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珏生平與活動情形


 


         顧珏,字宗玉,居住在嘉定城南(今上海市),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約在清康熙(1662–1722)年間前後。


    


         清陸廷燦(1735 前後)撰《南村隨筆》中記載:


「雕刻至顧姓所刻筆筒,動經數月,需費至數十金,玲瓏太過,又極纖細,竹理脆弱易於損壞,非可久傳之物」。


 


         清金元鈺撰《竹人錄》中有關顧珏記載:


珏,字宗玉,居城南。朱沈相承,平澹天真,純以韻勝。珏則刻露精深,細入毫髮,一器必經二載而成,是又不襲前人窠臼,而能獨立門庭者。戲仿靈璧英州石,以沈檀香黃楊木製為奇峰,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其遺蹟槎里羅氏收蓄最富,余少時,曾見縮臨李昭道棧道圖筆斗,老樹、危橋、懸崕、絕澗作數十層,轉折望之窈然而深尤為奇絕。後不戒於火,梁州之谷留侯一炬,燼者半矣。維揚客猶以重直購歸,殆中郎之焦尾乎?


 


         顧珏竹雕技藝不同於嘉定三朱與沈氏一門(沈漢川、沈大生、沈兼、沈爾望),一脈傳承的平淡天真純以韻勝的風格。顧珏竹雕刻作品以刻鏤精深,刀法細入毫髮,精工細雕為其特徵,刻工細微逼真之至,一絲不苟的寫實傳真工藝技法,刻一竹器有時長達兩年才完成,顧珏精工細雕,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羅氏收藏顧珏作品最豐富,後來發生火災燒毀大半。


 


        清金元鈺曾評論顧珏說:


宗玉所製竹根祕戲圖,眉目形體如生,床幃几席,有刻竹鏤楮之巧,好事者什襲藏之,惜非雅製。


    


         顧珏除刻鏤精深,刀法細入毫髮的浮雕作品之外,顧珏也擅長竹根立體雕,更將浮雕細入毫髮的刀法,施於竹根雕上,更顯立體層次感,有時也以竹雕刀法施藝於沈檀香、黃楊木等不同材質上。顧珏雕刻題材除傳統題材外,而且還有特殊題材的春宮「祕戲圖」。顧珏不但雕刻技法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雕刻題材也能突破傳統,可說是一藝多能別具特色的雕刻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