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05宋元水銀沁白玉雕羅漢禪坐像(高5.4 寬2.8 厚1.6公分)
15-91.J305宋元水銀沁白玉雕羅漢禪坐像(高5.4 寬2.8 厚1.6公分)的收藏(2010.3.20)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水銀沁白玉雕羅漢禪坐像的賣家李先生,原先就是古玉藏家,20幾年來就是玉市常客,常在玉市見到其身影,不過雖常見面,只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去年年初他從電信局中區管理局科長職務退休,開始其玉市擺攤玩票性質。每週六上午我到玉市,第一時間會到其攤位,他還未擺完玉件,就聚了很多同好及同業,圍繞在其攤位周邊忙著看貨。由於目前大陸文物市場白玉價位高漲,而他從20幾年前,就開始收藏古玉小品,當時進價相對較低,所以有不少同業一大早趁還在擺攤,跟他買進有價差利潤的生意貨。其所展示以古玉小品為主,有玉佩及玉印等,不過等級大部分是屬中下,偶爾有中上等級,只買過幾件古玉小品,未曾見過較精等級古玉。他為人隨和有禮貌,開價實在,能打九折已是極限。這一年來,每週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曾私下詢問過其收藏20餘年,手上應有等級較高古玉。他並未否認,還表示總要留下幾件自己把玩吧!現在景氣差,等級高是賣不出好的價位,而且目前剛退休並不缺錢。
(2010.3.20)週六玉市文物之旅來到其攤位,早已有幾個業者在圍繞在其攤位尋寶鑑賞,大致瀏覽其桌面所陳列古玉,大多數是之前見過,少數未見過,也沒有值得上手後再詢問其價位的。於是問其還有沒有擺出來的?他從其盒子拿出此件水銀沁白玉雕羅漢打坐像。看其造型特殊,羅漢禪坐像從未見過,灰白玉質溫潤,帶水銀沁,應是老件。
詳細加以檢視,首先判斷其玉種:
1.上手後手頭又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
2.要求試刀,獲得同意後,再以美工刀在背面死角試劃,不入刀,表示硬度夠。
3.觀看玉佩表面為溫潤柔和的寶光,不是青海玉或俄玉,其經加工拋光完成後上蠟具有賊光,經盤玩反而帶澀,有久盤不潤情況。
4.青海玉過於通透,但密度小手頭較輕,硬度較低會入刀,久盤不潤。
此件材質應為新疆和闐玉。
接著再詳加檢視,判斷新舊及年代:
一.由工具痕跡:
以放大鏡檢視其陰線雕痕:
古法是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雕刻邊緣打磨平光亮,不會在線條兩邊留下崩裂痕及粗糙痕跡。
現代製品以快速的電動機械工具所雕製,為連續長線過於俐落且在陰線兩側留下明顯平行的粗糙痕跡,在下刀表面留下崩裂痕。
檢視此物,可見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雕刻邊緣打磨平光亮。
二. 由皮殼包漿:
放大鏡觀察其表面,老件是以解玉砂拋光,遇到表面玉質較軟會凹陷,較硬會凸出,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也就是像橘皮紋狀態,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近現代製品拋光是以鑽石粉,其硬度最高,玉質表面過於平整明亮的賊光,只有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檢視此物,表面有自然凹凸高低情況的皮殼,及柔和寶光包漿,能觀察到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此羅漢像之皮殼包漿濃厚老氣十足,年代久遠,應為明代以上。
三.沁色:此羅漢像帶漆黑水銀沁及牛毛紋,自然古樸,應幾百年歲月始能入沁成此狀況。而此羅漢像灰白玉為明代常用玉料,因此判斷年代應為明代以上。
四.造型:高5.4 寬2.8 厚1.6公分。明代常見有玉雕高冠觀音蓮花座佩,但為扁平單面雕。此羅漢像沒有蓮花座,屬圓雕中穿孔,而中穿孔常見於中古時期玉器,約宋元年代。另外此羅漢頭部臉型類似宋元木雕及銅雕羅漢。因此個人大膽推斷,此羅漢像為宋至元年代,其造型在古玉中,從未見過,若要價合理,應列入收藏。
於是詢問其年代,表示應為明代,問其要價,為十幾年前的行情,覺得和藹可親,於是依其慣例以最低9折價成交。回家後找遍所有古玉書籍及上網搜尋試圖找到類似造型羅漢打坐像均無所獲,因此其宋元年代,僅是個人由中穿孔、羅漢頭部臉型及沁色和濃厚皮殼包漿,所做初步判斷。特就教於對佛像古玉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
後記2024.12.11
李先生10幾年來,每周一大早仍會到玉市玩票性質擺攤,每週六上午我到玉市,仍會到其攤位尋寶。不過其攤位熱絡情況已不再,個人判斷並非不景氣影響,而是經這10幾年來每周出售,其手上市場能接受的中上等級入清老件,已賣得差不多了,檯面上的少數開門入清老件,都是玉質較差,雕工較差的入門貨,業者很難岀貨。剩下來擺攤的多數是早期仿古玉件,這些玉件雖然還是早期和闐玉材質所雕製,仍有其收藏價值,不是澳門攤位所賣青海玉或俄玉或韓玉的現代仿品,但臺灣市場仍無法接受這些不新不舊的早期仿品,玩古玉的一定要百年以上入清老件,玩新玉的覺得其題材老掉牙,沒有創新,變成爹不疼娘不愛的棄嬰,相當可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