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地藏王菩薩圖臂擱-2019.2.23購入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1.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2.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3.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4.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5.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6.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7.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8.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09.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0.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1.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2.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3.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4.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5.jpg B358清康熙壬戌(二十一年1682)劉源題字竹陷地高浮雕羅漢圖臂擱16.jpg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 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01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02-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03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05

 

 

 

 

 

 

 

 

 

 

 

(圖三)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 臣源謹識,印:源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06

 

 

 

 

 

 

 

 

 

 

 

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1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2

 

 

 

(圖四)

 

 

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3清康熙劉源製雕雙龍圖端溪硯(長21.8寬18.2高3.6公分)-故宮博物院藏4  

 

 

 

(圖一) 康熙朝刑部主事劉源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09  

 

 

 

 

 

(圖二) 《墨竹圖》

 

清康熙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高15.3cm)-香港佳士得2015年06月03日奉文堂藏竹雕及傢俱成交價364萬港元10

 

 

圓筒形,下承三矮足。通體採用高浮雕及透雕技法,雕竹林七賢雅聚於溪邊竹林,或撫琴聽樂,或飲酒觀溪,旁有侍從伺候。另一面岩石上描金刻四言詩:山石蒼翠,清陰響泉,兩阮伯倫,浮白陶然,廣陵一曲,叔夜真傳,子期濬沖,會心在編,獨立特行,啟事巨源,淌洋自適,晉有七賢臣源謹識印:源源,亦即康熙朝刑部主事劉源 (圖一)。清宮舊藏一件端石雙龍戲珠紋硯,硯側銘「康熙十八年五月恭製,小臣劉源」,鐫「源」印。其中「源」字印與本筆筒上之印如出一轍 (圖三)。此硯配有原裝紫檀木盒,蓋內有劉源隸書銘文 (圖四),其字體與本拍品上之銘文非常相近,無疑出自同一人之手。該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著錄於2005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文房四寶.紙硯》,圖版62號。民國初《清史稿》卷505記:「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隸漢軍旗籍,康熙中,官刑部主事,供奉內廷.....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康熙劉廷璣《在園雜誌》卷一記:「刑部主事伴阮兄源.....其字怪僻,自言融匯諸家,獨成一體,殊有別緻,畫則揮灑數筆,生動酷肖......內廷製作,多出其手。太皇太后加徽號龍寶暨皇貴妃寶,余親見其撥蠟送禮部........未幾卒於京........近日所用之墨及磁器、木器、漆器仍遵其舊式,而總不知出自劉伴阮者。」爬梳現存的史料,可見劉源為天才橫溢的設計家,且工書畫,常為康熙朝內廷用的瓷器及各式工藝品繪畫紙或木樣。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數幅劉源字畫,其中一幅為《墨竹圖》(圖二)。本拍品圖案佈局有序,人物神態生動傳神,除題字出自劉源本人外,整體設計亦非常有可能出自他手。

來源

該拍品原為倫敦Bluett & Sons 瑪麗及莊智博珍藏。20051021日曾於香港蘇富比拍出。早及1979年,刊於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的《The Chinese Scholars Desk》圖錄圖版11號。

 

 

康熙御窯的興盛,除了皇帝重視、臣工用命等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製瓷業聚集了大量的人才。這裡主要介紹宮廷藝術家劉源。

瓷樣畫家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隸漢軍旗。他在刑部做官,但主業在於“供奉內廷”,為宮廷藝術家,並“監督蕪湖、九江兩關”,參與內政,繪畫瓷樣(官樣)。在這裡,簡單介紹清廷對御窯的管理。

清制,御窯管理,一是督陶。朝廷派內務府官員或其他官員,到景德鎮督陶。二是官樣。朝廷派官樣,“凡上用瓷器,照內頒式樣、數目,行江西饒州府,燒造解送”。這種御瓷官樣——或瓷器樣、或木旋樣、或蠟撥樣、或圖紙樣(包括畫圖和簽),規定造型、尺寸、紋飾、數量、時限等,送往景德鎮燒造,燒成收回。現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還保存有官樣109張。三是費用。燒造之費,由九江、淮安、蕪湖等關籌措。四是檢選。如不合格,打碎掩埋,並常由督陶官員賠償。五是呈送。瓷器成品合格,運送朝廷驗收。以上五點,都在劉源身上有所體現。

劉源身為藝術家,多種藝術,集於一身:

——他的繪畫,於“殿壁畫竹,風枝雨葉,極生動之稱,為時所稱”。他曾繪製《淩煙閣功臣圖》,畫藝直追唐閻立本的名作。當時的大才子尤侗,感歎劉源畫出二十四功臣的神采:“豈非河英越秀乞靈文人之筆以傳?”劉源是怎麼回應的呢,他說:“吾圖關夫子(關公)之忠義,而後可入於神;吾圖普門大士(觀音菩薩)之慈悲,而後可幾於化。”自稱出神入化,雖然不夠謙虛,倒也符合實際。

——他的書法,獨成一體,畫則“揮灑數筆,生動酷肖”。

——他的篆刻,曾“於一笏上刻《滕王閣序》《心經》,字畫嶄然”。笏,上面可以寫字。大臣朝見君主時,手執笏板,可以記事。笏有多大呢?現存一件明天啟帝賜給衍聖公(孔子後人)的象牙笏,長53.2釐米,上寬4.1釐米,下寬7.8釐米,厚0.5釐米,是一條狹長的象牙板。《滕王閣序》773個字、《心經》260(或262)個字,共1033個字刻在一起,還要配畫,絲毫不能模糊,實是技藝高超!

——他的製墨,在名墨“寥天一”“青麟髓”之上。

——他的收藏,其同鄉好友劉廷璣曾記載其收藏的兩件寶物——奇石和迦楠香:

伴阮兄有奇石,高尺余,山峰透露,對面可以見人。山腰白石一段,視之如雲。白石內又有青石一條,如龍形,頭角宛然。因摹入紙幅,名《青龍白雲圖》,懸玩不置。

又有蜜結伽楠,長二尺,厚一尺,溫潤芬馨,迥異眾香,雕成諸葛枕式。雲:枕此可免小遺(尿床)試之,果然。

就是這樣—位多元型的藝術家,來為御窯提供畫樣(官樣)。史書記載:

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磁(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及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

緣于劉源這一貢獻,《清史稿》將劉源和唐英並列,為其立傳。

劉源和唐英兩位大家,後人評價說,唐英“生平遭遇及才藝皆略似劉伴阮,而既富且壽,又有賢子,則非伴阮所能及也”。這個評價恰如其分。劉源生前頗得榮寵,死後備極衰榮:“皇上遣內大臣、包衣、昂邦奠茶酒,侍衛送柩出彰儀門,賜金馳驛,為一時光寵。”可是他身後無子,“製作不傳,骨董散失”,連劉廷璣見過的兩件寶物都“俱為逃奴竊去”。劉廷璣為好友黯然神傷:“近日所用之墨及磁(瓷)器、木器、漆器,仍遵其舊式,而總不如出自劉伴阮者。空費一生心思,嘔血而終,乃不得東坡肉、眉公餅並傳於世,悲夫!”正是:“傳人僅傳畫,畸士已心酸。讀畫如讀史,筆法勿為瞞!”

 

 

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今開封)人,籍鑲紅旗漢軍旗。

清柯劭忞《清史稿》中記載,劉源康熙中早期,官刑部主事,監督蕪湖、九江兩關,後供奉內廷。少工畫,曾繪唐淩煙閣功臣像,鐫刻行世,吳偉業贈詩紀之。及在內廷,於殿壁畫竹,風枝雨葉,極生動之致,為時所稱。劉源善山水、人物、寫意花鳥,書工行篆,尤精山水。

劉源隨侍在康熙帝左右,故可能有機會飽覽內府珍藏的歷代器物珍玩,所以見聞甚廣,並有很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是一名宮廷畫家和詩人,傳世作品在故宮和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他能施圖設稿,精於器物設計,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劉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及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康熙早期官窯瓷、御用漆、木、墨、文具大凡由其監造,藝術造詣非凡,深得康熙帝青睞。

劉源還曾監製國寶墨。當今存世有“乾隆款海水龍紋硯式墨”,後有乾隆御題“劉源者,康熙初年間人也。內府藏所御博古墨,有以硯為式者,因題句”,並署“乾隆庚寅仲春月上浣御題”,鈐“比得”、“朗潤”閒章,左、右邊框上分別刻填金楷書“遂初堂藏墨”、“大清乾隆年製”。由此可知,劉源曾在內府仿硯形御墨。

據《清史稿》卷二六三載:“康熙十八年(1679年)刑部尚書留左都御史(魏象樞),分疏核山西巡撫王克善,榷稅蕪湖主事劉源諸不法狀,皆坐黜。”。又據故宮博物院藏《西清硯譜》卷一五著錄:“康熙十八年返京,供奉內廷。五月刻雙龍嵌金珠雲海紋端硯。”可知康熙十八年劉源被罷免,而後又被康熙皇帝直接提拔進入內廷。另據《饒州府志》載:“康熙十九年九月內奉旨燒造御器。”燒造至二十七年結束,此即傳統所謂的“臧窯”。劉源在此次御窯燒造中貢獻卓著,呈奉設計瓷樣數百種,為後世宮廷御用瓷器設計圖樣影響深遠。由此可見當時劉源在康熙皇帝眼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並且是得到康熙帝認可賞識的。康熙十八年(1679),劉源製端石雙龍硯,收於乾隆帝所編的《西清硯譜》中,乃清代硯林重器,硯側有隸書銘「康熙十八年五月恭製。小臣劉源」,鐫「源」印,為存世僅見一方官硯御賜匠師署款者,是硯臺可考官匠的唯一孤例。

