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原名時棢,又名潤祥,字叔孺,又字獻忱,號紉萇,晚年自號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 清末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國後,隱居上海。金石書畫、花卉蟲草、鞍馬翎毛,無不精擅,尤擅畫馬,可稱近世之趙孟頫


 


    趙叔孺(1874-1945),原名獻忱,初號紉萇,後改號叔孺,晚號二弩老人,齋館名二弩精舍。浙江鄞縣人。五歲起就愛好書畫,尤以畫馬最佳,被稱為神童。十歲時,曾邀當眾畫馬,所以駿馬神彩畢現,觀者無不嘆服。後被收藏金石書畫極富的閩縣林氏招為婿,居岳家其間,遍觀林氏所藏的精品,潛心鑽研,特別著力於青銅器與古璽印。趙時鋼是個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駿馬無所不精,書法篆刻上也自有面目,宋元圓朱文一路的造詣尤深。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現代藝壇上著名的書畫篆刻家如陳巨來、葉潞淵、方介堪、張魯庵、徐邦達等都是他的學生。其書法取法趙之謙、趙孟頫,而以後者學得最久。 篆刻遍學各家,兼浙皖兩派之長,力假定秦漢。 學趙之謙所得尤多。學趙之謙所得尤多。 對宋元圓朱文的研究發展有重要貢獻。著作有《二弩精舍印譜》、《漢印分韻補》等。


 


     趙叔孺父親趙佑宸為咸豐翰林,曾為同治帝蒙師,官至太常寺卿,家中富有收藏;舅父林壽圖亦為閩中大收藏家,趙叔孺從小耳濡目染,對書畫頗有靈性。1911年後定居上海提藍橋,作書鬻畫,為海上一代宗師。 趙叔孺以其自身的畫藝名噪海上時,從其學藝者眾多。 當時海上桃李最盛有三家,一為昌碩門下缶廬弟子;一為李瑞清、曾熙門下曾立同門會;另一家則就是趙叔孺了。 趙氏門下弟子凡七十二人,以篆刻名家陳巨來最早,潘君諾為最後。其他如方介堪、支慈庵、戈湘嵐、沙孟海、徐邦達、張魯盦、張雪父、葉園露、厲國香等人都能傳其薪火,為藝林翹楚。(可見他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教育家)當時,國門乍開,派別林立,藝壇紛呈。趙氏的畫學思想則是以著書風、印風學古,而萌發出畫風也要復古的想法,於是他走了一條高致林泉之道,且由此畫藝大成,但此時的藝術之道已不再是華山一條路了,多元化的變遷使得趙氏的畫在他的那個時代(當時大興沿承石濤、八怪一路傳統大寫意畫風)無法取得主導的輝煌。


 


    在書法上,趙叔孺正草篆隸皆擅。行楷出入趙孟頫、趙之謙,恬靜娟美;篆書得力於李斯、李陽冰,平穩圓轉;隸書融會兩漢,有秀逸之趣。 亦精篆刻,宗法秦漢,參研宋元,以工見長,不滯不板,行刀以沖為主,造詣極深,時人將其與吳昌碩並譽為瑜、亮 所刻先憂事者後樂事為其精嚴之作,神明獨邁、繁而不亂。在整體佈局上產生自然和諧的效果,構思嚴謹,為人喜愛。


 


     趙叔孺晚年曾獲得東漢延熹年間和蜀漢景耀年間的兩張弩機,所以自稱二弩老人,且榜其齋為二弩精舍,並著《二弩精舍印譜》。


 


      1945418病逝歲。 有《趙叔孺先生遺墨冊》等傳世。有《趙叔孺先生遺墨冊》等傳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