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




此件以放大鏡觀察臂擱上下斷面,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但竹絲的突出點還沒有形成清中期以上特徵---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有稍微破裂情形,以及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以上竹絲斷面風化情況,年代應不只民初,應有到清晚期年代。



 


 


下載網拍原照片---趙之謙款竹臂擱


 


  





 



15-70.一件清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的收藏(99.1.5)


 


          此賣家是住南部的古民藝及藝品藏家,近年來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賣場東西多元性,有台灣古民藝、日本早期文物及工藝品等。其賣場上架之文物,均為一般等級文物,賣場均直接定出要賣價位。


    


         此件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在好幾個月前,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就已看到,從照片看其隸書詩文雕刻古樸蒼勁,褐黃色色澤,似乎是老件。但因拍攝不是非常清楚,未拍攝臂擱斷面及雕刻詩文局部特寫照片,無法看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情形及雕刻痕跡,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於是先列入追蹤名單,並查看賣家賣場的評價記錄,40幾點正評沒負評,還算優質賣家。


 


          此件雖落趙之謙款,但絕不能認為是其所雕刻。原因在於趙之謙雖是晚清時期集書法、繪畫及篆刻大成的大家,但若係其所刻,依慣例應落”趙之謙刻”或”趙之謙書並刻”才是正確,或者只落”趙之謙”,此件卻落”趙之謙書”,就值得懷疑是其所雕刻,而可能是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法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墨寶所臨摹雕刻,這是合理的推測。


 


         坊間很多傳世落名人款竹雕筆筒、臂擱及文鎮,到底是否其本人作品?一直困擾著同好,賣家當然會以落甚麼人的款,就當作其作品先高價求售,但藏家則不能被當冤大頭。如何判斷是否其本人作品?在此提供個人看法,供竹木雕文物同好參考,就教於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


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如不符合則應排除是本人雕刻真品。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則為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可能是同年代所仿造。大凡名家在世時就已成名,具有相當市場行情,為不肖業者仿造對象,這古今皆然。


B.若此名家歷史記載僅為書畫家,並無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很可能是仿品。


2.僅落姓名款”XXX”:


一樣與上述程序進行檢視驗證,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則為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


B.若查證歷史記載,此名家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與以上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刻”字;或者其竹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畫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畫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此種竹雕仍有其收藏價值,其行情要看其年代及雕刻功力和品相好壞而定。


3.落”XXX書” 或”XXX畫”款:


         一樣與2上述程序進行檢視驗證,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為則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不過與2不同者,此種會篆刻之書畫名家之竹木雕作品,一般均會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或僅落姓名款”XXX”,傳世文物是否有名家僅落”XXX書” 或”XXX畫”款之先例,是值得存疑的”?


B.若查證歷史記載,此名家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與以上1.落” XXX刻”或”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刻”字;或者檢視竹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畫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畫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亦有可能書畫家直接將書畫圖稿寫畫在竹木上,再交由習於竹木雕刻者下刀。此種竹雕仍有其收藏價值,其行情要看其年代及雕刻功力和品相好壞而定。


            此件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屬第3項,為趙之謙本人雕刻真品機會應不多,較可能為清末同年代或後代喜歡其書法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作品進行臨摹雕刻,但到底是清末年代或民初,還是近現代製品?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竹雕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逃,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於是提出議價及要求:    

        您好!此件臂擱隸書雕工不錯,我判斷應是後人以趙之謙所書墨寶為本所雕刻,若為趙之謙所刻會落不會落字。近來全球金融風暴,造成景氣低迷,整體購買力下降,屬於可有可無的奢侈品文物市場買家更是裹足不前。而且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 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再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此臂擱雖非趙之謙所刻,但隸書雕刻古樸,我有興趣,請問能否以優惠價含運XXXX元割愛結緣?再給予鑑賞期。謝謝!


