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雕獅佩(長4公分)













 


 


角雕玉蘭花昆虫螭龍迷你杯(高3.4      4.4公分)









 


15-115.一件角雕獅佩的收藏(98.5.8)


  


         此次賣家阿龍”為40幾歲的大陸人,早年就從大陸跑單幫找玉器來台販售,後來在台中定居。十幾年前就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就已認識,是玉市大陸單幫客攤位中少數賣老玉及新疆和闐玉的攤位。所販賣玉器,新舊雜呈,不過大部分是屬年代不高的早期製品,但玉色及玉質不太佳,若有年代開門的入清老件,則為等級不高,不是玉質較差,就是雕工不夠細緻。在五年前我上網拍瀏覽購買文物後,發現其攤位上的某些玉件,似曾在網拍見過。一問才知道阿龍”從大陸跑單幫找玉器回台,把等級較高、價位較好的玉件挑出,由其太太在網拍販賣,較次的則由他帶來玉市販售。後來我在他太太經營的網拍賣場,有看到入眼玉件,都要求其帶來玉市當面鑑賞。我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但只買過入清老件中等玉件,看了會令人心動的較高檔的玉件則從來未曾見過。


      


          (99.5.8)週六到其攤位瀏覽,大略瀏覽一遍攤位,有不少之前沒見過的,但有心想拿起來仔細檢視的並不多。問其是否帶來他太太網拍賣場那件預約當面鑑賞的清代青白玉雕辟邪?拿出鑑賞後,看玉色比照片帶青,皮殼可疑,年代為早期應未到入清,只好放棄。問其是否還有帶來其他貨色?他從腰帶掏出這件角雕獅佩,經詳細加以檢視,乍看來很像蜜蠟,雕工細緻小巧,以放大鏡觀察表面,有老件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皮殼包漿,且能觀察到老件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原先懷疑是否為犀牛角所製?看琥珀色及纖維平行結構是有像犀牛角材質,但卻找到斷面有犀牛角最重要的特徵---魚仔紋。



            現在市場上的犀角雕件絕大多數是贗品,都是用黃牛、犛牛、水牛等其他動物角雕製做成。如何鑒別犀牛角?如何區分亞洲犀與非洲犀?20世紀50年代有學者提出是固體狀的凝集的頭髮。其後,這種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結的頭髮,它沒有頭髮的囊,它實際上是由縱向的角朊纖維所組成的固體集合體。犀牛角區分其他牛角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犀牛角(亞犀非犀都具有)的縱向紋路永遠是直的且相互平行,即便是因年代的久遠而出現開裂,也不會出現如其它牛角般那樣的交叉網路。犀牛角的橫斷面,雖有年輪,但因縱向纖維紋路是相互平行的結構,像竹絲紋,所以反映於橫截面上的現象是:行內人士都統稱叫魚子紋,像蜂巢狀,而其他牛角則沒有這種特徵。有人把有“竹絲紋”就當作犀牛角,其實不能僅憑一個特徵就斷定是犀牛角,水牛角也同樣有“竹絲紋”,魚子紋才是犀牛角所獨有的特徵。如何區分亞洲犀與非洲犀?亞洲犀又稱火犀,其市價比俗稱水犀的非洲犀貴上幾十倍,火犀的纖維質較水犀粗,像甘蔗絲。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但非洲犀牛角顏色原本帶黑白色,卻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


 


         詢問此角雕獅佩材質,他表示是牛角類,到底是黃牛、犛牛、水牛還是犀牛角雕製做成?他也不清楚。當時只是看到是雕工不錯的老件,要價可以接受,雖然不是自己專營的玉器,就買下來自己把玩,從未考慮是否犀牛角。詢問其售價,若是買到犀牛角所製當然物超所質,若係一般角類,因屬小品,則嫌太貴,若以老件一般角雕小品價位還可接受。於是表示此件太小巧不利把玩,狠狠下殺議價,他表示今天您是第一位客人,為討個好彩頭開個市,就讓您收藏。


    


