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寅生款白銅刻仕女圖及詩文橢圓鴉片膏盒(5.5 2.3公分)



























 


 


(98.9.22)網拍所標得---


清寅生款白銅刻文人仕女圖及詩文方鴉片膏盒





















15-207.一件清寅生款白銅刻仕女圖及詩文橢圓鴉片膏盒的收藏(100.1.10)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為北部的業餘督信佛教的網拍賣家,收藏民藝及工藝品十幾年的藏家。近年來經濟因素將早期所購藏的古民藝、近代仿古之工藝品等,陸續在網拍釋出。已累積近百評價,沒有任何負評,算優質賣家。其經營形態為直接定出要賣售價,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     


    


    (100.1.10)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看到這賣家在前一晚上所上拍的這件標題為仕女銅雕蓋盒,網頁說明年代:早期~近代,尺寸:高5.0cm  5.5cm  2.3cm。銅製盒上有寅生落款,仕女圖雕刻面貌婉約細緻傳神,詩文雕刻俐落流暢,再看表面斑駁有年代風化歲月,判斷應是清末銅刻名家陳寅生的作品無誤。陳寅生刻製的銅墨盒市面上較常見,此種小型蓋盒較為少見,之前(98.9.22)在網拍曾購得一件寅生款白銅刻文人仕女圖及詩文方蓋盒,為第一次見到此類蓋盒,不知其用途?查看內部有留下胭脂紅顏色痕跡,還認為是古代仕女盛裝化妝品用盒,後來上網找資料,才知道原來是裝鴉片膏的蓋盒。


 


     清末民初的老銅製墨盒一、二十年以前市面上常見,沒款或非名家要價不高 一兩 千元,但近年來已較少見。在玉市常看到新仿製的銅墨盒,有落名家款才要價幾百元,但圖案及詩文雕工甚差,行家一眼就可看出假貨;另有一種圖案及詩文看似傳神流暢,但細看沒有任何雕刻刀痕,應是大量以雷射雕刻或壓鑄或腐蝕製成,初學者要特別留意。此種版本應是根據名家手雕真品,以腐蝕版複製量產仿造,至於到底是民初所仿或現代新仿?網路上也有不同的專家提出新舊正反不同的看法。若以不高價位買到民初舊仿還算可以。奉勸同好眼睛要張亮,不要看到寅生的名家款,再看詩文細緻工整流暢,就把此種腐蝕版仿品,當作到代真品購買,還要詳細檢視是否有手工雕刻痕跡?


 


    此類白銅刻鴉片膏盒,若為無款或非名家款,因體積更小,價位應比墨盒更低。此白銅刻仕女圖及詩文橢圓鴉片膏盒,落寅生款,應為清末銅雕名家陳寅生作品,賣家網頁卻說明年代為早期~近代,顯然不知其為名家作品。但此仕女銅雕蓋盒標價卻比無款或非名家款行情貴上好幾倍。因為是清末銅雕原創大名家陳寅生作品,價位稍為高些還是值得收藏,於是加入追蹤名單,並提出約七折議價,當天獲得同意回應,匯款後翌日及收到銅盒,詳加檢視實物,果然仕女圖雕刻細緻傳神,詩文雕刻俐落流暢,整體已經過整理相當乾淨,應是清末銅刻名家陳寅生的作品無誤。


 


   


清末銅刻名家陳寅生生平


     陳寅生,名麟炳,是清同治年間的秀才,也是著名書畫師。清末至民國時期,北京的刻銅藝術以陳寅生、張樾臣與姚茫父最著名,人稱刻銅三大家。 三人中,陳寅生成就最大。


    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在北京琉璃廠開設萬禮齋,後改為萬豐號,墨水匣刻銅是他首創,有一代宗師之稱。清末科舉時代,陳寅生的刻銅曾極盛一時。 《古玩史話與鑑賞》說:陳寅生的刻銅作品,成為清代刻銅藝術珍品,亦屬珍貴文物。《天咫偶聞·卷七》說:光緒初,京師有陳寅生之刻銅,周氏元之畫鼻煙壺,稱絕技。《中國民間美術藝人誌》說:他(寅生)所刻的墨水匣,可以和陳曼生壺並傳。


     陳寅生的刻銅藝術代表了清末民初刻銅工藝發展的最高水準,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銅刻藝術有其獨特風格,字體清秀飄逸,有草、隸、篆、行、楷體,書法藝術各具特色,刻花草、樹木、魚、鳥、蟲栩栩如生,人物惟妙惟肖,他的刻製品為清代刻銅藝術珍品。 後代也多有仿製。


 


