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黃沁白玉辟邪(3.9公分  1.8公分  2.1公分)





















 


 


第一件白玉雕辟邪(4.8公分  3.1公分)



















 



 


 


第二件帶黃沁白玉雕辟邪(4.5公分   2.8公分)

















 


 


第三件帶紅沁白玉雕辟邪(3.1公分  1.6公分  1.3公分)



















 


 


下載網路---西漢玉辟邪   5公分   7公分---西漢元帝的渭陵出土








 


        這件玉辟邪出土於西漢元帝的渭陵。高5.4公分,長7公分。白玉質,局部亦有原玉璞中的黃褐色沁。器圓雕,形作一昂首前視,張口露齒,頭有雙角,口下有羊須,腹飾羽翅,長曲尾拖地,四爪足巨獸,身飾平行陰線和小圓圈紋,呈挺胸的半伏半立狀。似乎可以讓人感到此獸正處在與妖邪作著劇烈爭鬥的對峙之中,其態勢虎虎生威。此件玉辟邪造型生動,刻劃細微,不難看出古時玉匠的精湛技藝和純熟手法



 


 



15-200.一件漢?帶黃沁白玉辟邪的收藏(99.12.25)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的賣家李先生,原先就是古玉藏家,十幾年來就是玉市常客,常在玉市見到其身影,不過雖常見面,只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去年年初他從電信局科長職務退休,開始其玉市擺攤玩票性質。每週六上午我到其攤位,他還未擺設完玉件,就聚了很多同好及同業在其攤位周邊看貨。由於目前文物市場白玉價位高漲,而他從20幾年前就開始收藏古玉小品,當時進價相對較低,所以有不少同業當場跟他買進有價差利潤的生意貨。其所展示以古玉小品為主,有玉佩及玉印等,不過等級大部分是屬中下,偶爾有中上等級,只買過幾件古玉小品,未曾見過較精等級古玉。他為人隨和有禮貌,開價實在,能打九折已是極限,這一年來,每週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


     


         (99.12.25)週六玉市文物之旅,約九點前到達就直接先到其攤位,看他已把玉器從餅乾盒拿出來擺在桌面,正逐一擺放在桌面。今天還是有更早起的鳥來吃蟲,已有一業者先在現場淘寶。他習慣每週會拿幾件舊藏加以補貨,看他還未將全部貨品擺放在桌面,似乎還未參入之前擺過的貨色當中。問今天新帶來的有那些?他表示帶來十幾件新貨還未混入,就是桌上這些。迅速大致瀏覽一遍,發現這件帶黃沁白玉辟邪小巧細緻,玉質溫潤,應是老件,於是先擱置在自己前面,表示為自己所中意挑選的。這時其他同行及同好已逐漸過來看貨,於是再加入淘寶行列,從那整堆玉器中,逐一打開透明塑膠保護袋,協助其把玉件擺放在攤位上。告一段落後,並未找到其他中意的玉件。才將此帶黃沁白玉辟邪,上手加以仔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玉色白中帶黃,玉質通透溫潤,無雜質及玉痕等瑕疵,為不錯的和闐水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包漿,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但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並沒有明顯有入清老件應有的,長期使用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


4.由玉的顏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白色帶黃,部分帶黃沁色。


5.造型:


         此帶黃沁白玉辟邪相當小巧,長3.9公分  1.8公分  2.1公分。辟邪昂首挺胸,雙眼前視,張口露齒,頭兩側有耳,頂有獨角,頜下長須垂於胸前,長尾蜷曲垂於地,前足生有肉翅,作半臥半起狀,線條圓潤流暢,姿態自然生動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圓雕作品。此帶黃沁白玉辟邪造型,與70年代前後在陜西省咸陽市周陵公社,西漢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青白玉辟邪近似。


          西漢後期出現了使用密排短陰刻線雕琢動物的肘部(如螭虎紋的肘部)以及鷹的羽梢等的表現手法。這種線條雕刻剛勁有力,彌補了平面雕所表現的圖案立體感不足的弱點。這種雕刻技法是前所未見的,並一直沿用到東漢、南北朝。凡是漢代精細器物上都有刻線細如毫髮的“遊絲毛雕”。如西漢出土的玉熊緊閉雙唇,雙耳貼於腦後,圓而有神的雙目直視前方,四足交錯呈漫步行走狀。腮邊,腿側僅雕刻數刀鬃毛,卻產生了鬃毛滿身的效果。玉熊還突出了體態和頭部特徵的刻畫,作者用簡練的刀法,雕刻出熊肥胖舉搖的體態,憨厚而可愛的神情。


          漢代中晚期玉器上的浮雕動物特徵為:高低有層次感,分層,層與層過渡有陡棱。翅、肘、冠、角的尖端尖而薄,有棱凸感、扎手感。漢代龍、神獸,一般有翼,其羽狀為平行狀,羽端上翹,肢肘後部飾平行短線為毛。邊緣飾平行短線。動物形象造型怪異。


         此帶黃沁白玉辟邪,腮邊、腿側及尾巴刻線細如毫髮的“遊絲毛雕”,兩側有翼,其羽狀為平行狀,羽端上翹,肢肘後部飾平行短線為毛。整體有層次感、棱凸感及扎手感,符合典型的漢代動物琢玉風格。