 

         不過可能是剛上架,賣家回覆只能起標價9折含運割愛,無法接受鑑賞期。因要價近萬元,且無鑑賞期充滿風險不得不放棄。如此過了一段時日,見此臂擱仍未賣出,賣家調低起標價繼續刊登,於是換另一帳號提問:     

       您好!此件臂擱上拍已一段時日仍未找到有緣人,相當可惜!我判斷是落款趙之謙書中書字有關,因買家看到即認定是後人以趙之謙所書墨寶為本所雕刻,若為趙之謙所刻會落不會落字。以及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 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無法由照片來判斷新舊。再加上景氣低迷,購買力下降,使買家裹足不前。此臂擱雖非趙之謙所刻,但隸書雕刻古樸,我有興趣。我提兩個方案供您參考:1.能否調降售價含運XXXX割愛賣斷?自行負責不退換。2.若能給予鑑賞期,我能接受您要的價位含運XXXX元,先付款再寄來,若不合適當天立即寄還,由您扣除運費、刊登費退款,煩請考慮。謝謝!


   

           不料賣家回覆已調降起標價,賠本讓售,只能起標價含運,因怕麻煩,抱歉也無法給予鑑賞期。評估若以此價購得未入清臂擱,仍是不值得,具有損失風險,因此按兵不動,繼續列入追蹤觀察。如此又過了一段時日,見此臂擱仍未賣出,賣家又調低起標價為不到最早售價一半繼續刊登,此起標價已比當初我的議價還低,若年代只到民初至早期,也有此行情,不會損失,若能標到入清製品就算物超所值。於是又換另一帳號提問,能否以起標價含運提前結標?獲得同意,下標結標匯後,兩天後就收到。上手經詳加檢視: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件有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應是開門老件。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此件表面色澤褐黃色,色澤老化自然,並未上漆,由褐黃色皮判斷應為清晚期年代製品。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雕刻凹處為黑墨所填上,肉眼看雖然品相極為乾淨,但以放大鏡觀察雕刻深處可見陳年自然汙垢堆積情形。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以放大鏡觀察臂擱上下斷面,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但竹絲的突出點還沒有形成清中期以上特徵---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有稍微破裂情形,以及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以上竹絲斷面風化情況,年代應不只民初,應有到清晚期年代。


6.看雕工及落款:


          詩文隸書文字風格古樸蒼勁,雕刻刀法俐落流暢,刀刀一氣呵成,毫無遲滯感,有名家格,應是熟諳隸書結體的竹雕家才能達成。落款也符合趙之謙隸書款式。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臂擱,其製作年代約在清晚期,所雕刻隸書詩文古樸蒼勁,雕刻刀法俐落流暢,有雕刻名家功力。趙之謙是晚清時期集書法、繪畫及篆刻大成的大家,若係其本人所刻,依慣例應落”趙之謙刻”或”趙之謙書並刻”才是正確,或者只落”趙之謙”,此件卻落”趙之謙書”,是值得懷疑為其本人所雕刻?但雕刻年代又為清末同時期,趙之謙自己擅長篆刻,為何不自己操刀?個人推測趙之謙雖篆刻大家,但竹材與印石材質不同,竹絲有方向性及韌性,非不熟悉竹雕特性的印石篆刻家能輕易掌握。因此可能由趙之謙直接將書法以筆墨寫在竹片上,再交由竹雕家下刀。因竹雕家之名氣地位無法與趙之謙大師相提並論,而自謙未依慣例落”趙之謙書XXX刻”。另一種可能是清晚期當時喜歡其書法的竹雕家依據趙之謙墨寶自行臨摹雕刻,其雕製純粹喜愛其書法,無意以趙之謙雕刻作品來謀利,因此就刻趙之謙書,以上是合理的推測。就算不是趙之謙親自操刀雕刻,也最少由清晚期同時期熟諳隸書結體的竹雕家所雕刻,以民初幾千元價位,能購得此清晚期到代隸書詩文雕刻俐落流暢的竹雕臂擱,算是物超所值。若是在現貨市場見到此等級的竹雕臂擱,能上手詳細檢視,縱然要價兩萬元,個人也會認定值得下手收藏,這是以非趙之謙操刀雕刻來評估,若是趙之謙所雕刻則應翻兩翻,即四倍行情。而此竹雕臂擱精品,竟然在網拍以不到萬元價位曝光了近半年之久,仍未找到有緣人。分析其原因不在於定價貴問題,而在於其照片拍攝不夠清晰,未拍攝到判斷重點之局部特寫,即竹雕文物新舊斷代依據---斷面竹絲突出情形。加上落”趙之謙書”買家都懷疑非其本人所雕刻,且賣家評價不多又堅持不提供鑑賞期,讓其真偽新舊充滿風險,因而裹足不前,最後不得不以近半價釋出到我手上,也算物隨有緣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