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4民初吳岳款竹浮雕懷素書蕉圖臂擱

B164民初吳岳款竹浮雕懷素書蕉圖臂擱1.JPG B164民初吳岳款竹浮雕懷素書蕉圖臂擱2.JPG  

 

 

  民國篆刻家吳岳(1894-1942),得年四十九歲。江蘇江都(揚州)人。號南愚。書畫兼擅,治印宗秦漢,旁及皖浙諸家。兼精刻象牙及扇骨。

 

 

 

 

 

民初微雕名家吳南愚生平

 

 

 

    吳岳,字南愚(1894-1941),揚州江都仙女廟鎮人。吳南愚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仲容(羞翁)是南愚當地著名書法家。叔父亦精漢碑、行楷,曾在上海賣字為生。

 

 

 

   吳南愚奇就奇在從小對治印領悟能力特強,新修的《江都縣志》這樣寫他:幼從家學,稍長,學徒於揚州某銀樓,非所願也。性喜雕刻,每佇立教場刻字舖前觀藝人刻印,久而忘返。有錢輒購刀石,暇則磨石提刀,人皆笑其痴……迨後,所治印偶為羞翁所見,以為大家手筆,甚異之。

 

 

 

   吳仲容很快轉行,先後在北京勸業場、絨線胡同開設縹湘館美術社,以鬻書賣畫治印為生。正值弱冠之年的吳南愚來到父親身邊,除了掛單接印,閒來就從父親學書畫及古文。天資聰穎加上勤學苦練,他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功底。

 

 

 

  當他見到前輩於嘯仙的微刻作品後,引起學習願望。雖是同鄉,但求教無門(於不收學生,唯一的學生是女婿陳景異)。他試以各種刀具針鑽於象牙板上磨練刻劃,針折指穿,血染牙板仍不間斷誓必有成,經歷數月,終獲成功。稍後他在撲克大小的牙板上刻一萬八千多字《論語》全文,轟動京城。《蕉窗話扇》說他刻象牙稱神技,與於嘯仙齊名,能於指頂許牙片刻數百言古文一篇,以凸鏡窺之,居然天際烏雲帖筆勢,畫亦能具六法。

 

 

 

    他沒學過西洋素描,但為段祺瑞母親在牙板上刻的肖像黑白分明,層次豐富,立體感極強,曾在《北洋畫報》上發表這一作品照片,肖像刻得極具素描規範,不像沒學過西畫。這亦是他的出奇之處。

 

 

 

   他又在象牙上刻浮雕,《八仙賀壽》就是象牙浮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動,雕刻精細。須知這也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他還將微刻法引入石章邊款,刻詩詞名篇,開創了金石微刻這一藝術門類。北京、南京的名流、權貴紛紛收藏他的作品。曾有人稱他是大雅文章壽璽石,布衣名字動公卿

 

 

 

     上世紀30年代,他多次到南京、上海開個展。薛佛影、於天為及遠在香港的馮公俠都是受他影響,走上微刻藝術之路的。傅抱石也受到他的作品啟發,曾在牙章上用微刻法刻《離騷》全文,在日本展出。

 

 

 

   吳南愚學養深厚,悟性強,善於博採眾長,所以作品格調高雅,雕刻精湛,絕非工匠們所能企及。北京榮寶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他的作品。

 

 

 

 

 

 

 

 

 

   清末民國時期的馬貽(1886-1938),原名馬騵,號企周,別號環中子,四川西昌人。他天資職穎又勤奮好學,1902年拜名家周境塘為師,與張善子、張大千兄弟同學書法、文學、詩詞。他和張善子結為金蘭之交,執教于上海國立美術專科學校,與黃賓虹、徐悲鴻、劉海粟等共事。馬貽精妙地將人物、山水、花鳥、仕女、翎毛、花卉等13種國畫融古今中西名法為一體,尤擅博古花卉,有畫學博士世界畫筆之美譽。九一八事變後,馬貽以畫筆為利器,組織學生作畫宣傳抗日,參加義賣捐款、捐物支援前線。上海淪陷後,憂國憂民的馬貽貧病交加,於193822日病逝在上海法租界西門路寓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馬貽畫寶》三集,被譽為《芥子園畫譜》之後的又一部傑作。這些都豐富了我國的藝術寶庫,成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