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1.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2.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3.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4.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5.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6.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7.jpg B335丙申(道光16年1836)梅鄰山人款竹刻洛神賦詩文及圖詩筒8.jpg  

 

 

 

 

 

      王梅鄰,名恒,字仲文,又字茂林,號梅鄰、筠穀。活躍於清嘉慶、道光年間。清嘉定人,其族世代為嘉定竹刻名家,曾祖王謂詔得吳之璠真傳,竹刻家王圮之侄。梅鄰自幼師承家學,善刻花卉、書法、山水、人物,尤其以刻小楷著稱,工細清雅。今傳世品有王梅鄰款《竹雕神駿圖筆筒》(清道光五年,高11.2釐米,口徑5.5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扇形筆筒》、《秋聲賦筆筒》、《蘭亭序筆筒》等。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曹植模仿戰國時期楚國宋玉《神女賦》中對巫山神女的描寫,敘述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描寫上多有借鑒宋賦。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洛神,又名宓妃,中國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曹植的《洛神賦》即是描寫她千古名篇(是否是通過她描寫甄宓存在爭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