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巖款(1901-1987)紅壽山淺浮雕山水圖方印






 


(翻轉印文-西冷中人)




 


 


 


介堪款(方嚴1901-1987)黃壽山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半潭秋水塢白雲)



 


 


 


介堪款(方嚴)白高山雕辟邪紐方印






 


(翻轉印文-西蜀段七丁)




 


        方介堪(1901-1987) ,名岩,以字行。別署玉篆樓。二十世紀傑出篆刻家。曾任上海美專、新 華藝專 教授,西冷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顧問。方介堪出身寒微,1926年到上海,以精湛印藝深獲吳昌碩、趙叔孺欣賞,被劉海粟聘為上海美專教授。從此躋身藝林,與黃賓虹、馬衡、經亭頤、王福廠、潘天壽、徐悲鴻等交誼深厚。特別與國畫大師張大千,相互推重,張畫方印,相映生輝,成為藝壇佳話。曾任第一、二屆全國美展審查員,上海美術協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後投身家鄉文物工作,任溫州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博物館館長。六十年代兼任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曾兩度受文化部特邀送日本交流。方介堪"由刻而書,由書而畫,由畫而詩,遂成才多藝之人"(鄭逸梅)。治印初法趙之琛、徐三庚,後轉宗吳讓之。三十年代以後精研漢印,以典雅整飭漢玉印和細圓朱飲譽印壇,被郭沫若稱為"已達爐火純青之境"。一生治印逾4萬方,創作勤奮嚴謹,"無一字無來歷"(馬衡)。解放前出版有《介堪 印存》1-7集,逝世前後出版有《方介堪印選》、《白鵑樓印蛻》、《方介堪篆刻精華》。印學著作有《古玉印匯》、《璽印文綜》等。他極力提倡的治印必須以漢印為宗,篆刻法定章法等印學思想,影響巨大。現代篆刻中堅大多出其門下,對當代溫州書畫影響尤為深遠。2001年溫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其百年誕辰時舉行隆重紀念活動。


---引自全球藝術網名人名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