          現在市場上的角雕件都是用黃牛、犛牛、水牛等其他動物角雕製做成。大概十年前在市面上開始出現紅色角類類似犀角雕獸紐印章,覺得雕工不錯,表面看也有老件的皮殼包漿,也有看似自然的開裂,問其材質為犛牛角,要價不高,就曾以老件價格購入。不料後來市面越來越多類似材質產品出現,有印章、文房用品及圓雕人物,甚至角杯製品,剛開始雕工還不錯,乍看也有看似老件的皮殼包漿及自然的開裂,有不肖業者還當犀角在賣。到後來就漸粗製濫造,價位也越低,才驚覺是新雕作舊製品。


 


          幾年前在玉市菲哥身上看到一件角雕玉蘭花昆虫螭龍迷你杯,高3.44.4公分,雕工相當細緻傳神,非常小巧。看皮殼包漿應是清末民初老件,看顏色及材質有平行“竹絲紋”有像犀角材質,但卻找不到犀角特徵---橫截面上的魚子紋菲哥表示此小杯是採犀角最尖端中心部分雕製,所以結構太細緻,看不到魚子紋的粗糙組織。但所開價位讓人怯步,告訴其若能賣到好價位,樂觀其成,若無法高價賣出,再由我以較低價位接手。幾週後他再度提對此杯是否有興趣?主動調降售價,我表示此杯斷面沒有魚子紋,對是否犀角仍有疑慮? 他表示保證為犀角製品,不對隨時可退貨還錢。與菲哥認識十幾年,其做人信用度夠足以信賴,於是議價8折成交。事後將此杯秀給對犀角有認識的同好鑑賞,全部對此杯為犀角製品持懷疑看法,幾乎沒有人認同是犀角,原因就在於斷面找不到犀角特徵--- “魚子紋。後來台灣經濟不景氣,相對大陸文物市場熱絡,菲哥也跟其他同行到廈門開店了未到玉市擺攤。至於到底此杯是否真如他所說的,是採犀角最尖端中心部分雕製,所以結構太細緻,看不到魚子紋的粗糙組織。我個人對於是否犀角材質?仍存有一絲希望,總認為此兩件角雕,若為一般角類材料,則如此小器不值得雕如此細緻;其材質若一般角類不值錢材料,則應雕大件較易賣出;若要當犀角來賣,也要雕較大件材料才能騙得高價。事實真相如何?還要就教於對犀角材質學有專精的先進同好,不吝提供鑑定意見。


    


 


 


犀牛角的特徵與鑒別的方法


   


        犀角雕件升值潛力明顯,是投資收藏的佳品。但現在市場上的犀角雕件絕大多數是贗品,很多是根本沒有收藏價值的化學合成“犀角”,也有的用黃牛、犛牛、水牛等其他動物角做成各種形似的犀牛杯。其實這些角雕製品都是用水牛角或樹脂仿製而成, 如何鑒別賞析犀牛角?如何區分亞洲犀與非洲犀?怎樣鑒賞犀角雕件的藝術價值和藥用價值?只要你記住了以下鑒別與區分方法,就不會上當、“打眼”,“交學費”了。


 犀共分五類:非洲兩類——黑犀、白犀;


              亞洲三類——撒馬利亞、爪哇、印度。


              前三類有雙角,後兩類是單角。


 以上五類犀角的共有鑒別特徵是犀角表面有“魚籽紋”“竹絲紋”。


犀牛角呈圓錐形,稍有彎曲,大小不一,長度10- -30c m,表面黑色或黑灰色。角尖鈍圓發亮,內彎,有芝麻般的小點,角的前面有一條縱向的凹溝(俗稱天溝),長約9- -15c m,深約1cm。角的底部盤腳呈長圓龜背狀,和天溝相對處有一條突出的高崗,崗長6- -7c m,高2- -4c m(俗稱地崗)。角的底部較寬,呈灰黑色,或棕黑色,中間凹陷,深約3- -6c m(俗稱窩子),具有明顯的蜂窩眼。犀牛角質地堅硬,易於縱向剖開,剖面有明顯的縱紋,可見到較粗的角質脆渣;鎊片較薄,捲曲,質脆,呈灰白色或灰色,有暗灰色長圓形的小點,排列整齊,俗稱“芝麻點”。


            區分牛角和犀角的幾個方法:


 1、犀角屬涼血性,有藥用價值,其味應有我們固有的涼血的味道,比如薄荷,麻油等類似味道;而作為牛角的仿品,則自身會帶有腥味.