清代京師秀才陳寅生刻銅墨水匣


    陳寅生系北京人,通醫學、書畫,能自書自刻,曾在琉璃廠開設專營刻銅墨水匣的萬禮齋,後改名為萬豐號。光緒十九年(1893)謝松岱的《論墨絕句》載:聞琉璃廠專業墨水匣者,始萬豐齋。刻字于蓋者,始陳寅生茂才麟柄,通醫、工書,自寫自刻,故能入妙。近來效者極多,竟成一行手藝。”1917年出版的徐珂《清稗類鈔》中也有記載:陳寅生,名麟柄。工篆刻,以手鐫銅墨水匣著名於同、光間,凡入都門購文物者,莫不以有寅生所刻為重,足與曼生壺並傳。鄧之誠《骨董瑣記》雲:京師廠肆專業墨水匣者,推萬禮齋為最先,刻字則始于陳寅生秀才。《天咫偶聞》亦雲:光緒初,京師有陳寅生之刻銅,周樂元之畫鼻煙壺,均稱絕技。陳之刻銅,用刀如筆。入銅極深,而底如仰瓦。所刻墨水匣、鎮紙之屬,每件需潤資數金。《光緒順天府志》記載,陳寅生能在銅墨水匣蓋上刻芝麻粒大小的楷書,二三寸見方的盒蓋,能刻一篇《蘭亭序》。在銅墨水匣上鏨刻中國古代詩文名篇,由此蔚為風氣,除《蘭亭序》外,還有《桃花源記》、《歸去來辭》、《岳陽樓記》、《赤壁賦》、《出師表》、《楚辭漁父》等。陳寅生刻銅技藝高超,不論是花鳥魚蟲還是山水人物,均能遊刃有餘,但陳氏刻銅的最大成就還是書法,楷行草篆諸體俱佳,運刀如行雲流水,流暢自然,遒勁俊麗,筆隨心意,渾然天成。其實,造就陳寅生藝術名望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文人書卷氣,據說他自幼喜臨書畫,後又習刻拓,鐘鼎石鼓,漢磚魏瓦,無不精通。同時,陳寅生又是一位鑒賞家。其時,潘祖蔭是一位有名的古玩鑒賞家,但他購買古玩時,輒由寅生為之物色。由此可見陳寅生的鑒賞功夫。


作者:鄭金勤 來源:收藏快報


  



 


 


下載網路-鴉片膏盒




 


煙具收藏:煙盒還是膏盒


     抽煙的人會下意識地留意和收藏一些煙具,比如:煙缸、打火機、煙盒、火柴等等。


  我最喜歡的煙具是煙盒,因為我抽的是煙斗,出門和朋友聚會,除了要帶煙斗之外,還要帶煙絲。總不見得把一整包煙絲都帶著,但又不能抓一點放在信封裏攜帶,走了味就不好抽了。於是我買了大大小小好多個銅煙盒,每次到北京必到潘家園,每次都有收穫,至今也藏下二十個老煙盒。


  有一天古玩鑒賞家文虎來做客,我就拿出一些煙盒來獻寶:你看看,我這裏光是扁扁的橢圓形的煙盒就有5個(見圖),它們最高的只有45cm,最矮的只有32cm,小巧玲瓏……


  文虎仔細看過後說:古董中的雜項我不是最熟,但這幾個恐怕不是煙盒,應該在煙盒兩字的前面加一個字,叫大煙盒。


  我吃了一驚:大煙不就是鴉片嗎,這些盒子難道是放鴉片的?


  文虎點點頭:是的。你要曉得,舊社會有條件抽鴉片的人往往不是窮人,至於後來一個個都變成好吃懶做的窮人,我們暫且不去說它。鴉片跟如今的海洛因一樣,非常貴。所以,那些有錢的鴉片鬼把抽大煙的工具也搞得很考究,很精緻。比方說煙燈、煙槍、煙盤、煙刀,還有這種煙膏盒,用料和做工都很講究。你這五個膏盒裏,左面數過來第二個,是銀子的呢,底部有款。


  如果 文虎 先生的鑒定是對的,那麼這些銅盒子是清朝晚期和民國初期的無疑,因為那時候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能在中國獲得暴利,把毀人滅種的鴉片運到中國。從此,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抽上了鴉片,他們不能再自製,一直抽到皮包骨頭,一直抽到家破人亡。後來雖然有林則徐發起在虎門銷毀鴉片,這個壯舉也得到廣大老百姓的贊成,但是鴉片戰爭還是失敗了。


  一隻小膏盒,承載了一段罪惡的歷史。


  五個銅盒子裏,有一大一小兩個好像是一對親兄弟,正面都有刻花,反面都刻著同樣的八個字:如山之花,如小(山?)之少。這八個字透露什麼資訊呢?我似懂非懂。於是我開始查找大量有關收藏的書,查查我的小銅器到底是煙盒還是膏盒,或者是墨水匣?


  但是,我沒能在書上找到答案。北京的古玩鑒賞家陳重遠老先生寫過五六本關於古董的書,內中有好幾百個單獨的篇章,講的內容都不一樣,唯獨沒有一篇是說膏盒的。


  眼下,我還不能完全吃准這些小的銅玩意兒是什麼,所以寫出來請教更多的內行藏家。如果是膏盒,那麼它們再雅致,再精細,也不是雅玩,應該是玩,是玩;如果是膏盒,放在家裏不是為了欣賞和把玩,而是為了銘記中國那段慘痛的歷史!


---下載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