 


整體評估:


          此件帶黃沁白玉辟邪,雕工細緻小巧,姿態自然生動,玉質溫潤,應是和闐籽料,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圓雕作品,依各項判斷應為老件製品。但造型風格雖為漢代,卻毫無把握,只能以較保守的清末民初仿製來估價。在目前和闐白玉高漲年代,質佳工好的老件白玉飛漲難找下,若價格合理,是可以收藏的。


 


          詢問其價位為十幾年前舊行情,相當和靄可親,問其年代?表示最少為幾十年老件,但只賣玉質及雕工,不賣年代。於是依慣例九折價成交。帶黃沁白玉辟邪造型風格雖為漢代,但其年代,到底是否到漢?則毫無把握。此類雕工細緻小巧玉辟邪,之前就收過三件,一件白淨無沁色,一件帶黃沁白玉,另一件外表帶紅沁白玉。曾拿給同好鑑賞,都表示是入清老件,但對於是否到漢多持保留態度?此沁黃白玉辟邪到底是否到漢,還是老仿?尚請對漢代動物類玉器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提供高見。謝謝!


 


 


 


漢代玉圓雕動物特徵


         漢代造型藝術有很大的發展。許多動物、人物題材的作品形象生動,取材廣泛。其中尤以各種不同形式的異獸最引人注目。這些異獸被賦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強的氣勢。漢代圓雕動物,多能掌握動物的動態力感,為歷代各朝所不及。目前在漢代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已發現了數件此類玉製作品,傳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遺存。這類玉異獸形狀勁健雄偉,神態兇猛,造型表現力與工藝都有很高的水準。


 


     兩漢時期,圓雕動物形玉器數量很稀少,但有一些精品存世。陝西咸陽渭陵附近出土的西漢時的玉羽人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充分顯示了漢代圓雕的高超技藝。玉羽人奔馬中奔馬足踏流雲,羽人和馬背有雙翅,奔馬昂首嘶鳴,張口露齒,鼻部隆起,雙眼前視,雙耳豎起。馬肋陰刻線雕雙翅,馬尾高揚,一前足懸空抬起,處於欲停欲奔的狀態。騎手頭束巾,身穿短衣,細腰喇叭形衣擺,上身直立,雙手緊挽韁繩。長方形底座上雕刻雲紋支撐奔馬的足和尾,襯托出奔馬淩雲遨遊太空的神姿。玉辟邪昂首挺胸,雙眼前視,張口露齒,頭兩側有耳,頂有獨角,頜下長須垂於胸前,長尾蜷曲垂於地,前足生有肉翅,作半臥半起狀。圓潤流暢的線條,白色的玉料和原有的紫紅色玉皮,增加了玉辟邪的光彩。


  


     西漢後期,還出現了使用密排短陰刻線雕琢動物的肘部(如螭虎紋的肘部)以及鷹的羽梢等的表現手法。這種線條雕刻剛勁有力,彌補了平面雕所表現的圖案立體感不足的弱點。這種雕刻技法是前所未見的,並一直沿用到東漢、南北朝。凡是漢代精細器物上都有刻線細如毫髮的遊絲毛雕。如西漢出土的玉熊緊閉雙唇,雙耳貼於腦後,圓而有神的雙目直視前方,四足交錯呈漫步行走狀。腮邊,腿側僅雕刻數刀鬃毛,卻產生了鬃毛滿身的效果。玉熊還突出了體態和頭部特徵的刻畫,作者用簡練的刀法,雕刻出熊肥胖舉搖的體態,憨厚而可愛的神情。


    


     漢代中晚期玉器上的浮雕動物特徵為:高低有層次感,分層,層與層過渡有陡棱。翅、肘、冠、角的尖端尖而薄,有棱凸感、扎手感。漢代龍、神獸,一般有翼,其羽狀為平行狀,羽端上翹,肢肘後部飾平行短線為毛。邊緣飾平行短線。動物形象造型怪異。


 


    漢魏六朝玉器中的瑞獸形象,以辟邪、天馬和飛熊為多,其中圓雕玉辟邪尤為翹楚,一般造型誇張且富於變化,面容獰厲而勢態兇猛,肋生雙翅,翅分前後兩排羽,頭上有獨角或雙角,張口露齒,怒目前視,四肢粗壯有力,全身充斥著強烈的霸氣。


 


     辟邪,是傳說中的神獸,顧名思義,是人們希望藉助它的法力,來避除邪惡。流行於漢代的辟邪,多為帶翼的四足獸,其造形可能傳自西亞。古代帝王陵寢前常有大型石刻辟邪守護,漢代玉器中也出現了辟邪形象,作為極高貴的陳設器。漢玉辟邪,威武兇猛,似有拔天撼地的驅邪逐魅之氣概,將大漢帝國氣宇軒昂的一代精神本質表露無遺。辟邪與天祿是並用的,一角的叫天祿,兩角的叫辟邪,有辟除邪惡之意。有一定的重量且重心低的,可做玉鎮使用,有製為小形之器當作配飾,作為隨身辟除邪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