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篆刻名家介堪款(方岩)白高山凍素頂方印







 


 


(印文翻轉-山君)




 


 


 


早期碧玉雕辟邪紐方印













 



15-71.兩件印石民初篆刻名家介堪款(方岩)白高山凍素頂方印及早期碧玉雕辟邪紐方印的收藏(98.12.31-99.1.5)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此北部女性賣家自稱拍賣長輩所留下的收藏,今年三月份起開始網拍,其賣場為各式各樣開門的古文物,有文房雜項、古玉、瓷器等,所開價位尚稱合理,以比市價稍低的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98.12.1)標得-雕螭龍紋束腰花瓣式筆筒及竹雕泛舟垂釣圖筆筒。


 


           這件老壽山凍石印方岩介堪款白高山凍素頂方印(98.11.26)晚上架後,翌日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就發現,從照片看邊款以切刀雕刻,流暢俐落,落款介堪,應為民初篆刻名家方岩的字,陽刻印文山君,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及邊款都不錯有名家格,經比對其印譜風格接近,石質為白高山凍也不錯。起標價亦不高,之前曾詢問過其他上拍賣場文物,要求能否起標價提前結標,知道其不提前結標,於是列入追蹤名單。終於等到 (98.12.31)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此件老壽山凍石印無人下標,於是3分鐘前下標,無人競標,以起標價得標。匯款後翌日就收到,詳加檢視,符合當初所預期的:


1.石質:白高山凍材質,通透有溫潤感。


2..印石皮殼包漿:以放大鏡觀察印邊表面,有老件自然凹凸高低情況的皮殼,且有柔和寶光之包漿,以及老件能觀察到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沒有新件只有的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3.邊款:邊款以切刀雕刻,流暢俐落,落款介堪,為民初篆刻名家方岩的字,以放大鏡仔細觀察雕刻痕跡,為舊刻非新刻。經比對方岩印譜的邊款風格接近,應是民初雕刻名家方岩的作品。


4.看印面:印文為山君,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都不錯有名家格。以放大鏡仔細觀察印面雕刻深處,有印泥油沁入石質內,及印面雕刻線條邊緣有因長期使用磨頓情形,判斷為老印自然使用及風化現象。印文山君,是字號章?還是另有含意?後來找到資料原來山君是指老虎,再看邊款---山名虎也丁辰 八月十日 介堪為蜀山虎癡刻。三國時期名將許褚字仲康,深得曹操信任,與典韋一起統領曹操的虎衛軍,人稱虎癡,許褚手中的山君刀(注:虎曰山君,正好配許褚虎癡的外號)。原來是方介堪登虎山,憶起三國時期名將許褚外號虎癡,因此刻此印以作紀念。但丁辰年查天干地支並無此年代,是我個人看錯邊款,或是篆刻家筆誤刻錯年代?後來查篆字亦有作形,再詳細看邊款果然是上頭突出的形,非丁字,甲辰年為1964年也。


  此印石質為白高山凍材質,通透有溫潤感,印文的佈局章法、筆法、刀法及邊款都不錯,應是民初雕刻名家沙孟海的作品,能以起標價就輕易標得,算是物超所值!


 


           另一件早期碧玉雕辟邪紐方印(99.1.1)晚上上拍,翌日上午在每天上網拍搜尋和闐玉項目中就發現,從照片看應係和闐碧玉材質,辟邪紐雕工還不錯,但未刻印文,且賣家標題為早期,應非老件,判斷最多是早期製品,只能評估以買其材質及雕工價位下標。於是列入追蹤名單,終於等到 (99.1.5)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則有另外4人參與競標出價,經25次出價後由我得標,匯款後翌日就收到。玉質溫潤,應為和闐碧玉材質,辟邪紐雕工不錯,詳加檢視:


