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釉裡紅龍紋橄欖瓶












 



15-34.一件元末明初?釉裡紅龍紋橄欖瓶的收藏(98.10.22)


 


         此賣家是住北部的專收各國及台灣民藝品藏家,近年來在網拍開設賣場拍賣其藏品。賣場東西多元性,有台灣古民藝,也有各國及台灣工藝品及老裝飾品。其定價方式大部分直接定出要賣售價,


    


        從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在1020看到其賣場這件釉裡紅細口龍紋花瓶上架後,從照片看其造型典雅,畫工流暢,龍驣生動,釉紅呈色,暗紅沉穩,釉質溫潤,判斷應是老件。特別其底足無釉,為砂質狀,胎土灰白,露出火石紅,有元瓷特徵。檢視其賣場性質均為古民藝及工藝品,能列為骨董僅此一件。所定價位,若入清老件即物超所值,此件並未標示或說明年代,判斷賣家為非骨董藏家。於是列入追蹤名單,並透過問與答詢問其打8.5折含運費優惠,不料得到賣家已低價不再折扣回覆,於是提出起標價格含運費優惠,獲得同意成交。


匯款後翌日就收到瓷器,經詳細檢視:


1. 造型: 造型橄欖型典雅穩重,線條優美,瓶口為算盤粒子狀,但找遍所有陶瓷書籍,找不到類似算盤粒子瓶口的橄欖瓶。


在距底部14公分的腹部有一道明顯接坏痕跡,符合元瓷的罐子及瓶子,都用接坏法特徵。


2.釉色及釉面: 此瓶釉色為白中帶青色調,似元瓷的透明釉白中帶青色澤,符合元瓷釉色。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釉面瑩潤,散發出柔和溫潤的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但卻沒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可能陪葬或窯址出土,未曾使用過。


3.胎土:胎體厚重,胎土為砂質狀,帶灰白色,泛出火石紅,有像元及明早期胎土特徵。


4.器足:其底足無釉,修胎粗糙,似元修胎方式。


5.紋飾:畫工流暢,龍驣生動,龍紋張口生猛,較像元風格,不似明初龍紋閉口及眼鏡眼風格。此瓶畫工較粗獷簡潔,不像元代青花器紋飾層次多,畫面滿工,清楚嚴謹的特徵。因傳世元釉裡紅器太少,所看到的有類似元代青花器紋飾,也有寫意簡單紋飾的,但找不到龍紋可供參考。


6.釉裡紅呈色: 此瓶發色純正暗紅鮮豔。而元代釉裡紅器,其色調一般比較暗淡,至明初洪武時期,釉裡紅器較為盛行,但此時釉裡紅的呈色也極不穩定。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雖找遍所有陶瓷書籍,找不到類似算盤粒子瓶口的橄欖瓶及龍紋紋飾。但此釉裡紅龍紋橄欖瓶造型典雅穩重,線條優美。由接坏法特徵及釉色為白中帶青色調,以及胎土為砂質狀,帶灰白色,泛出火石紅,底足無釉,修胎粗糙,種種特徵均能符合元代瓷器研判,此瓶是元末明初的製品為極大可能。


以上純屬個人大膽臆測,就教於陶瓷先進。


 


 


 


 


         釉裡紅是指以銅紅釉料,在胎上繪畫紋飾後,罩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的高溫下燒成,在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它是銅在高溫還原氣氛中作用的結果。

  釉裡紅雖然最早出現在元代,但元代釉裡紅器,其色調一般比較暗淡,沒有濃淡相間的色階區別,繪畫紋飾也比較簡單。傳世的元代釉裡紅器非常少,最早見於景德鎮至元四年(1267年)墓出土的四件器物。

  明初洪武時期,釉裡紅器較為盛行,以大盤、大碗及玉壺春瓶等器型多見,但此時釉裡紅的呈色也極不穩定,直至宣德時期,釉裡紅的燒製才達到成熟階段。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是釉裡紅極大發展時期,此時不僅紅色發色鮮豔、純正,而且紋飾細膩,層次鮮明,並且湧現出許多新品種,如青花釉裡紅、釉裡三色等。晚清時期釉裡紅的燒製再無精品問世。


---引自中國瓷器藝術


 


 


 