劉源無後嗣,卒後康熙帝特命官奠茶、酒,侍衛護柩歸葬,恩禮特異。

康熙劉廷璣《在園雜誌》卷一記:「刑部主事伴阮兄源.....其字怪僻,自言融匯諸家,獨成一體,殊有別致,畫則揮灑數筆,生動酷肖......內廷製作,多出其手。太皇太后加徽號龍寶暨皇貴妃寶,余親見其撥蠟送禮部........未幾卒於京........近日所用之墨及磁器、木器、漆器仍遵其舊式,而總不知出自劉伴阮者。」爬梳現存的史料,可見劉源為天才橫溢的設計家,且工書畫,常為康熙朝內廷用的瓷器及各式工藝品繪畫紙或木樣。

參考文獻資料:

1.清柯劭忞《清史稿》

2.清《西清硯譜》

3.清劉廷璣《在園雜誌》

4.清阮葵生《茶餘客話》

5.清《饒州府志》

 

 

 

劉源字伴阮,開封祥符人,性聰慧,詩書畫三絕之外,尤精於工藝及鑑賞古物,工行篆,尤精雲水,入內庭供奉。康熙十九年,景德鎭開御窯,源呈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各極其勝,及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器,監督蕪湖,九江關,卒無子,故製作不傳,吳梅村謂其三十稱詞伯。生崇禎末,卒於康熙中年五十左右。詩不多,亦不存稿。有邯鄲道上一絕雲:「風雨邯鄲道,紛紛利與名。黃梁眞大夢。千古一盧生。」惜無子,故其製作不傳。香港華僑日報藝文二〇期曾紀其事亦河南文獻之一也,錄之如左王廣慶記。

 

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康熙初年官刑部主事,供奉內廷,又曾即任蕪湖鈔關監督,其心靈手巧,工書善畫,而以製墨第一。深得康熙皇帝的寵倖,以至在其去世60年後乾隆皇帝還懷念不已。曾制“遂初堂墨”題銘讚譽劉源的藝術造詣。劉源作品傳世極少,誠如劉廷璣所言,內廷舊存中雖有其物,卻惜“後人已總不知出劉伴阮者了”。然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成套劉源制禦墨,以及一方雕龍端硯,二者精美絕倫,設計奇巧,為康熙朝舊物無疑。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林業強的《參古運新——劉源設計瓷樣考》

以往人們根據《清史稿》、《在園雜誌》等文獻的記載,只是知道劉源曾為康熙御窯設計過瓷樣,但具體情況不甚清楚。林業強對此嚴密考證,釐清了劉源的生平,認為他大約出生於明崇禎14年(1641年)前後,活躍於清順治至康熙中期。劉源愛好廣泛,涉獵書畫、版刻以及硯雕、製墨、木器和漆器製作及金屬鑄造等,手藝奇巧,以製墨為第一。林業強認為劉源為御窯設計瓷樣在康熙18年(1679年)的下半年,即劉源於蕪湖貪污遭彈劾丟官,返京供奉內廷後不久,是康熙時期著名的「臧窯」設計瓷樣者。其中頗有時代特色的設計為康熙官窯瓷器中一類署青花楷書63行或2行款而外無邊欄者,品種以單色釉瓷為主,見有豇豆紅釉、白釉、天藍釉、粉青釉、東青釉、豆青釉瓷等,造型上則有月牙耳罐、雙陸尊、菊瓣瓶、柳葉瓶、石榴尊、馬蹄尊、蘿蔔尊、蘋果尊、日月罐等。如從紋飾上辨認,與劉源所製其他工藝品上裝飾相類似的瓷器紋樣有雲氣、雲水、波濤、龍紋等。蔡和璧結合清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督陶官制度、宮廷造辦處的作用以及西洋傳教士的影響等,對清代官窯瓷器的發展脈絡作了進一步考證,

 