1.以放大鏡看工具痕跡: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此件只見連續長線。以放大鏡檢視其陰線雕痕,過於俐落且在陰線兩側留下明顯平行的粗糙痕跡,在下刀表面留下崩裂痕,應是以快速的電動機械工具所雕製的近代工;古法是以砣輪慢工出細活,雕刻邊緣打磨平光亮,不會在線條兩邊留下崩裂痕及粗糙痕跡。


2.由皮殼包漿:


以放大鏡觀察其表面,表面拋光是過於平整明亮的玻璃光,無老件之自然凹凸高低皮殼,也沒有老件之柔和寶光包漿。但也沒有新製品的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而有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這是經一段時間自然磨損所造成,判斷是民初至早期以現代雕刻工具雕製。但印面卻沒有光澤,應是原有印文,後來磨掉印文,其可能原因為,原印面損傷,或是原印文是祖先私章,後代子孫要賣掉怕對祖先不敬,賣掉前以砂紙把印文磨掉,這種無知的外行行為,破壞文物的完整性,是相當可惜。


 


不論何種材質印章的收藏,都以印文為閒章為上,任何人收到都可以沿用,行情也最高,但也最難找;其次是原刻姓名或堂號章,最好能找到出處的名人章;再次是未刻仍保持原素面;較差為生意人為賣好價格,擅自在原來素面上新刻名人或閒章;最嚴重者為此印情形,印面為重新磨過,成為不同皮殼光澤,這是破壞文物的完整性。


 當初下標前評估,就以新品價位,買其材質及雕工,以新製品價位,能購得此早期雕工玉印,也算物超所值吧!


 


 


 


民初篆刻名家方岩生平


          方介堪(1901-1987) ,名岩,以字行。別署玉篆樓。二十世紀傑出篆刻家。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西冷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顧問。方介堪出身寒微,1926年到上海,以精湛印藝深獲吳昌碩、趙叔孺欣賞,被劉海粟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從此躋身藝林,與黃賓虹、馬衡、經亭頤、王福廠、潘天壽、徐悲鴻等交誼深厚。特別與國畫大師張大千,相互推重,張畫方印,相映生輝,成為藝壇佳話。曾任第一、二屆全國美展審查員,上海美術協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後投身家鄉文物工作,任溫州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博物館館長。六十年代兼任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曾兩度受文化部特邀送日本交流。方介堪"由刻而書,由書而畫,由畫而詩,遂成才多藝之人"(鄭逸梅)。治印初法趙之琛、徐三庚,後轉宗吳讓之。三十年代以後精研漢印,以典雅整飭漢玉印和細圓朱飲譽印壇,被郭沫若稱為"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一生治印逾4萬方,創作勤奮嚴謹,"無一字無來歷"(馬衡)。解放前出版有《介堪 印存》1-7集,逝世前後出版有《方介堪印選》、《白鵑樓印蛻》、《方介堪篆刻精華》。印學著作有《古玉印匯》、《璽印文綜》等。他極力提倡的治印必須以漢印為宗,篆刻法定章法等印學思想,影響巨大。現代篆刻中堅大多出其門下,對當代溫州書畫影響尤為深遠。2001年溫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其百年誕辰時舉行隆重紀念活動。


---引自全球藝術網名人名家


 


 


 


 


史傳記


    許褚,魏武衛將軍。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從討袁紹於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討韓遂、馬超於潼關。臨濟河,太祖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褚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太祖崩,褚號泣歐血。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明帝即位,進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諡曰壯侯。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詔褒贊,複賜褚子孫二人爵關內侯。


 


演義概況


   魏武衛將軍。太祖討伐黃劭、何儀,褚生擒儀。典韋要人,褚欲與之爭鬥未果,為太祖賞識,收之用為護衛。官渡破袁紹後,因謀士許攸辱駡,怒而殺之。隨同征戰多年。褚素呆滯,征戰英勇,人稱虎癡,曾裸衣惡鬥馬超。後漢中之戰護糧,因醉為張飛所敗。為曹操征戰各地,曹操死後不久許褚亦病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