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80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6.33.61.6公分50公克)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1.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2.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3.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4.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5.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6.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7.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8.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09.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10.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11.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12.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13.JPG

J381戊寅(1998)忠榮款籽料白玉雕觀音像把件14.JPG

 

作品用料講究,採用籽料水滴造型。構圖雕工非常精美,人物高浮雕,新穎獨特,觀音菩薩面容莊嚴慈祥,手持玉淨寶瓶,衣紋線條流暢、栩栩如生。為市場少見的玉雕大師劉忠榮早期精品!

 

 

 

 

 

下載網路-劉忠榮 1958年生於上海

 

 

 

 

 

 

 

 

下載網路-劉忠榮文殊普賢菩薩白玉把件(兩件正面)


 

 

 

 

 

 

下載網路-劉忠榮行智白玉對牌(兩件背面)84-38-26mm 75-48-27mm人民幣70萬元

 


 

尺寸:84-38-26mm 75-48-27mm 重量:100 87鈐印:忠榮題識:眾生若非上根器,難知佛乘不思議。佛光普照,心物均富。說明:普賢文殊二菩薩造像對牌,高浮雕,普賢菩薩座白象,文殊菩薩座青獅,普賢牌略方而文殊牌稍圓,蓋於佛教中,普賢菩薩象徵理德、行德,世稱大行普賢,而文殊菩薩象徵智德、正德,世稱大智文殊,《文子微明》中有“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之語,故行智有方圓之別。

 

 

 

 

 

 

 

 

 

 

 

 

下載網路-劉忠榮和田玉籽料屹立牌5.2-2.6-2.0cm 38g

北京博觀國際拍賣2011612日成交價¥1,456,000

 


 

 

 

 

 

 

 

 

 

下載網路-劉忠榮相馬白玉牌62-39-12mm-

 

西泠印社春拍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20110716日成交價¥862,500

 


 

 

 

 

 

 

 

 

 

 

 

下載網路-劉忠榮素魄娟娟白玉牌62-40-8mm55g成交價人民幣392,000

 


 

 

 

 

 

 

 

 

 

 

 

下載網路-劉忠榮駕馭白玉牌53-35-9mm30成交價人民幣336,000

 


 

 

 

 

 

 

惜玉錄:專訪海派玉雕大師劉忠榮

 劉忠榮(1958- ),玉石雕刻專業。代表作品有《青玉獸面壺》、《仕女吹簫圖》、《黑白玉調色器》等。1984年玉雕《青玉獸面壺》被徵集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1981年《黑白玉調色器》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盃獎;2004年用天然水晶製作而成的《日元觀音》獲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4年的玉雕《仕女吹簫圖》被認定為第一批上海市工藝美術精品,2007年的玉雕《山水牌》、《植物》、《太陽鳥》、《讀》被認定為第二批上海市工藝美術精品。200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06年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授予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劉忠榮,何許人?

    山水畫家蕭海春有這樣一段話,可以讓我們初識這位玉雕者,“任何一種品類或技能都會表現出這位元矮個子、圓臉、一面孔和氣的小夥子的天賦。琢玉這行技術等級森嚴,如果沒有對玉的天賦感受,是很難脫穎而出的。他很幸運,在進入行業時就跟隨‘南玉一怪’劉紀松學藝。劉老在行業中被視為‘一怪’,是指他有幾把‘絕刷子’。手工技藝講究師承,行話說‘第一口吃的是誰的奶’。”能有一代宗師的耳提面命就可知曉劉忠榮不是凡胎。

14歲學藝    中國最年輕的首批高級技師

    20世紀70年代,上海玉石雕刻廠技術人員青黃不接。為維持玉雕廠的生存和發展,該廠開始面向社會招生。學生先進入廠辦工業中學學習三年,畢業合格者直接進廠工作。

    1958年出生的劉忠榮從小動手能力強,且喜歡畫畫。1972年,小學畢業的他作為最後一批“文革”期間“四個面向”的學員之一被招進了玉雕廠工業中學。

    對於14歲的他而言,能留在上海,且畢業有機會進玉雕廠工作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在學校裡,劉忠榮沒日沒夜地學習,從早到晚,不是練習畫圖,就是加班苦學技術。在班裡,老師常在他的名字上貼紅紙條、五角星和小紅旗。他心無旁騖,一心只想鑽研技術。