閒談元代釉裏紅


         釉裏紅瓷器,是在宋代鈞窯窯變釉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指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上)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在高溫中燒制使其呈現出嬌妍而沉著的紅色。釉裏紅瓷器有三種不同的裝飾方法:一是釉裏紅線繪,二是釉裏紅拔白,三是釉裏紅塗繪。塗繪釉裏紅,是在塑成的立體器形上用銅原料塗繪出圖案花紋。在瓷胎上繪製的圖案,要遠比刻畫、堆塑隨意得多,表現也更具有穿透力。古時,對外貿易中常見的器物以碗、罐居多。瓶、罐之類的瓷器,都有接胎的痕跡。裝飾圖案最常見的有纏枝蓮、纏枝牡丹等。


  元朝初年,連年爭戰,各地各大窯場在戰火中殘息。北方地區瓷窯逐漸衰落,但南方瓷窯卻有很大的發展,以浙江龍泉窯、江西景德鎮窯為代表的景德鎮制瓷業,開創了元代制瓷工藝史上劃時代的變革。在短短的一個世紀裏,繼宋代崇尚青白瓷之後,又創燒成功白瓷、青花瓷、釉裏紅、青花釉裏紅等新品種,而釉裏紅瓷器的燒制成功,成就了景德鎮瓷業的傲然業績。


  釉裏紅瓷器的煉製難度極高,稍有偏差,便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一抹豔紅。色彩鮮豔的釉裏紅難得一見,顏色為淺紅、黑紅、灰黑色的較多。這也是元代釉裏紅瓷器的鑒別要點。


  元代釉裏紅瓷器的胎質一般呈灰白色,因為採用的是麻倉土。元代瓷器的白釉,色白閃青,瑩潤透亮,但施釉有厚薄不均現象,厚的地方能看到明顯的蛋青色(卵白釉);淺釉中往往顯淡牙黃色。這種以青白釉為主的釉裏紅瓷器產量非常稀少,能流傳到今天的器物也就更加少有了!元代釉裏紅在放大鏡下有時能看到極少的淡淡的綠色。而青花釉裏紅是指在同一器物上先用鈷料和銅料繪彩,再罩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瓷器。由於銅紅和鈷藍所需要的溫度不同,能同時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色調,就更加困難了。在今天的傳世品中,極少有兩種顏色都十分鮮豔的器皿。上圖所示的釉裏紅巨盤其直徑為1.5,是近日由一位愛國華僑 徐耀 先生捐贈給中古商國際收藏俱樂部的。這只巨盤以它獨特的風格和別具匠心的工藝顯示出元代釉裏紅工藝的風采。(李樸)


----引自新華網


 


 


元代釉裏紅的鑒定  


        釉裏紅的工藝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繪畫後罩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區別在於青花用鈷料為呈色劑,而釉裏紅用銅料為呈色劑。


  元代釉裏紅和青花相仿,都在十四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出現。釉裏紅工藝要求高,品質難以控制,發展緩慢,產量遠遠少於元青花,故珍貴異常。目前發現的元代釉裏紅完整器不過數十件,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不亞于明清官窯瓷,因而為之奔走尋覓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殘片標本也會被收藏家奉為全物而秘藏於室。  


  元代釉裏紅完整器被發現並見諸報端的不過數十件,其中大體可確定制年代的有兩次:一次是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上發現的釉裏紅詩文碟,燒制時間不晚於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發現的帶元至元戊寅(1338年)款的青花釉裏紅塔式四靈蓋罐和青花釉裏紅樓閣式穀倉。此外,江西高安發現的青花釉裏紅開光大罐、江蘇吳縣發現的元釉裏紅雲龍紋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近二十年來,景德鎮窯間有元釉裏紅殘片出土,為研究元代釉裏紅提供了依據。


  目前發現的元代釉裏紅,大體可以歸出這些特徵: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龍紋白胎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見明顯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層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屬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質感。元末見卵白釉淺紅油狀青白釉,不見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穩、淺紅、紅和深紅的夾雜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暈散。大多見於銅紅料邊緣。因燒制溫度過高,大多有燒飛狀況。


  元代釉裏紅的裝飾工藝遠遠落後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裏紅採用塗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劃紋飾後再在紋飾外填紅,形成紅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劃的紋飾上填紅,形成白地紅花。至於線描紋飾的釉裏紅,是後期作品,時間大約在元末。這些線描紋飾的釉裏紅,技法也很單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簡單點染的方法。


