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題詩文臂擱(25公分   7公分)







 


 


 







 















 


 


下載網路-揚州乾隆御碑亭第一塊碑-《平山堂》御製詩




 



15-184.一件清乾隆御題詩文臂擱的收藏(99.11.4)


 


         此賣家是住南部的古民藝及藝品藏家,近年來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賣場東西多元性,有台灣古民藝、日本早期文物及工藝品等。其賣場上架之文物,均為一般等級文物,賣場均直接定出要賣價位。賣家賣場的評價記錄,70幾點正評沒負評,還算優質賣家。(99.1.5)曾向其議價購得清趙之謙款竹刻隸書詩文臂擱的收藏。


    


         此件乾隆御題詩文臂擱在好幾個月前,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就已看到,從照片看其行草詩文雕刻俐落流暢,正面色皮棕紅色澤。雖有拍攝臂擱斷面及雕刻詩文字體局部照片,但網拍照片畫面太小、解像力不足、及局部放大特寫不夠大。仍然無法由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情形及雕刻痕跡,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初步由色皮棕紅判斷應為清中期色澤,但背面卻是偏較淺的黃色,此種顏色為近現代竹雕竹黃色澤,心理覺得怪異。


 


          此件落御筆款,經上網查出其詩文為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時參觀揚州大明寺所寫《平山堂》御製詩,此詩就是大明寺內乾隆御碑亭三首詩中最東面一首


。此臂擱當然絕不可能是乾隆皇帝親自雕刻,但是否為乾隆皇帝下令宮中工匠雕製?我判斷亦不可能,根據統計乾隆皇帝御製詩集留下5萬多首詩,這些詩有的直接題在所欣賞過的書畫上,部分由宮中工匠雕刻在宮中收藏文物上,其中最多的是玉器,少數在宋瓷上。此詩既已刻在大明寺碑石上,應不會重複雕刻,且乾隆御題詩均附屬刻在文物上,未見單獨當主體。所以此乾隆御題詩文臂擱最可能情況就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時參觀揚州大明寺寫下《平山堂》御製詩刻在碑石後,由時人或後人竹雕家根據碑文模擬雕刻在臂擱。


 


          這幾年來文物市場最常見到仿品是中小名家款陰刻臂擱,原因較易仿。只要依原件圖片一比一去臨摹雕刻,陰刻難度低,露出破綻痕跡較小,再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就看不出新刻痕跡。仿中小名家臂擱在前幾年剛出現時,藏家若不察, 一兩 萬常很容易賣出,本小利多。有的以老竹器改製成臂擱,其正面皮殼色澤如同老件,但最大破綻為斷面乾淨沒任何污垢,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沒有老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現象。但翻看背面竹黃部分,顏色比正面淺淡甚多,為新品特徵。少數仿品是以傳世老件或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則需要以手摸撫雕刻表面,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再看雕刻凹處皮殼色澤與表面一致,所留污垢扎實,新品無污垢,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灑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新品雕刻凹面將覆蓋物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光澤。若備料老件素面臂擱後加刻,以放大鏡看表面並沒有老件自然使用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此件網拍臂擱由照片實在看不出端倪,分辨不出新舊。當然不排除可能是嘉定竹雕業者近年到現場拍攝後,按照片加以精心仿造。因起標價並不便宜,若買到清中期製品雖可物超所值,若入清老件尚可物恰其值,但若為近現代仿製將血本無歸,因怕新仿的潛在風險,於是先列入追蹤名單,慢慢觀察。


 


          經過了一段時日刊登,見此臂擱仍未賣出,賣家調低起標價繼續刊登,於是提出以問與答提出議價及要求:


     您好!此件臂擱雕工不錯,仍未找到有緣人,非常可惜!可能是因近來全球金融風暴,造成景氣低迷,整體購買力下降,屬於可有可無的奢侈品文物市場買家更是裹足不前。而且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 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再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此臂擱我有興趣,請問能否以優惠價含運XXXX元割愛給老顧客?再給予鑑賞期。謝謝!


 


        不過賣家回覆---無法接受鑑賞期。雖已降價但要價仍不算低,且無鑑賞期充滿風險不得不放棄。如此過了一段時日,見此臂擱仍未賣出,賣家又調低起標價繼續刊登,於是又提問:


     您好!此件臂擱上拍已一段時日仍未找到有緣人,相當可惜! 此臂擱我有興趣,我提兩個方案供您參考:1.能否調降售價含運XXXX割愛賣斷?自行負責不退換。2.若能給予鑑賞期,我能接受您要的價位含運XXXX元,先付款再寄來,若不合適當天立即寄還,由您扣除運費、刊登費退款,煩請考慮。謝謝!   


    


         99.11.4賣家最後終於回覆接受---調降售價含運XXXX賣斷,自行負責不退換。當晚下標結標匯款後,11.8週一才收到郵件。檢視此竹臂擱。覺得照片有色差,照片上臂擱色澤偏棕紅,實物色皮為棕黃色,有皮殼包漿光澤,背面卻是偏較淺的黃色。但陰刻詩文凹陷部分有黑墨堆積掩蓋,無法判斷新刻還是舊刻。檢視臂擱斷面也為污垢掩蓋,無法看到竹絲斷面的點是否突出於竹肉?


