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110宋元銅羅漢坐像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1.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2.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3.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4.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5.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6.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7.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8.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09.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0.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1.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2.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3.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4.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5.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6.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7.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8.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19.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20.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21.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22.JPG BR110宋元銅漢坐像23.JPG  

 

 

BR110宋元銅羅漢坐像的收藏經歷(2009.6.30)    

 

    十幾年前到光華玉市文物之旅時,有一專營銅器的熟識大陸籍跑單幫攤主,神秘兮兮主動跑來跟我説,他有件國寶級宋代銅像看我有沒有興趣。他平日進的貨是相當開門的老貨,不過大部分是一般等級,偶而有中上級銅器,若開價合理,能物超所值,我才會下手的。因曾多次向他買過萬元以上的銅爐,所以他認為我是銅器藏家,可能會是其銅佛買家。我表示我主要是收藏銅爐,對於佛像較不內行,不過俗話說看免錢。摸相送不妨看看。

    

     於是跟隨其搭電梯到其所租的樓上倉庫看貨,乍看此佛像,因出土並未整理過,在大部分表面留下土繡,且佛身下半部因中空被壓扁,品相很差並不覺得有多價值。不過他說這是少見的開門宋代佛像,是拍賣級文物,在骨董店可以賣到幾十萬行情。我說那您應拿到骨董店賣高價,在玉市是賣不了好價格的。他說到骨董店老闆不是要求寄賣就是開支票,跑單幫需要現金周轉,少賺點賣了現金,才能有錢再回去進貨。問其價位,他表示有骨董商出過多少,我表示此銅像既不是鎏金佛,也不是較多人普遍信仰收藏的觀音像。其行情不高,年代也不到宋代,以坐姿兩側下襟下垂對稱應是明代風格,加上賣相很差,表面土繡斑剝剝,佛身下半部被壓扁,而且底座遺失,沒有此行情。

 

     私下內心卻評估:

1.此羅漢臉部,法相莊嚴,面頰豐圓,五官端正,雙目低垂,眼觀鼻,鼻觀心,表情深思冥想,神態寧靜而略含笑意,實在傳神。

2.再看坐姿兩側下襟下垂對稱風格,下限應明以上,上限可到宋代,根據所見過圖片資料評估此羅漢年代可到宋元之間。

3.至於土繡可去除,被壓扁應可回復原狀,底座遺失可找舊木座代替。

    於是經多次議價後,最後以其開價一半價格成交。

      

     回來立即以竹片將佛像表面土鏽慢慢去除,避免傷到表面原有色皮。細節紋飾部分以瑪瑙刀尖端慢慢刻劃,清除其污垢,使原有紋飾線條顯現,再用木棍伸入佛像內小心翼翼地將變形的下半身扳回。完成後再拿到樓頂,讓其接受風吹雨打,吸收日月精華,如此經過半年終於修成正果,使原先因去除土鏽留下露出銅質之痕跡部分,恢復了自然的古銅色。整件佛像古銅色渾然一體,再配上這半年發花盡心思,所找到老酸枝羅漢座,整件渾然天成。

    

     事後曾將此羅漢銅像請至辦公室供奉,不論是否信奉佛教?也不論是否懂得文物?所有見到的同事都一致對於其姿態及臉部表情深思冥想傳神,予以高度評價。目前此羅漢銅像供在個人書房的明式紫檀案桌上,雖然有見過的同好詢問是否割愛?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絕不可能讓。

 

整體評估:    

    找相關書籍查資料,找到幾張拍賣公司所拍類似造型的圖錄,有斷宋代,也有斷元朝。其中也有類似造型佛像,命名為地藏菩薩像,此佛像頭部五官雖是地藏菩薩典型造型,但雙手持寶珠,並未持常見的錫杖,因此仍保守定為羅漢像。靜下心詳細品味這尊羅漢銅像,法相莊嚴,面頰豐圓,五官端正,雙目低垂,眼觀鼻,鼻觀心,表情深思冥想,神態寧靜而略含笑意。身軀優雅,敞胸,雙手作禪定印,結跏跌坐,坐姿自在舒服,衣褶紋飾極流暢,兩側下襟飄逸下垂對稱。這尊莊嚴沉思的羅漢銅像,整體寫實生動自然,其表情專注安寧,造型均衡,體態及所披袈裟維妙維肖,實為罕見傳神上乘之作。

 

 本佛像上網後,有同好網友提出不同看法,認為此像應為"地藏王菩薩",因心雙手盤著為"摩尼寶珠",且法像已至菩薩之境界,有別一般羅漢之相。

 

    

 

宋代造像以寫實著稱,基本是依據世俗的審美情趣和要求來塑造佛像,當時最流行的題材是觀音及羅漢等。羅漢造型在宋代達到極高的成就。

 

 

宋代的金銅佛造像特徵:

 

  佛像的衣著也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出現了一種內著“v”領僧衣、外斜披袈裟的新樣式,這實際是將宋代僧人的衣著借鑒到佛像上。菩薩像如同現實中的貴婦,頭戴花冠或髮髻冠,中嵌寶珠,並飾有繁複的蔓草紋;身披網狀瓔珞珠飾,衣褶寬大,紋理流暢,呈現出一派富貴氣象。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迴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濟人。西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覆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引自佛教小常識--- 毛坤居士編著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最早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意譯上有三層解釋: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說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盤(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度眾。

羅漢的形象和地位

  相傳羅漢本為佛教小乘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在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勸和鼓勵下,所有羅漢們紛紛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幫助維護大乘佛教,於是在大乘佛教裏羅漢們也有了他們新的地位和作為。

  羅漢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頭部無鬚髮,身著袈裟,全身無任何裝飾,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藏傳佛教各類造像藝術中最為樸實無華的象徵。

 

 

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

  通常,藏傳佛教崇奉的羅漢有十大弟子、十六尊者和十八羅漢。十大弟子常見的主要是迦葉、阿難和舍利弗、目犍連兩組,常作為釋迦牟尼的脅侍出現。十六尊者是十六位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往世不涅的已證得阿羅漢果的佛弟子,十八羅漢是在十六尊者的基礎上加上羯磨劄拉和布袋和尚而構成的。

  在中國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在唐代《法住記》載,謂佛陀臨涅盤時,囑付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遊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裏常雕塑羅漢像,供養者眾。十八羅漢乃世人于宋代于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有的則加入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區則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彌勒。而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盤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

  五代時高僧貫休大師,所繪的十六羅漢像姿態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盡其志,為羅漢畫像中之名作。羅漢像因無經典儀軌依據,會隨各代的藝術家來創作表現。通常是剃發出家的比丘形像,身著僧衣,簡樸清淨,姿態不拘,隨意自在,反映現實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詳的高僧德性。

  據法住記所載,十六尊羅漢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即:一賓頭盧跋羅墮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墮闍、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羅怙羅、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傳於世的十八羅漢,即十六羅漢外再加繪達摩多羅尊者與布袋和尚,或降龍、伏虎二尊者。

  

--引自百度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