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1.JPG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2.JPG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3.JPG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4.JPG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5.JPG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6.JPG  

 

 

J304戰國黃褐玉雕穀紋圓璧的收藏(2010.3.20)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要去蕪存菁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黃褐玉雕穀紋圓璧的賣家,原就是古玉藏家,多年來就是玉市常客,難得其夫婦有共同嗜好,都對古玉情有獨衷,常見到其夫婦如影相隨在玉市流連,男的帥氣女的俏麗,令人羨煞!不過雖常見面,只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直到近年來我成立部落格,夫婦倆瀏覽到,在玉市中遇到才逐漸多了互動。後來聽說近年來成立網拍古玉賣場,其夫妻都有有不錯工作,許先生在大報社上班,太太擔任老師,衣食無慮,應是業餘玩票性質。最早開設賣場經營型態分成兩種:一種是等級較高文物,依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提前結標,不退不換。

     網拍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加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要由照片看判斷文物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鑑定古玉要由造型、紋飾、刀工、皮殼包漿及沁色多方面著手,需要親自上手,用肉眼以高倍放大鏡檢視微觀細節。照片並無法正確顯示出玉色、玉質、沁色,另賣家受限拍攝器材及技術,也無法拍出鑑定所需要重點,如鏤雕斷面痕跡、陰線雕痕及皮殼包漿的局部特寫照片,供買家參考。因此其高價類型古玉當然跟大多數其他賣家一樣,較乏人問津。倒是其以低價起標類型,因所賣經其內行人過濾是開門古玉,拍攝照片又比其他賣場清楚,且敢提供斷代參考。因此兩年內就成交3百多件,總評價3百多,沒有任何負評,是優質賣家。近來其又成立另一帳號賣場,專營高檔古玉,但開價之高讓看過的同好不禁咋舌。向其請教原由,他表示這個賣場主要是幫一個老收藏家成立專屬的賣場,其中也參雜小部分個人玉器,裡面的定價都高於市場行情好幾倍,主要是收藏家想藉此篩選識貨且懂得欣賞的同好,並藉著高定價隔絕一些生意人的騷擾。曾向其建議,可以起標價一律定9999999,如此行家一看就知道此物買家需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不至於誤解是要賣比市場行情高好幾倍價位。

     這件標題---春秋黃褐玉乳丁紋系璧 (99.3.8)下午上架後,晚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和闐玉項目中就發現,從照片看造型及紋飾看,的確是春秋戰國風格,穀紋乳突雕刻飽滿勻稱,流暢俐落,繁複工整。但照片並無法正確顯示出玉色、玉質、沁色,也未拍出鑑定所需要重點陰線雕痕及皮殼包漿的局部特寫照片,所以無法據以判斷年代甚至新舊。不過對於其鑑賞能力及信用度有信心,應不至於把新仿品當成春秋年代才是,於是列入追蹤名單。終於等到 (99.3.15)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此件玉璧有其他10人參與競標,於是3分鐘前下標加價下標,無人繼續加價競標而得標。因與許先生熟識,於是與其連繫,是否本周六玉市文物之旅面交較為省運費省事?經其首肯(99.3.20)周六玉市文物之旅碰面後,他拿出此玉璧來,一上手覺得手頭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可能是新疆和闐玉。青玉質地呈黃褐色沁,有透明感,内部有白霧狀質變,部分表面土蝕帶灰皮。雙面雕飾穀紋飽滿勻稱,立體感強,排列工整有序,內外緣琢斜邊一道斜邊尖窄似刀,邊口較鋒利。以放大鏡檢視其穀紋陰線雕痕是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雕刻邊緣打磨平光亮。放大鏡觀察其表面有明顯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但沒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應是出土生坑老玉,只可惜在玉璧邊緣有一老殘傷。但價格不高,還是可以接受。

     個人收藏古玉近三十年,一向收明清傳世白玉,偶爾收中古的唐宋遼金元古玉,對於三代出土高古玉甚少涉獵,20幾年來只收了幾件,要價並不便宜,20幾年前一件三代小品就要好幾萬,約當時一個月薪水。除了貴就是來源不易,原因是賣開門高古玉的賣家本來就少,就以玉市行家常逛的台中市公園路玉市及建國玉市,據我觀察從成立迄今,有賣開門入清古玉攤位,都只是個位數,而且都是入清白玉,偶爾有穿插幾件高古玉,並沒有專賣高古玉攤位,有的盡是澳門人賣仿高古玉攤位。可笑的是卻常可見一些買家駐足,用放大鏡在詳細觀看,一件號稱高古出土古玉,卻要價僅幾百元,最多1-2千,實在令人不解!有次更鮮,竟有一像大學女生,向有擺玉器的攤位逐攤詢問老闆是否有三代高古出土古玉?

