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祭藍六角方型賞瓶(20.5公分,腹徑10公分)














 



15-59.一件清中期祭藍六角方型賞瓶的收藏(98.12.19)


    


         梁先生為東南亞華僑,原先在市場擺攤販售,約五、六年前到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才認識,當時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專營瓷器的業者,不過新舊夾雜,所販售老的瓷器最多是屬民初及近代彩繪瓷器,偶爾才可看到 一兩 件民初名家彩瓷及入清瓷器。聽他說他老婆也在網拍成立一個天機XX”賣場。


   


         梁先生為人隨和,不過其開價類似東西在同行中算較高。認識這些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後期我收藏的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部分來自他。但近兩、三年來大陸收藏風氣興起購買力超過台灣,從大陸進貨不易,常連續幾個月沒看到攤位有進想詢問價格的貨色,所以雖然每週六玉市都照面,曾一段很久時間沒跟他買過東西了,近來又陸續光顧幾件文房小品瓷器。


 


         (98.12.19)玉市文物之旅,在其攤位看到此件祭藍六角方型賞瓶,器型六角方型賞瓶,造型典雅,曲線優美,祭藍呈色深沉濃豔,釉面肥厚瑩潤似玉,釉面肥厚散發出瑩潤寶光,白色底釉色帶青白。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應為開門入清老件。上手詳細檢視:


1.造型:20.5公分,腹徑10公分,器型六角方型賞瓶,造型典雅,曲線優美,方形琢器製作難度比圓形拉胚器物,因燒窯時收縮率不易均衡,容易破損,燒成率低。此六角瓶難度更高,但燒成對稱工整,相當難得。


2.胎土:此瓶胎堅質細,如同糯米粉一般細白,堅緻細密沉重感。


3.祭藍釉色釉面: 此賞瓶色調深沉,光亮細膩,釉色滋潤,釉面不流不裂,底部及瓶內白釉色為硬亮青釉,瑩潤的鴨蛋青。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這是鑑定瓷器時辨別其新舊最重要的關鍵點。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而新瓷所留下來是規則性平行條紋的磨損痕跡。此瓶可觀察到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的磨損痕跡


 


綜合評估:


         此六角方型賞瓶造型線條優美,祭藍釉色色調深沉濃豔,光亮細膩,釉色滋潤。從造型、胎土、祭藍呈色各方面判斷應為清中期製品。能在現貨市場見到此清中期民窯佳器,算是難得,若要價合理,可以考慮納入收藏。


 


         問其年代新舊,表示是開門老件入清。再詢問其價位,表示今天您是第一位客人,為討個好彩頭開個市,就以成本價讓您收藏,但不可以再還價了。我說若您開得合理的價位,讓我可以接受當然不殺價。其所開價格與平日相比真是和藹可親,比預期的還便宜,於是二話不說就直接付款,不再依慣例以八折議價了。


 


 


 


         中國古代皇帝歷來十分講究各種祭祀活動,如祭天、地、日、月,祭山河、祖先、神靈、亡靈,等等。各種祭祀活動有嚴格的規制,使用什麼器物,採用什麼顏色,都有明確的規定,比如明代和清代,皇室祭祀月神,就規定皇帝著藍色祭袍,使用霽藍釉瓷器。明、清時期藍釉瓷器習稱霽藍,使用的是一種富含石灰堿的寶石質釉料,故而在明代有寶石藍之稱,又因為藍色是皇室規定的祭祀用色,所以,從宣德起,霽藍又有祭藍一說。

    
    景德鎮的藍釉瓷器早在元代就燒制成功,明代則更有長足的發展。成書于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有宣窯……又有霽紅、霽青、甜白三種,尤為上品霽青用元子精配釉的記載。霽青就是霽藍,所以宣德霽青是後世藍釉的楷模。


 


         祭藍釉是藍釉之一,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石灰釉中摻入適量的鈷料而燒成的藍色高溫釉,元代創燒成功。色調深沉,光亮細膩,釉色滋潤,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穩定。明宣德祭藍釉因其色澤深沉,明清時期被用來做祭器的釉色,被用來做祭器的釉色,故稱祭藍,又因常將藍稱為青,也叫霽青。另有以祭藍釉作地的祭藍描金、祭藍地白花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