    1975年劉忠榮從工業中學畢業,順利進入上海玉雕廠的爐瓶車間。

    劉忠榮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上海玉雕廠的技術氛圍很好。車間、小組和個人都會定期開展擂臺賽,同事們勇於競爭、相互促進。劉忠榮常常是玉雕廠車間的冠軍,也在全國大擂臺裡得過獎。在當時的全國爐瓶界,可以用“無人出其右”來形容他。但凡提到劉忠榮,業界無人不曉。

    1989年,國家頒發了第一批全國高級技師獎。劉忠榮與其他40餘位工藝美術方面的專業人士,共同在京接受了時任總理李鵬的授獎。年僅28歲的他,是所有高級技師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20年香爐技術,一朝轉型

    1991年,在獲得全國高級技師獎後的第二年,事業如日中天的劉忠榮卻向上海玉雕廠的領導打了一份報告,表明去意。為此,他還放棄了1992年第四屆全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的機會。用劉忠榮的話來說,離開玉雕廠是“形勢逼人”。    在記者看來,“逼人”的不是玉雕廠,而是劉忠榮內心渴望突破的強烈願望。

    上世紀90年代,當很多人在追求成為“萬元戶”的時候,劉忠榮在玉雕廠的月收入已經超過萬元。當時爐瓶車間共有100多位師傅,但劉忠榮能得到超過50%的獎金,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還給他增配過一套房子。對劉榮忠而言,生活可謂無憂。

    儘管收入不錯,但玉雕廠的工作環境對劉忠榮而言始終是有約束的。“如果一個人開始是做爐瓶的,那麼他一輩子都只做爐瓶。由於體制的關係,不允許個人的開拓創新。”劉忠榮告訴記者,90年代以後,玉雕廠逐步衰退,不少技術能手都離開了,同行裡約有七八成都自己單幹了,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很難把業務開展好。    思考再三,1993年,劉忠榮告別了一手培養他長達21年的上海玉雕廠。    轉行白玉雕刻,拼搏5年終得認可。

    離開玉雕廠直上市場競爭的劉忠榮,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料。原先的爐瓶製作用料很大,進入市場後很難找到這麼多的原料。劉忠榮,不愧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漢子,他似乎忘記了曾經被稱作全國“爐瓶一絕”的身份,而從最底層的來料加工開始經營。

    劉忠榮告訴記者,他的來料加工是從白玉開始的。起初,他對白玉並沒有好感。劉忠榮說自己是個爽快人,做事喜歡痛快,以前做翡翠爐瓶的時候,打胚子很是麻利,而白玉的材質打磨起來感覺發黏,讓他很不舒服。

    但是,經過一番市場考察,又請教了朋友,劉忠榮瞭解到上海市場上白玉銷路紅火,如同翡翠在廣州市面上那樣吃得開。於是,他下決心雕好白玉,迎合市場。

    為了這次改行,劉忠榮選擇從原先的地位上一沉到底,他以市場上最低的價格,為買家做來料加工,並且款式上也根據市場的喜好來設計。

    過去在玉雕廠20多年打下的扎實基本功,令劉忠榮從翡翠到白玉的事業轉型沒有遇到技術上的很大障礙。但他為了滿足不同買家的欣賞習慣,把原來不曾嘗試的題材一一攻克,從早先的爐瓶製作者發展成為人物、動物、仿古件、鳥獸、花鳥、小件的全能製作者。

    為了學習製作不同的題材,當時的劉忠榮每天至少工作12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都在幹活,不分晝夜拼命鑽研技術。“買家能說出的題材我都能做出來,他們說不出的題材我也能幫他們做出來。我憋著一股勁,心想總有一天會翻身的。”

