1896)紅花芙蓉巧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意與古會)





(鈐印-意與古會)









何昆玉,清代篆刻家,廣東高要人,字伯瑜。齋堂為百舉齋、吉金齋、樂石齋。性嗜古,喜收藏古銅印。曾客著名收藏家陳介祺家,賞奇析疑,見聞日廣,遂精鑒別。精通醫術。善墨拓彝器、與吳中李錦鴻并稱。工刻印,宗法漢人,旁參宋、元朱文,用刀潔淨,得力於漢鑄印,布局莊重嚴實,不作破損之態,有娟秀之韻。輯有《吉金齋古銅印譜》六卷,參與《十鐘山房印舉》的編次鈐拓。







5-314乙亥(1875)金罍道士款(徐三庚1826--1890) 高山硃砂雕辟邪鈕長方印


















(翻轉印文-寶匋丙午以後作)









(鈐印-寶匋丙午以後作)










徐三庚(1826--1890),浙江上虞人,游寓各地。字辛穀,號井罍、袖海、金罍、詵郭、餘糧生、大橫、褎海、金罍道士、金罍道人、金罍山民、荐木道士、老辛庚、井畾、袖海父、上于父、翯然散人、老褎。齋堂為似魚室。善摹刻金石文字。工書法,篆取天發神纖碑;隸書合漢諸碑之長,自成面目。精篆刻,早期宗浙派陳鴻壽、趙之琛之法;中年時變化印文書體,筆畫婀娜多姿,有「吳帶當風」之譽;章法結構突出,疏密離合有致,「寬可走馬,密不容計」;用刀熟練險到,不多加修飾。存世有《金罍山民印存》、《金罍印摭》、《似魚室印譜》。








6-315癸丑(1913)星州款(徐新周1853-1925) 黃高山凍素頂方印















(翻轉印文-尊素)







(鈐印-尊素)










徐新周(1853-1925),字星周、星州、星舟等,室名耦華盦、芙蓉盦。。江蘇吳縣人。師吳昌碩,行刀沖切皆施,雄勁蒼渾,重書法意趣,神、形酷似缶廬。清末民初之間,達官貴人用印頗多為其手製。







7-316戊午(1918)福盦款(王福庵1879—1960) 高山硃砂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為萬世開太平)







(鈐印-為萬世開太平)






王福庵(1879—1960),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原名壽祺,後更名褆,字維季,號福庵,浙江仁和人,幼承家學,後與葉銘,吳隱等創設西冷印社。其書法造詣頗高。在金文、小篆、篆隸、隸楷上均獨樹一幟,成績斐然。尤獨創“鐵線篆”清麗雋永,影響深遠。篆刻嚴謹整飭而花老渾厚。出版有《王福閹書說文部首》、《福閹藏印》、《麇硯齋印存》等。








8-317文渠款(方介堪1901-1987)黃灰壽山雕辟邪鈕方印


















(翻轉印文-惟堪啖飯)









(鈐印-惟堪啖飯)





方介堪(1901-1987),現代篆刻大家,原名文渠,後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晚號禪園老人,浙江溫州人。從師吳讓之,後投趙叔孺。通書畫,金石詩詞,篆刻法秦漢古璽,又轉涉明清諸家。尤善鳥蟲印。大千用印多出其手,曾為西泠印社副社長,溫州博物館館長,全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名譽顧問。著有《璽印文綜》等。


《隋書˙卷五十二˙賀若弼傳》:「我以高熲、楊素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啗飯耳,是何意也?」






15-250. 暑假北上文物之旅-在玉市同一賣家所購得的幾件老印石篆刻的收藏 (100.9.10) (附註篆刻家生平)



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藏品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多數來自玉市。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相及價格。


今非昔比,近年來因台灣經濟景氣相對比大陸差,大陸古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如同20幾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原來的單幫客已無法從大陸進貨到台灣來賣,反而反向操作,由台灣找貨到大陸販售,許多認識的台灣骨董業者也紛紛到上海、北京及廈門開店。原來是臺灣最早的最大的中國古文物市集光華玉市也已沒落,成為專營仿古的大陸澳客聚集地,要找老件已不易。十幾年前每個月會專程北上去尋寶,到現在最多每年配合孩子們寒暑假北上去一趟,老婆及子女去周邊旅遊及逛百貨公司,我則到玉市尋寶,各取所需。


今年女兒放暑假後, 7/31 8/1剛依慣例北部一遊。9/11週日住內湖的大姐娶媳婦,中午在美麗華百貨公司宴客,雖然明知中秋節連續假期,高速公路一定大塞車,但身為母舅卻不能禮到人不到,只能決定提早一天在週六早上上路。當天上午9點出發,南下如預期的塞車,北上則一路順暢,本來還怕五股路段拓寬施工影響車流,打算在新竹系統轉國道3號,看一路順暢就決定走中山高,不料沿途遇到兩起追撞車禍,走走停停,比平常多費一個鐘頭,到達台北已過12點。


到達台北老婆及孩子改搭捷運到淡水逛,我則分道揚鑣直接趕往光華玉市文物之旅。仍舊相當蕭條,十二點多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原先熟悉的那些賣老件的攤位賣家大多不見蹤影,只有少數仍堅守崗位,幾乎成了全是賣不開門仿古文物的大陸澳門客聚集地,來逛的買家則更稀落,20幾年來看到其從摩肩擦踵到門可羅雀,讓人不甚唏噓!


