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款天藍釉梅瓶(14.8 腹徑9.8公分)

















15-267.一件乾隆款天藍釉梅瓶的收藏(100.12.24)



此次賣家黃小姐夫婦為大陸人,其先生二十年前就從事大陸跑單幫找貨,專營瓷器,由黃小姐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當時是玉市少數大陸單幫客專營老瓷器的業者,不過大部分是屬清末民初民窯瓷器,偶爾才可看到一兩件清三代民窯瓷器,較高檔的官窯則罕見。



黃小姐為人隨和,其開價還算合理。認識近二十年來,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早中期我收藏的普通等級清末民窯瓷器及民初彩繪瓷器,大部分來自她。但近年來大陸收藏風氣興起購買力超過台灣,從大陸進貨不易,常連續幾個月沒看到攤位有進新的貨色,有時進的都是不到代的民國仿清瓷器,所以雖然每週六玉市都會照面,曾好幾年沒跟他買過東西了。後來聽她說也在網拍成立兩個賣場。



(100.12.24)玉市文物之旅逛到其攤位,多數為之前擺過存貨,少數為新進貨色,但均看不中意。問其可有帶來較高檔貨色?她説此次瞞著老公,特地再帶來一件乾隆款天藍釉小梅瓶瓷器給您看。她表示現在景氣差,等級高的賣不到好的價位,老公將其中較精緻的瓷器留下自己收藏把玩,不讓她帶來賣,現在年關到了,需要錢張羅過年花費。於是她拿出這件乾隆款天藍釉梅瓶,我看其瓶身相當小巧可人,拿起來一上手有重量感,天藍釉色柔和淡雅。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釉面散發出柔和溫潤寶光,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再翻看底足為泥鰍背,修胎規整,底款為乾隆六字三行篆字標準款。初步判斷應有乾隆官窯氣象,不得不讓我慎重其事,逐一檢視比對。於是再逐一檢視比對,根據造型、胎土、底足、釉色、釉面及款式方面逐項詳細檢視:


1.造型:14.8 腹徑9.8公分,造型規整,典雅小巧,線條自然流暢。


2.胎土:上手重量適中,胎質縝密,堅致純淨。


3.器足: 底足為泥鰍背,修胎規整。


4.釉色: 天藍釉色給人以柔和淡雅純淨之感。釉質瑩潤、堅密,瓶身釉層均勻,在瓶頸及瓶底積釉處較深藍色。


5.釉面: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外圈因長期使用貼放桌面,有磨損痕跡。


無論高仿技術如何高,瓷器釉面的瑩潤寶光是無法仿製出來。它是釉面經歷上百年風化,所產生自然柔和光澤,就如同古玉的皮殼包漿光澤一樣。瓷器行家都知道,新製的瓷器釉面都會放出強烈的浮光燥光,行話”賊光”。於是業者為了怕穿幫,會以酸液化學物浸泡,或者以茶水加少許鹼煮一段時間來進行殺光,把其賊光咬掉去除,但釉面也失去光澤,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仿品。另外也有用皮打磨器身去除其賊光,但行家以放大鏡一看就現形了,其所留下來是規則性平行條紋的磨損痕跡。而老瓷器在經上百年自然使用下,會被空氣中含矽粒子磨損,其造成的磨損痕跡是不規則交叉,深淺大小不一。


6.款識:器底足處以青花書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字體工整清晰,青花色調深沉,為標準款。


綜合判斷


由以上各項特徵判斷,此件乾隆款天藍釉梅瓶,由造型、胎土、器足、釉色釉面、款式看均能符合乾隆時期特徵,整體也有官窯氣象,有極大可能是乾隆官窯真品。但市面上所能見到的乾隆官窯真品太少,無法上手感覺及比對,且天藍釉在清末民初有大量仿古,其仿製素質極高。所以對此是否官窯真偽,並沒有十分把握。若要價太高,則只能放棄;如要價不高,則不妨一搏,應列入收藏。



於是問其年代?她表示為乾隆到代,但所開價位卻不到乾隆價位,但若舊仿品也不便宜。我說此件若是到代,則應是乾隆官窯,要價算便宜。但骨董界都知道,明清瓷器若是落官窯款,幾乎都是仿造,最多是新仿品,能買到舊仿還算不錯。此種天藍釉在清末民初有大量仿製,其仿製素質極高不易鑑別。此件若新仿僅幾百元,若是清末民初舊仿,行情也僅幾千元,以您要價若買到仿品將損失慘重,我僅能判斷此瓶應屬老件,無法鑑別是否到代?所以無法接受此價位。她表示此件乾隆到代,是老公十幾年前舊藏,現在年關到了,需要現金張羅過年花費,特地帶來變現。今日還沒開張,為求好彩頭,少賠點錢就可以賣出。我於是大幅下殺,她表示所出價位差太多,不敢作主賣出,要先與其老公商量,於是打手機跟在大陸的先生連絡,最後表示今日還沒開張為求好彩頭同意成交。以清末民初價位,若能收藏到乾隆到代天藍釉梅瓶小品瓷器,將是物超所值;若是清末民初仿品,則算物恰其值。尚請對清代單色釉瓷器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謝謝!