 2、現在牛角在仿犀角中,好多為了色澤上達到仿真效果,達到所謂的紋路,色正。會在真角上、取下一層貼在牛角上,但這些都會有接縫,注意可看到,且有日久者,表皮會剝落,  


 3、真的犀角價值非常高,一般不會破壞原材料,多採用淺浮雕,如果有大的雕刻或是挖空的雕工,應仔細觀察。 


 4、犀角光澤及潤度像玉一樣溫潤,光澤是由裏向外自然而發,這要多上手體會。


 5、犀角有紋絲,而且較直,較粗。犀角橫切面為小砂眼,形似蜂窩狀,斜切面為魚籽狀紋,犀角的紋絲都是直線形,互不粘連,有破茬處用手一撕輕鬆到頭,犀角圓身的上面有一深溝,底部窪進部分底面凸出一條崗,俗稱天溝、地崗。


 6、將犀牛角鎊片燃燒或用熱水浸泡,有一股清香氣味,而偽品牛角鎊片燃燒或用熱水浸泡,卻有一股腥臭味。


 7 、偽品犀牛角,多選用天馬角和水牛角。這類角的特點是,無盤腳,無天溝、地崗和馬牙邊,蜂窩眼極為細小而不明顯。天馬角鎊片上的芝麻點不明顯;水牛角鎊片上無芝麻點,但有雲形花紋。      


    有人把有“竹絲紋”征當作犀牛角,其實不能僅憑一個特徵就斷定是犀牛角,水牛角也同樣有“竹絲紋”,而網格紋、魚子紋,天溝、地崗才是犀牛角所獨有的特徵。說了這些不看東西還是不行,只要你看過一次真正的犀牛角就能學會辨別真偽了,把用牛角、馬蹄子、犛牛角來仿造的贗品放在你的面前,會很容易辨別出來。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特徵區別


 


          犀牛分為亞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屬性大寒,在醫療條件不是很發達的古代,是治療熱病的良藥。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為權貴身份的象徵,大量的獵殺與截取角質,亞洲犀牛於明末清初時候就絕跡了。現在我們還能看見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製品,都是來自非洲中北部。在近古代,因航海和國際間的貿易交流比較發達,於清朝就對犀牛角進行了嚴格的規範。把產于亞洲及太平洋中部等島嶼上的犀牛角稱做為亞角;把來自遙遠非洲大陸的犀牛角稱為非角,又因當時的犀角靠岸碼頭在廣州,也有稱為廣角


          犀牛角的藥用性能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過描述,說明我們的祖先于遠古時代就開始開發和利用了犀牛角。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質有機物,易受腐蝕而變質、被降解,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存留量極少。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特徵區別,就是:


一、犀牛角是長在鼻子上的,有單角和雙角。由於生長在頭部的中間,更接近圓形或大橢圓形;牛角是長在腦門向兩側分叉的,因牛腦門比較平(沒有人看見過大賁頭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


二、犀牛角生長特徵具有前溝後崗的特點。什麼是前溝後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條凹下去的溝,是前溝,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條凸出來的崗,是後崗,朝向上天。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邊口,好象製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覺;


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實後空前實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實心的;後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腦門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牛齡越大,空心則越長,實心則越短;


四、又一條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輪的。所有角製品的橫截面的開裂都是圍繞著年輪綻開的。為什麼在這條中只說了是所有角製品這個詞,也包括了象牙;


五、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這裏要說明,乾隆大爺都沒有機會看見過亞犀(詳細記錄可查清史相關文獻,因年代久遠于哪篇文章中閱讀過已忘記掉文獻名了,敬請受閱者原諒!)。