光華玉市之旅主要行程為專賣文房雜項的陳先生攤位,是在十幾年前在光華玉市中期認識,陳先生是來自大陸單幫客,兄弟倆輪流回大陸找貨,另一人就留下在玉市擺攤,是少數親自往大陸鄉下找貨的業者。早期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普通的骨董,偶爾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中等級骨董。陳先生兄弟倆四十幾歲,可能因文革影響,文化水準只識字,對於有落款文物從來就不去查其名頭資料,也從來也沒有聽其介紹那件是名家作品,總是抱著進價多少加合理利潤要賣多少。兄弟倆為人隨和,開價實在,認識十幾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多少買些品相還可以的老件文房小品,不過均是物超所值的普通等級,偶而是可找到小名家中等文物,難得看到較精文物。



可惜他剛回大陸進貨尚未回來,由其兄長看攤位。大略看過攤位所擺貨色,多數是一個月前看過賣剩的存貨。發現其攤位上擺放的,已逐漸被新仿古品所代替,銅爐部分都是現代新仿品,木雕文物及竹雕部分筆筒、臂擱、香筒也幾乎都是新仿品。還好尚有陳先生上次回來所進的印石尚未售出可看。此次其所進印石甚多,外面擺放占滿一個桌面有五、六十件之多。問其是否還有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印石放在裏面?他就從裏面逐次掏出有附錦盒的較精價位較高的幾件印石。光初步逐一過濾看一遍後挑出還可以的印石,先擱一邊,就花了近一個小時,讓人眼花撩亂。看從裏面掏出有附錦盒的雖然石質較佳、印鈕雕工較好,但落款卻多數是小家或名不見經傳,價位卻高幾倍就不足取。反而擺放外面的有些石質較差、印鈕雕工較差,是名家落款,但真偽夾雜,是否有遺珠就需要仔細分辨?於是先辨認為老件印石,再看是否為名家落款及評估其邊款的雕工是否流暢俐落?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有無名家格?再考慮影響收藏價值的其他各項條件----是否為閒章、外表品相、印鈕雕工好壞及石質優劣等,逐一檢視挑選出8件印石。再逐一詢問其價位,於是按慣例購少數8折價,大量價一起議價7折成交。



回來後逐一鈐印在印譜上作記錄及另一份空白宣紙上。整理清洗乾淨後,取出所有印譜書籍,並上網找有關落款的篆刻家生平資料,筆記在印譜鈐印旁,及註記在另一份鈐印紙上附在錦盒內當資料。此次8方印石邊款落款,全部找到作者出處資料,印文部分也全部解讀譯出。再逐一拍攝照片存檔,並傳至部落格相簿供同好參考觀賞。這整個程序,竟整整花了兩天工夫。



個人向來主張所收藏文物,應將後天所加上任何污垢去除,恢復原先製作時狀態。是為了健康衛生考量,也是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雕工紋飾,也能看清文物先天及後天的瑕疵,以及是否作舊或修補?



在收藏印石篆刻過程中,需要印文鈐印出來,才能看到正面印文風格與內容,但老印章印文常因長年累積印泥,造成鈐印模糊不清情形。另外在檢視印文的刀法,以及檢視印泥是否油沁入印章內?和印面雕刻線條邊緣是否有因長期使用磨頓情形?來判斷有無老印自然使用及風化現象,也常因被印泥污垢所掩蓋。



在去除印石印文篆刻的污垢實務中,常遇到無法去除印泥污垢難題,試過了市面所售清潔劑,後來發現老婆大人用來清洗廁所馬筒及瓷磚的---“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最有效,將其噴在印面上,等幾分鐘後,再以牙刷來回刷掉,連陳年的印泥污垢也能去除乾淨。若遇到上百年陳年累積的印泥,則以牙籤沾此穩潔威猛先生去霉劑逐一加以剔除。特別提供此秘方給愛好印石篆刻的同好經驗分享,值得一試。



如何鑑別印石材質?如何辨別篆刻印石的新舊?如何鑑定名家落款篆刻的真偽?如何評估印石篆刻的整體收藏價值?如何整理保養篆刻印石?有興趣進一步老了解印石篆刻同好,請到拙作部落格文章。http://tw.myblog.yahoo.com/old-juang/article?mid=10654&prev=12118&next=10623&l=f&fid=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莊的敝帚 的頭像
    老莊的敝帚

    老莊的敝帚-中國骨董文物專業收藏部落格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