    1993年離開玉雕廠起,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5年以後,認可劉忠榮的人逐漸多了起來。1998年,他的藏家已經延伸到港臺地區。

    談及作品的收藏與市場表現,劉忠榮與許多藝術家一樣,都不太願意鑽進“錢”眼裡,因為一件精心而制的作品在他們心中是無價的。但言談間,記者瞭解到他一些作品的價格已高過百萬元,而且只有經他本人親自瞭解、信得過的藏家才能出資購買。記者在其創作室看到幾件精美的作品,其中的一件“百花爭鳴”僅玉料成本就高達百萬元,成品的價格更是高過千萬元。

創作黃金時段,為後代做貢獻

    劉忠榮告訴記者,2003年之前,他主要以來料加工為主。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他覺得白玉雕刻的技術在2000年至2003年間產生了突破。

    “藝術創作是有階段的。2004年至今的7年,是我的黃金階段。”劉忠榮坦言,如果不抓住這段最佳狀態,再往後去,技術、體力、眼力、思維就會跟不上。因此,這段時間的作品,他要盡力保留下來。    現在,劉忠榮選擇藏家的標準是“惜玉”,一如他自己對玉的珍惜和執著。

    劉忠榮一路走來,抱有深深的感恩。他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我這一輩子是幸運的。在我們之前的三代人,師傅、師爺、師爺的師傅,他們留下來的只是一個名字,作品都已賣掉或者散失了。他們那幾輩,玉雕製作都是作坊型的,雕玉的人無非是換來一口飯養家糊口。傳承到我這輩,就希望能為子孫、為後代留下些東西。

    現在,劉忠榮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把集中創作的佳作展示在一家玉雕博物館裡,甚至有一天能被故宮博物院收藏,讓50年甚至100年後的人瞭解到現今的玉雕藝術。

來源:節錄東方早報  發佈時間: 2011-5-27

 

 

 

 

 

記雕刻大師劉忠榮- 2006-12-22 

 