  隨著元青花熱的持久不衰,元釉裏紅更成為熱中之熱,仿品大量出現。據報刊上有些藏品介紹文章看,大多不可靠。這些仿品嚴格來講無論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別,但其中幾個地方可特別注意。胎骨過於細膩;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為做出窯紅的情況;釉層青灰、粗糙、骯髒或乾枯,沒有透亮滋潤感,釉裏紅呈色暗紅或鐵紅,過於均勻,不見灰黑或苔綠,也無燒飛情況;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劑,發色與釉裏紅不同;紋飾有些採用明清瓷畫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畫法。而目前為止可以不再定為元代釉裏紅的,並不見同類大型青花瓷的畫法;有的題“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屬臆造。


 


本文來自: www.findart.com.cn


 


 


元代釉裏紅基本特徵


     元代瓷器在陶瓷裝飾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景德鎮元青花瓷精美成熟讓人感歎,元代釉裏紅伴著元青花瓷放出異樣的光采。元釉裏紅存世量稀少,被發現刊載的僅幾十件而已。元釉裏紅是陶瓷裝飾歷史上重要發明之一。它為釉下銅紅彩繪,燒成難度大,本文僅就個人的視覺角度,試論元代釉裏紅的一些基木特徵。


  


一、元釉裏紅的呈色


  元代釉裏紅以氧化銅為呈色劑,繪畫在瓷的坯胎上,蓋一層透明石灰質青白釉,人窯嬈制而成,燒成中要求強還原氣氛和適當的溫度控制。根據有關資料和個人試驗,呈色劑氧化銅的含量比銅紅釉高,且配方簡單,主要依託的是石灰質釉,含有高嶺土的瓷胎,高超的燒煉技術。元釉裏紅呈現紅紫、黑灰、葷散等變化,主要是因為還原氣氛強弱,燒成溫度的高低於


  從元釉裏紅呈色上看,主要色調是紅偏紫黑色、鮮紅者稀少,一般為過燒產品,因為當時燒成溫度偏低,通常都在1250度以下,根據燒煉溫度與銅紅呈色原理,元釉裏紅:少見銅綠色斑點,(在清代及現代釉裏紅瓷中常見),元釉裏紅由於當時燒煉技術,還原氣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現發黑、葷散。例如:江西博物館堆塑塔式蓋罐,非常典型的表現出元釉裏紅這類特點。


 


二、元釉裏紅繪畫手法


  元釉裏紅有白描勾線,·勾線點染,塗繪刻畫、色斑點彩,並結合鏤空堆貼、雕刻等多種形式。    塗繪畫彩多見於元釉裏紅早期產品,釉色與元代影青釉色一致,伴有刻劃、捏雕,罐、玉壺春多有此類裝飾。其釉面釉質飽滿,氣泡偏多,用筆自然大氣,不拘細節。元釉裏紅呈色不穩,紅豔、泛紫、黑灰均有,多數葷散。例如:江蘇吳縣出土的釉裏紅龍紋大罐和高安市出土螭龍紋轉心高足杯。


  勾線點染,多見於精製產品,最具代表是高安市博物館藏元釉裏紅開光花鳥紋大罐,它以勾線為主要裝飾手法,局部花卉葉子兼有點染,圖案邊飾開光中的四季花鳥用線描繪生動自然,呈灰青白釉色。由於銅紅是繪製在坯胎上,燒制坯過程到瓷器會有收縮,銅紅發色還會使線條擴大,要求畫工技藝非常高超,掌握料性熟練,所以勾線釉裏紅屬精晶類。


  塗繪刻畫是釉裏紅獨特畫法,如:高安出土的一件蘆雁紋匣,匣的邊飾,內底蘆雁紋是在塗繪好紋飾輸廓形體,用刻刀代筆,刻劃出海水、蘆雁的羽毛。


  刻畫塗繪是結合影青刻花技法,如風紋玉壺春瓶,先使用刻刀劃出弦紋、飛風雲朵,然後背景塗繪釉裏紅。


  點染,有先白描勾線,局部葉子等地方輪廊內點染;還有一種點染,這是一種珍貴的品種,最具代表是元青花花釉裏紅鏤雕大罐,開光內貼塑四季花卉,花朵用銅紅點染而成,十分美觀。圖案邊腳紋飾用青花色描繪,釉裏紅與多種裝飾手法集於一身,可說是景德鎮鬥彩瓷的先河。


  青花釉裏紅合繪,筆者曾見過玉壺春殘件,用青花線條組合釉裏紅勾線繪製圖案紋飾和青花釉裏紅結合繪製的葵口小盤(私人收藏)


 