劉源,河南祥符(開封)人,刑部主事,清朝宮廷著名工藝美術設計大師。其字畫、制墨、制硯、瓷器、漆器等器物,精巧絕倫,深得康熙、乾隆皇帝的珍愛。康熙十八年(1679),劉源因罪罷官。病逝後,身後無子,康熙帝命官員護送靈柩歸葬,備受聖寵。劉源的字畫,設計監製的墨、硯、瓷、漆器均為國寶,多存於內廷建福宮,後毀於大火。現存的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其作品流傳民間很少。

 

對康熙御窯廠的生產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就是劉源。據宋伯胤先生在《從劉源到唐英》(南京博物院《清瓷粹珍》,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一文中的考證,劉源其實是在康熙中已官至刑部主事,並供奉內廷,隨侍在皇帝左右,故可能有機會飽覽內府珍藏的歷代器物珍玩,所以見聞甚廣,精於鑒賞,並有很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是一名宮廷畫家和詩人,傳世作品在故宮和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

 

劉源,字伴阮,河南省祥府(今開封)人。他自幼便展露書法及繪畫天份,受到江南高官佟彭年的賞識。劉源曾畫製《劉源敬繪凌煙閣》一書,因而聲名大噪,其靈感源自唐太宗(626-649年間在位)的二十四位功臣像。唐貞觀十七年(643),太宗下令宮廷畫師閻立本,畫製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畫像。這些畫像懸掛於長安城(今西安)皇宮西南角的小樓—凌煙閣。康熙八年(1669)在佟彭年的資助下,該書出版於蘇州。9

 

劉源的著作使他成功獲得康熙皇帝的青睞,書出版後不久,他便蒙召入內廷。而後受到拔擢為工部侍郎,負責監督宮廷御作坊。劉源亦參與了多項工藝的設計與創造,所涉材質多樣,包括漆、瓷及硯,也為宮廷製書畫。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兩硯,署款劉源,皆雕刻其最喜愛的雲龍紋。10

 

劉源因其創新而獨特的瓷樣設計,及他對江西景德鎮御窰廠瓷器生產的影響,極富盛名。然他在其他方面的技藝,尤其是漆器上的卓越才華,則較受到人們忽略。清朝學者劉廷璣(約1654年)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版著作《在園雜誌》中,曾提到劉源在木工及漆器方面的傑出手藝。11 1927年出版,趙爾巽編《清史稿》載:「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窰,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及成,其精美遠勝於明代諸窰。」12

 

劉源約從康熙元年至三十年間(1662-91)活耀於宮廷作坊,正正是此批螺鈿家具的製作年代。此件香几的主題飾八仙過海,至蓬萊山採靈芝仙藥以救治蒼生。此作品上可見八仙中之四位及其家僕,其中一人手提籃子滿盛靈芝。此類几通常成對,因此另一件几上便繪此典故另一半的圖樣。由圖樣上方及左角之捲雲紋可看出劉源的風格影響,與其《淩煙閣》繪畫中之雲紋相對應。13 另尚有花卉及蝴蝶的描繪,與劉源書中所畫14,以及其所繪製之瓷樣,皆極為相似。瓷例可參考一件劉源名盌上之折枝茶花紋,以及一黃地瓷盤壁上之折枝花卉紋。15

 

 

劉源技藝超逸,卓爾不群,在中國工藝大師中名列前茅,而本香几正是其絕藝成就之見證。中國家具鮮有署明確年款,且難以憑其工藝判定乃出自何人之手,此器紀年,可藉風格及歷史背景推斷其藝匠身份,在歷史上意義非凡。螺鈿漆藝始於商周時代,歷史源長,對此藝術之愛好者而言,此作品實乃螺鈿藝術的極臻之作。

 

康熙時期,以刑部主事充內廷供奉的書畫家劉源曾負責景德鎮御窯瓷器的設計工作。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今開封)人,生卒年不詳。康熙初年被召入內廷,官至工部侍郎。擅長書畫,工山水、人物、寫意花鳥,書工行、篆,還擅設計製作御墨、御硯等,曾為江西景德鎮御窯設計瓷樣數百種,集歷代瓷器造型之大成,獨創以新意。《清史稿》卷五百五「列傳二百九十二·藝術四」載:「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及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其他御用木漆器物,亦多出監作。聖祖甚眷遇之,及卒,無子,命官奠茶酒,侍衛護柩,馳驛歸葬,恩禮特異焉。」劉廷璣撰《在園雜誌》卷一載:「刑部主事伴阮兄源,河南祥符人,餘祖籍亦祥符,同縣同姓,因以兄弟稱。長枕大被,不異骨肉也。兄性聰慧纖巧,迥異常人……在內庭供奉時,呈樣磁數百種,燒成絕佳,即民間所謂禦窯者是也。內庭製作多出其手……近日所用之墨及磁器、木器、漆器仍遵其舊式,而總不知出自劉伴阮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