     雖然三代出土高古玉甚少涉獵,但所購古玉書籍倒是沒有省,錦繡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的基本教科書當然不可少,一般坊間古玉書籍,大都屬於彙編歷年來拍賣的圖錄,或者以圖錄為主,稍微搭配簡略文章介紹。所謂開券有益,這些書籍當然可以買來看,不過要特別注意,書店有一些個人所出版的古玉圖錄,裏面完全是收藏者自己收藏品,出版目的是為其收藏商業背書,完全沒公信力,甚至整本書的古玉,沒有一件是真品,若買到這些書,真叫誤人子弟。這些圖錄式書籍適合門外人欣賞或初入門參考,但對已入門的鑒賞力提升有限,要選擇能進一步更深入探討的專業書籍。開始接觸文物後,陸續讀過不少古玉方面的書籍,個人推薦由商周出版---中國古玉鑑別總論,以及中國古玉年代鑑別兩書,由大陸材料科學家---劉如水著,是第一部科學的、完整的古玉件鑑定專書,全書以科學發掘的歷代古玉照片為依據,再加上其數十年的鑑玉經驗,深入淺出,不但適合初入門者,也適合老藏家參考。

回家後立即翻閱所有古玉書籍及透過網路搜尋穀紋圓璧,看到圖片和得到一些鑑定要點知識,再重新上手詳加檢視:

    首先先判斷其玉種:

1.上手後手頭又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

2.以線懸空敲擊有輕脆聲。

3..再以美工刀在未受沁表面試劃,不入刀,表示硬度夠。

3.觀看玉佩表面為溫潤柔和的寶光,不是青海玉或俄玉,其經加工拋光完成後上蠟具有賊光,經盤玩反而帶澀,有久盤不潤情況。

4.青海玉過於通透,但密度小手頭較輕,硬度較低會入刀,久盤不潤。

其材質應為新疆和闐青玉。

鑑定古玉要由造型、紋飾、刀工、皮殼包漿及沁色多方面著手,需要親自上手,用肉眼以高倍放大鏡檢視微觀細節。接著再詳加檢視,判斷新舊及年代:

.造型: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動中的一種禮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天又是蒼色(青色),故“以蒼璧禮天”。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爾雅·釋器》《說文》釋璧均為“肉倍好”,即璧的兩邊玉質部分相加之和等於璧的中央孔徑的一倍。由於出土的和傳世的玉璧絕大多數並不符合這個規定,所以文物界、收藏界一般將體形扁平,周邊圓形,中央有孔,且邊大孔小的器物均稱之為璧。此璧外徑5.50.6公分,此種小型繫玉璧為春秋戰國時多見。

.紋飾:

乳丁紋的形狀是在玉器的平面突出圓圓的一點,穀紋乳突飽滿勻稱,穀紋是在乳釘紋上加刻陰線而成。穀紋的形狀有很多種,我們人類生存賴以五穀雜糧,人們為紀念它,雕以穀紋。它的形狀像是發了芽的種子,圖案的設計演變就像畫面上所呈現的,凡是看到這形狀的紋飾,我們都稱為穀紋。如果將穀紋琢在璧上,就稱為穀紋璧。穀紋璧為戰國中期才出現的紋飾。

.刀工:

1.以放大鏡檢視其陰線雕痕:

古法是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雕刻邊緣打磨平光亮,不會在線條兩邊留下崩裂痕及粗糙痕跡。

現代製品以快速的電動機械工具所雕製,為連續長線過於俐落且在陰線兩側留下明顯平行的粗糙痕跡,在下刀表面留下崩裂痕。

    檢視此璧,可見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雕刻邊緣打磨平光亮。

2.根據大陸材料科學家劉如水所著---中國古玉年代鑑別一書指出,以手撫摸穀紋一顆顆圓凸,手感生硬扎手,這是戰國時琢雕穀紋的特色,唐宋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暖碾雕的穀紋,手感卻平順而舒適。另一戰國時的小型穀紋繫璧的碾琢工藝比較特殊的特徵,由於璧上雕穀紋,內外邊沿用陰線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狀,其內外邊框輪廓線凸起,而此時的刀工剛猛挺拔,看似稜角平整,實際卻邊緣尖利,以手拿捏撫拭,如觸刀刃。這種特徵光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一定要親手觸摸過才有體會,由於知道這種特徵的人不多,又很難以近代工藝加以仿製,所以可以據此鑑別小型戰國穀紋玉璧,但即使是戰國雲紋或蒲紋小型玉璧,也沒有此種尖利的手感。

此件玉璧以以手撫摸穀紋一顆顆圓凸,手感生硬扎手;以手拿捏撫拭其內外邊框輪廓線凸起,如觸刀刃。符合戰國琢雕穀紋的兩個特徵,因此大膽判斷此璧為戰國中晚期製品。

. 皮殼包漿

放大鏡觀察其表面,有明顯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但沒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沒有近現代製品拋光是過於平整明亮的賊光,只有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 質變及沁色:

青玉質地呈黃褐色沁,有透明感,内部有白霧狀質變,部分表面土蝕帶灰皮,應是出土生坑老玉。

綜合以上評估,此黃褐沁青玉雕穀紋圓璧,雙面雕飾穀紋飽滿勻稱,立體感強,排列工整有序,應為為戰國中晚期製品。雖在玉璧邊緣有一老殘傷,但價格不高,還是屬物超所值。個人對三代出土高古玉甚少涉獵,所有鑑定知識均來自書籍及網路搜尋,很少親自上手過。礙於個人眼界限制,不敢冒然隨便論斷其真假,特就教於對三代出土高古玉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