        年近半百的劉忠榮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學的是實用美術專業,並在上海玉石雕刻廠工作十多年,練就了一手玉雕好技藝。他的作品屢獲獎項,其中《翡翠百佛爐》為日本國立橫濱博物館收藏;《奇玉獸面壺》被評為國家文物級珍品。1985年後,劉忠榮連續三屆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並被命名為上海十大青年技術精英之一。1989年評上高級技師職稱時,它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高級技師。今年在被評為上海工藝美術大師後,又在首批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公示名單中金榜題名。 勤奮與天賦缺一不可 玉雕是劉忠榮的終生事業。他認為,要成長為第一流的玉雕人才,是天賦與勤奮、技藝與悟性的有機結合。僅有天賦沒有勤奮不行,僅有勤奮缺乏天賦也不行,他本人就是兩者兼而有之。當然還要有遠大目標,雄心壯志,要將自己的作品達到最高境界。 被日本橫濱博物館收藏的《翡翠百佛爐》,是劉忠榮的代表作之一。百佛爐外古樸,紋飾奇異,爐上90個羅漢表情不同,姿態各異。上端一塊翠玉,是用線刻方法雕成的一隻怪獸,逗人喜愛,遠看則是一顆綠色明珠,熠熠閃光。被評為國家文物級珍品予以永久收藏的《奇玉獸面壺》也是劉忠榮的代表作。作品的雕琢以“面”為重點,同時採用多層次的紋飾變化和紋飾布面手法,講獸紋有機地刻畫於壺面,使其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給人以粗獷而細膩,威嚴且活潑的視覺美感。這一作品以雕刻精緻、造型美觀、層次分明的特點,被語調解釋為罕見珍品,達到了最高境界。 借鑒與創新二者兼備 有著數千年玉文化歷史的中國,是當之無愧的玉雕王國。劉忠榮深感作為一名現代的玉雕工作者,既要傳承前輩和古人的傳統技藝,更要創造性地走自己的路。他認為,要從老祖宗那兒汲取營養,但不能照抄照搬。獲得中國工藝美術首屆百花獎銀盃獎的《黑白玉調色器》,是劉忠榮的又一代表作。作品抓住造型線這個仿古產品的關鍵,借鑒了象牙浮雕透視線條的手法,竹刻的合理利用空間構圖取意,以及石刻的粗獷,將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運用在於雕作品上,從而使作品達到了更高境界。劉忠榮說:“若要我完全仿古,我是會婉言謝絕的,因為這不代表我。古代和現代,時代背景、審美觀點等各不相同,生活在當代的玉雕工匠,就要努力創新,表現現代的東西。其形態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要突出趣味、深度和廣度。那抽象的玉雕件,你看它像什麼就是什麼,要給人們想像的空間。要用面、線、流光、線、陰陽交錯、對比形式等各種環節組合在一個整體上,我的有些作品就是用這樣的手法達到最高境界的。”注重品牌建設 劉忠榮從在國有玉雕企業當玉雕工,到下海自己創業將近10年。他與人合作,白手起家,從作坊到工廠;從兩個老闆一名工人到有40名員工;從只有一台雕刻機到擁有20多台各種機器,營業收入上升了十多倍。他與合作夥伴創辦的公司叫博石軒,產品以和田玉為主要原料,雕琢成各類工藝品擺件和掛件玉牌等,銷往港、台、京、滬、穗等地,買主多為愛好玉器收藏的人士,也有玉器商人。產品有兩個品牌,一個是以其名字命名的“忠榮”品牌,另一個是一公司名稱為品牌的“博石”。 據介紹,劉忠榮雖然開了公司但仍在創作玉雕作品。他的作品上均刻有“忠榮”兩字,而他的門生和工匠們雕琢的產品則刻有“博石”。上海的玉雕技藝被業界稱為“海派”,劉忠榮和其他幾位也被公示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是當代“海派”玉雕技藝的頂尖人物、領軍人物。劉忠榮說,我們要爭做走在玉雕界最前面的人,使每一件作品都能達到最高境界。

  子岡牌是具有空間或立體的平面表現,是通過透視,線條,層次等手段,在平面上產生現實的空間藝術。劉忠榮擅長以單純的刀法,主線分明,剛柔相濟,深淺互間。浮雕層次豐富,展現出令人驚歎不已的氣韻與生命力。

  玉雕藝術是籍由各種不同的玉石,將人的思想,情感轉移到立體空間的一種造型藝術,並籍由平面上的空間:前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及動感的體現,表現作品內涵的力量,使觀賞者獲得視覺及觸覺的滿足。

   劉忠榮的佛雕造像簡潔莊嚴,表現的是碩實的雙肩四肢,飽滿的耳垂,微揚的唇隅,以及彎眉,慈目,寬額,廣頭。不僅展現出佛陀的妙象莊嚴與菩薩的慈悲自在,更為中國造型藝術的審美樹立典範,他期望能創作式微的佛雕,使得傳統線條藝術之美重新被喚起。劉忠榮大師的觀音牌子,什麼時候看心情都很好,每每欣賞都能感覺到觀音的莊嚴和慈悲自在,劉大師雕刻的時候那種佛的妙容掌握的很好,線條非常非常的流暢。儘管劉忠榮大師頭上沒有太多的名銜,但有實實在在的作品說話,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師的雕刻功底。

    中國玉雕大師劉忠榮是海派的玉雕代表,他的作品主線分明、剛柔相濟、深淺相間、層次豐富,每一件似乎都展示著令人驚歎的生命力。 劉忠榮大師的玉雕在佈局與展示手法極具創新,其中一些作品在空間上呈現的視覺效果寬泛,超出了一般的玉雕範疇。他的雕刻線條流暢,動感十足,能夠在有限的空間裡表現出十層以上的內容。 他在佛像雕刻上,線條簡潔莊嚴,佛陀的自在與莊嚴並舉,菩薩的悠閒與慈悲兼備,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佛像雕刻手法。

 

---下載網路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