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輔之款(1879-1949)黃高山雕獅紐方印






 


(翻轉印文-宗成之壐)




 


 


 


丁輔之款(1879-1949)紅壽山素頂方印





 


(翻轉印文-宜子孫)




 


 


 


丁仁款(丁輔之1879-1949))黃壽山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幽意閑情)




 


        丁輔之(一八七九——一九四九)原名仁友,又名仁,字子修,又號甫叟。因得趙之謙為其外祖父魏稼孫所刻「鶴廬」印,遂襲用其號。其齋館名,有些是源自祖上者,如「七十二丁庵」 (藏有七十二鈕浙派始祖丁敬所刻印)與「八千卷樓」。也有系丁氏自取者,如「小龍泓館」系從丁敬之「龍泓館」而來(但兩人並無宗族關係),「守寒巢」 (因之又稱守寒老人)。
    丁輔之生於清光緒五年己卯(一八七九) 八月十四日 ,卒於一九四九年己醜 八月六日 。浙江杭州人。
         
丁氏之祖父丁申與其叔丁丙均為晚清之著名學者,富藏書,多著述。尤以經太平天國戰事後,杭郡之圖書文獻慘遭巨創,全賴丁氏兄弟之收集保護得以流傳下來。 丁輔之之父立誠(字修甫),亦西冷印社早期社員,在《西冷印社志稿》中有傳「丁立誠,字修甫,號慕倩,晚號辛老,錢塘人。光緒乙亥舉人,宮內閣中書,以藏書聞海內。所收西冷八家刻印尤富,著有《槐簃吟稿》。」
    丁氏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幼受父、兄督責刻苦治學,並游獵諸藝,於古文詩詞、金石書畫、收藏鑒賞無不精通。其中以引甲骨文入書法與印學之貢獻最為人稱道。
    甲骨文為中國之最早系統文字。雖應用于商代,而直至晚清一八九九年才為學術界所認識。將甲骨文引入書法,丁氏功不可沒。除了存世數量不少之集聯與詩文書法外,並有專著《商卜文集聯》《商卜文集存》等行世。說來奇怪,書法與篆刻照理應該並行,而丁氏如今流傳作品中甲骨文書法甚多,喜以細筆、小字成之,然末見以之人印者。據其孫丁利年之文口惜乎早年即病眼,刻印不多,存世更稀」,此或許是他有甲骨文書法而無甲骨文印的原因之一。
   


          丁輔之為我國近代著名印人。其于印學之貢獻可用治印、集印、印譜、印社、印教五項為結,茲逐一簡介如下
  丁氏治印,其主流有二:一為宗法古經、漢印,一為模仿浙派諸家。前者如「宗成之璽」為古經,「文俊私印」為漢玉印。後者如「福德長壽」從趙之謙,「劍膽琴心」出徐三庚。偶作小篆細朱文、元押等印式。丁氏深究金石,因而流風亦及于印,講究「印外求印」。如「簡園珍藏」印之邊款,即言明「取法在六國幣」。又如所作邊款,多以魏碑形神出之,自稱因其[字極奇偉」之故。綜其印面及邊款而言,丁氏印風古秀典雅,富金石氣韻而不求斑駁,自稱大家。
   丁氏之集印,既承先人之餘烈,又盡畢生之力以求之,於當時已名震海內外。以丁敬印作為例,在其祖輩時已有「七十二丁唐」之齋稱,至丁氏晚年已增至百余方,恐怕已無珠遺了。若以所藏「西冷八家」之印合汁之,共有五百余方,可稱總其大成。他的收藏也不限於印,兼及浙派諸家之書畫、書信、書籍等。該項收藏,後多歸於無錫巨富華篤安,今藏於上海博物館。該館印學館之精品,多系丁氏舊藏。
   丁輔之所梓印譜甚多,有名于時。大體上分為兩類:自刻印譜中,以一九一0年之《鶴廬印存》為最重要,共四冊為一函。輯前賢之印譜中,以西冷八家為最重要,丁氏於光緒甲辰(一九0四)先後出《西冷八家印選》與《泉塘丁氏八家印譜》兩種;至光緒丁未(一九0七年),又出《西冷八家印選》三十冊,由當時名拓工王秀仁鈐拓,墨彩特佳。至民國五年輯《秦漢丁氏印譜》二冊,十五年(一九二六),又出《西冷八家印選》,每印均附釋文,並以按語述其源流,故為研究西冷八家的最佳資料。該書只印五十部,由丁氏撰《醉高歌》五十字,每部各拈一字。
    在印社方面,丁輔之為中國印社之始祖西冷印社創社四英之一。他對印社的創始與發展均有極大之貢獻。從《西冷印社志稿》,即可見「鶴廬,在題襟館後,歲癸亥丁仁捐資建」,並有捐贈白堤錦帶橋之舊石欄,雕塑丁敬坐像等記載。他如建鄧石如像、《印人畫像》《硯林詩墨》,以及《漢三老碑》的贖回及建石室永存等,都有丁氏的功勞。
         
印教,指他指導後學研究金石書畫。從《西冷印社志稿》,可確定丁輔之學生有以下兩人:一為梁棨,在《卷二·志人》有傳「梁棨,字友三,號師鶴,杭人。能篆刻、拓印,為丁仁弟子」;一為丁琉,字機平,為丁氏長子,在《丁亥題名》 (一九四七年)中有列名,此題名後在民國所出之《美術年鑒》中即作為社員名單。
 
   除上述五項成就外,尚有印刷一項,雖與藝術無關,但應該說,丁輔之與其弟善之歷時五載,創造出方形仿宋鉛字,並成立聚珍仿宋印書局,以推行之,大獲成功。以後,版權賣給中華書局。其對華夏文化事業,可謂顧功甚偉。
        
丁氏于印之外,書畫、詩文均延時譽。其書法,以細筆小字之甲骨文較為多見,詩詞、文聯均時有所作。據丁氏裔孫丁利年所撰《先祖父丁輔之常用印印面考察》「一九二四年,先祖父四十六歲,歲逢甲子,二月開始畫梅。次年,開始畫蔬果。秋,作蔬果長卷。」丁氏詩文,在《西冷印社志稿》中頗多記載,尤以《詠西冷印社同人詩》二十首影響較大。因此詩系集句,從《論印絕句》而成。若論其自寫者,當以《題畫梅詩》三十首為最妙,不但有詩、有梅,且是關於時事,如其中《日占東三省又至上海》一首雲:「霜欺雪虐半枯殘,太息孤芳畫亦難。一夜東風齊著力,南枝香性北枝寒。」


---引自百度中國篆刻家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