 


          於是以美國菜瓜布沾對木質傢俱有清潔保養功能的碧綠珠”,磨擦去除背擱斷面污垢,讓斷面竹絲顯現出來。再將碧綠珠噴灑在背擱表面,以牙刷來回刷洗,特別字體部分逐字逐筆劃方向刷乾淨,再以乾毛巾擦乾晾乾後,檢視陰刻線條堆積的黑墨已去除,但在陰刻處仍留有淡黑陳年污垢硬化黏貼深處在無法刷除,於是以鋼針逐筆加以剔除,如此花了近一個鐘頭才清理乾淨。全器顏色變淡成毫無光澤,再以豬鬃毛刷不斷的來回刷動及把玩,使其表面色澤逐漸加深成棕黃光澤。上手逐項詳加檢視: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件有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應是老件。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蓆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紅、清初---棕紅、青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件表面色澤棕黃色,色澤老化自然,並未上漆,由棕黃色皮判斷應為清中晚期年代製品。但背面卻是偏較淺的黃色,此種顏色為近現代竹雕竹黃色澤。老件應裡外顏色一致,若是老竹器改製成臂擱,正面皮殼色澤如同老件,背面竹黃顏色是會比正面淺淡,其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沒有老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現象。但此臂擱竹絲斷面的點卻明顯突出的老化,實在百思不得其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雕刻凹處為黑墨所填上,經清理後肉眼看雖然品相極為乾淨,但以放大鏡觀察雕刻深處,仍可見陳年自然汙垢堆積情形。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佈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


          此件以放大鏡觀察臂擱上下斷面,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明顯,但竹絲的突出點還沒有形成清早期以上特徵---晶瑩半透明如瑿珀色及明顯破裂情形。其顏色帶淡黑,有稍微破裂情形,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佈其中。根據以上竹絲斷面風化情況,年代應有到清中晚期年代。


6.看雕工及落款:


         行草詩文雕刻刀法俐落流暢,刀刀一氣呵成,毫無遲滯感,有名家格,應是熟諳行草書法結體的竹雕家才能達成。臂擱詩文與大明寺內乾隆御碑亭詩文一致。《平山堂》御製詩:


  梅花才放為春寒,果見淮東第一觀。


  馥馥清風來月牖,枝枝畫意入雲欄。


  蜀岡可是希吳苑,永叔何曾遜謝安。


  更喜翠峰餘積雪,平章春色助清歡。


綜合判斷


         此背擱色澤為棕黃色,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明顯,其顏色帶淡黑,有稍微破裂情形,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佈其中,根據以上特徵其年代應清中晚期年代。個人判斷,此臂擱可能為清中晚期熟諳行草書法結體的竹雕家,根據碑文模擬雕刻在臂擱。此背擱行草詩文雕刻刀法俐落流暢,刀刀一氣呵成,毫無遲滯感。以民初幾千元價位,能購得此清中晚期雕刻俐落流暢的竹雕臂擱,算是物超所值。因賣家評價不多又堅持不提供鑑賞期,讓其真偽新舊充滿風險,藏家因而裹足不前,最後不得不以較低價釋出到我手上,也算物隨有緣人吧!


 


 


 


 


揚州乾隆御碑亭


  揚州乾隆御碑亭位於西園拾級而下的入口處西側,坐北朝南,單簷歇山頂,簷下置掛楣,亭柱16根,紅色油漆,周遍設透空坐欄,欄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為正方形水磨青磚鋪地,中置三塊御石碑。最東邊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時所寫《平山堂》御製詩:


  梅花才放為春寒,果見淮東第一觀。


  馥馥清風來月牖,枝枝畫意入雲欄。


  蜀岡可是希吳苑,永叔何曾遜謝安。


  更喜翠峰餘積雪,平章春色助清歡。


       此詩就是大明寺內乾隆御碑亭三首詩中最東面一首。這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正值年青氣盛,所以書法比較狂放,而另外兩首是第二(1757年)和第三次(1762)南巡所書,尤其是第三首,時隔十多年,乾隆當時已經50多歲,書法要沉穩得多。看來揚州深厚的文化底蘊真夠我們永遠不斷地去學習的。


 


1. 淮東第一觀


出自→ 《秦觀‧次韻子由題平山堂》:


「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


大明寺。大明寺是一座佛教廟宇,也是一方風景名勝,由大雄寶殿、平遠樓、平山堂、御園、鑒真紀念館、棲靈塔、天下第五泉等組成。


2.馥郁─香氣濃厚。
3.
牖─窗戶。
4.
蜀岡─位於揚州,大明寺所在地。
5.
希─仰慕。
6.
吳苑─吳地的園囿。借指蘇州。
7.
永叔─歐陽修的字


8.謝安─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


9.平章─品評、評論。
10.
春色─春天之景色。


【譯文】

季節逐漸進入仲春,大約二月時,梅花綻放,此時去見到了淮東第一觀─大明寺。

帶有濃厚香氣的清風,伴隨月光飄到了月中;枝幹皆有著詩情畫意,飄上了雲層之中。

蜀岡可是輸給蘇州,但曾任職揚州太守,與揚州歷史文化結緣最深的歐陽修,可不曾輸給擔任揚州刺使的謝安。

翠峰上積雪令人賞心悅目,品評春色更添愉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