六、犀牛角區分其他牛角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犀牛角(亞犀非犀都具有)的縱向紋路永遠是直的且相互平行,即便是因年代的久遠而出現開裂,也不會出現如其它牛角般那樣的交叉網路。犀牛角的橫斷面,雖有年輪,但因縱向纖維紋路是相互平行的結構,所以反映於橫截面上的現象是:對於亞犀被稱做魚子紋;對於非犀被稱做甘蔗紋,行內人士都統稱叫魚子紋。而其他牛角則沒有這種特徵。


七、有的文章中稱,用獸皮帶毛的一面去擦磨犀牛角,可以聞到一種麻油(北方叫香油)的香味。這只是對於犀牛角中特殊的一種被稱做是香犀的犀角,這種香犀,康熙他爺爺恐怕也沒能等到見上一面。據明史相關文獻中記載,在明朝中葉就已絕種了(詳細記錄可查明史相關文獻,也是忘記在哪篇了)。這種香犀的產地在哪兒呢?就是在前些日子又一次被海嘯問過安的印尼的那座爪哇島和索羅門婆羅洲。也有的史料記載,在越南周圍曾有人看見過。


 


 


         犀牛角分亞洲犀和非洲犀兩種,從目前拍賣會的情況看,亞洲犀牛角大約是非洲犀牛角價格的8倍到10倍。非洲犀牛角的價格目前在每克500元,是黃金價格的兩倍多。


          昂貴的價格,使有些人會用普通牛角冒充犀牛角。犀牛角區別於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有,其表面的縱向紋路永遠都是相互平行的,不像其他牛角會出現交叉網文,此外,犀牛角的橫斷面也會有其他牛角所不具備的“魚子紋”。


          由於亞洲犀牛幾乎已經滅絕,因此現在市面上見到的不少犀牛角製品都是非洲犀牛角。但有些人會將角染成古紅色,其實自然界中只有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


          犀牛角的藥用價值,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過描述。屬性大寒的犀牛角在古時是治療熱病的良藥,而用其盛酒也有涼血、解毒、鎮驚的作用。但遺憾的是,犀牛角主要成分是有機物,容易被腐蝕而變質降解,考古中出土的犀牛角製品很稀少。


 


 


如何鑒別犀牛角


      犀角是最珍貴的牙角材料。自古以來犀角不僅被作為辟邪稀罕的靈物而寶之,而且被認為具有解毒解熱之藥用(比如《本草·犀》載:入藥惟犀生者為佳)。而明代開始興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類古玩中的頂級精品,其在國外國內藝術品拍賣會中長盛不衰。然而,關於犀角杯實用鑒賞知識的文章非常稀少。犀角的鑒定


  犀角的鑒定不難,但由於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機會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憑著猜測臆斷。犀共分五類:非洲兩類——黑犀、白犀;亞洲三類——撒馬利亞、爪哇、印度。前三類有雙角,後兩類是單角。關於犀角的成分,20世紀50年代有學者提出是固體狀的凝集的頭髮。其後,這種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結的頭髮,它沒有頭髮的囊,它實際上是由縱向的角朊纖維所組成的固體集合體。


  以上五類犀角的共有鑒別特徵是犀角表面有國外行內人士所稱的發絲紋或國內所稱的竹絲紋(見圖A)


  圖A是犀角。請看犀角的表面紋路和圖C竹的紋路很象,故稱為竹絲紋;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沒有的如同皮膚發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類似皮膚雞皮疙瘩的感覺(B),故其紋亦可稱發絲紋。這紋路難偽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D)都沒有這個特徵。


  牛角(最常見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區別還體現在底截面和色澤。請看圖E牛角底截面。其有圈狀的角朊層。這是牛角特點,犀角沒有這樣的圈狀角朊層。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紅的上色(見圖D左邊的)。犀角中有蜜色的,但無桔紅色的。凡桔紅色的犀角製品必是偽品。


  雖然辨別犀角和牛角不難,但有些自明代以來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貼面的牛角製品——還需收藏者小心鑒別。


 


  


----以上文章引自網路,因經多次引用致無法考證原創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