三、元釉裏紅裝飾構圖


  元釉裏紅裝飾圖特徵主要表現為疏朗,先師巧妙運用銅紅發色特點,往往把紋飾集中在器型的中部,這個部位施釉均勻有利銅紅發色,燒成上都是最佳部位,不利於銅紅發色的器型口部,底下部位留白,如玉壺春較多使用這種構圖,還有出口瓷中的小件產品,元釉裏紅典型開光花鳥罐,底下部位留有很多空白,僅有二道弦紋與同時代的元青花通常佈局有明顯區別。


 


四、元釉裏紅裝飾題材


  元釉裏紅發現的產品不多,但題材廣泛有四季花卉、圖案裝飾、,山水人物,飛禽走獸等,釉裏紅在表現題材上,有其概括,簡潔等獨特藝術效果。


  花卉紋一般多以菊花、蓮花、靈芝紋等折枝花形式二方連續,以白描勾線為主,如許多玉壺春釉裏紅瓶。人物題材多與山水結合,人物小而簡煉,融於風景之中。龍紋、風紋,還有兔紋多般用刻劃手法,刻出主題紋飾,輔以釉裏紅裝飾。用詩句書法為題材,如一件韓國海底打撈出的一塊腰圓形盤,盤內刻梧桐葉二片,在葉上用銅紅各書五言詩一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又如一件景德鎮新近出土高足轉杯,也是以銅紅詩句為題材裝飾。以捏雕動物為題材,塗繪釉裏紅,如景德鎮出土的釉裏紅塔式蓋罐。


  


五、元釉裏紅造型  


  元釉裏紅燒制難度大,存世量少,發現的種類不多。常見主要是玉壺春瓶、匝,大小罐類,梅瓶僅有一件而已,玉壺春瓶通常高約22釐米,27釐米左右兩種類型,其造型有一定規律性、撇口、細頸、圓腹,圈足底部施釉隨意,玉壺春瓶成型為四段模印,有接胎痕跡。罐類一般分上下二部,在腹部最大直徑處接胎,大罐加接底腳,多配有蓋,荷葉形蓋為一類,帶有蓋頂,子母口為另類,匝、糟形流、平砂底、口徑通常在14釐米左右,胎體較輕,畫面裝飾在匝的內壁、內底部,如蘆雁紋匝。有一種特殊造型“轉心杯”,其結構是杯底中心,有一個呈圓錐狀的“公榫”從杯足嵌入圈足的上端與杯加接,足部空心上小下大形為“母榫”,兩榫之間有間隙,使杯自由旋轉,並且不會脫落。此杯已發現有二種造型,一種捏塑一朵雲紋,一種捏塑一隻螭龍紋,釉裏紅點斑塗繪和勾線繪菊花紋,釉裏紅造型特別是景德鎮出土的塔式四靈蓋罐、罐肩至腹部捏塑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卷雲紋、蓮辦邊,蓋頂為塔形,加飾其他凸雕圖案,塗繪釉裏紅,同時還有樓閣式穀倉,此倉結構複雜,人物形象生動,再現了元代南方木建築的特徵,釉裏紅的裝飾極有特色,造型稀有。還有四方扁瓶此造型與元青花造型相同。


 


六、元釉裏紅的胎釉


    元釉裏紅的胎質為二元配方,因高嶺土含鐵量不同,有略白、略黑兩種傾向,胎質細中見粗有火石紅者居多,當時燒造釉裏紅窯溫偏低,瓷胎常有生燒現象。由於使用含鐵泥渣餅墊燒,器型底足多般有粘黑棕色鐵砂底。釉質明顯可分二大類,一種影青釉,含石灰鈣多,氣泡明顯,塗染裝飾釉裏紅結合刻劃紋飾多,如龍紋蓋罐,飛鳳紋玉壺春瓶。一類青白釉,釉中的氧化鈣進一步減少,鈉鉀含量增加,其釉裏紅發色相對穩定,以線描類釉裏紅較多,如開光花鳥大罐和海外收藏的釉裏紅梅瓶。釉裏紅胎與釉結合的非常好,胎質配製不是特別堅硬,為不使瓷胎變形,常用高嶺土塗抹在器型內胎上,形成一種胎質特徵。釉面總的來說灰青白者居多,正燒的產品釉色潤澤,玉質感強。小件產品留有施釉過程中的手指印記,大件為澆釉操作方法。整器觀察產品釉面不平板,有局部積釉痕跡。


  目前發現的元釉裏紅產品不多,因此把握元釉裏紅的特徵很難全面,對於同時期的元青花瓷的特徵與元釉裏紅成型工藝,繪畫題材等有許多共同之處,可以參照解讀元釉裏紅的一些特徵。


 


本文來自: www.findart.com.c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