天藍釉瓷器斷代,認準造型是關鍵


天藍釉是清康熙時期創燒的釉色新品種,因顏色似晴朗天空中的藍色而得名。天藍釉同霽藍一樣也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但其氧化鈷含量僅為霽藍釉的百分之一,故呈色極為柔和淡雅。


依據傳世的天藍釉瓷器各方面特徵以及變化規律,可將其分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光緒五個時期。


純淨淡雅的天藍色——康熙天藍釉


康熙時期的天藍釉瓷器釉色有深淺之分,深者呈淡雅的天藍色,淺者釉色更顯清淡。發色均較純正,總體給人以柔和淡雅純淨之感。釉質瑩潤、堅密,釉面光亮。施釉較薄,釉層均勻。民國時有仿康熙官窯的作品,但釉質比較粗鬆,有些釉面則出現黑褐色或灰色的斑點。康熙器物瓷胎與瓷釉結合得非常緊密,故此類器物中不見有釉面開片現象。由於施釉較薄,燒製成型後於器壁棱角或口沿處呈現白色效果,有些口部則施以深藍或醬色釉作為裝飾。底足處多施白色釉,有些則施天藍釉,胎釉結合處修胎規整。足際露胎處多見平整或斜削式,偶見有塗黑色者。此時期器物的胎體均比較厚實,胎質潔白細膩。瓶類器物時常口沿處一圈加厚。後仿的康熙天藍釉瓷器多數都不像真品那樣做得恰到好處,胎體非輕即重。在器物表面有簡單的裝飾工藝,如梅瓶的頸部有的飾以弦紋一道,兩側飾有如意或月牙裝飾。另有暗刻雲龍紋、團龍紋等圖案,但此類比較少見。官窯器底足處以青花料書寫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民窯器有款識者較少,見有康熙年製青花款,書寫隨意,字體潦草。


深似湖藍淺似月白——雍正天藍釉


雍正時的天藍釉瓷釉色亦有深淺之分,深者呈湖藍色或碧藍色,色澤柔和悅目。淺者顯得更為淡雅,極少數者近似於月白色。此時期的天藍釉瓷器較前一時期普遍顏色略深一些。釉質均瑩潤堅密,釉面亮澤,有較強的玻璃質感。施釉勻淨。器物口沿及棱角處釉層稀薄多為白色。多數器表與內壁的釉色一致,內壁施釉均勻程度較器表略微欠佳,而總體上能夠保持與器表一致的瓷釉質量,在鑒別時要引起足夠重視。有些器物內壁則施以白色釉,此種情況以碗類居多。大件琢器類的底足多施天藍色釉,如:各種瓶類、方缸、花盆等。但其中部分施釉不夠均勻,有細微的露胎現象。小件器物,如:盤、碗、文具類,底足處均施白色釉。胎釉結合處做工同於康熙時期。足際露胎處多為渾圓的泥鰍背狀。其胎骨品質與前期一致,只是小件器物較康熙時期的略顯輕薄。大件琢器胎骨較厚,但不顯笨拙。這時期的天藍釉瓷器常見有各種裝飾,多為弦紋、乳釘紋、貼塑輔首耳、模印花卉等裝飾效果。


在款識書寫方面,官窯器於底足處書寫青花料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兩行楷書款,外套雙方框或雙藍圈,或為雙藍圈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字體工整,筆法剛勁有力。此類款識多見於盤、碗、水盂等實用器皿。民窯多有仿寫此類款識者,但字體不及真品挺拔有力。亦有手寫或陰刻雍正年製四字兩行篆書款者。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多見於各式瓶、缸、花盆等大型陳設瓷底足處。另見有水仙盆、茶託一類器物,底部以青花從右至左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單行篆書款。此種器物民國有所仿製,但青花發色不及真品柔和,筆劃風格出入較大。


此外,還有書寫郎吟閣制青花楷書或篆書款器物。多為茶壺、僧帽壺、棋子簍等種類。


上襲雍正且呈色多樣——乾隆天藍釉


此時期的器物釉色呈現幾種不同的效果,總體亦可分為深淺兩種。既承襲了雍正時的特點,又逐漸形成了本朝的呈色特徵。只有通過反覆實際地接觸才可從中得到感性上的認識,提高斷代水準。釉質同樣豐瀅滋潤,光澤度較強。施釉均勻,但較前期肥厚一些,有些器表積釉處微泛黃綠色。乾隆後期釉質稍顯粗鬆,釉色不及前期那樣純正。現代仿製的乾隆官窯器物,釉色顯得比較生硬呆板,失去真品那種給人以清心淡雅的色調。器物底足處依然修胎規整,有些民窯器物則顯得做工較為草率,時常在足際近釉處留下一圈細小的鋸齒痕。足際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乾隆前期多為渾圓的泥鰍背狀,後期則出現斜削式,或為中部有棱角突起。個別器物圈足露胎處施以醬褐色釉。從瓷胎上看,前期尚能保持雍正時期的特徵,後期逐漸變得粗鬆了一些,但仍能保證品質。胎體較雍正時期略顯厚重。此時期的器表裝飾較雍正時期又有所增多。常見有模印、雕刻、描金、貼塑等裝飾工藝。官窯器底足處以青花書寫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字體工整清晰。另見有高足盤,款識書寫於底部圈足內,為從右至左排列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單行篆書款。


釉色不純胎質稍欠——嘉慶、道光天藍釉


本階段的天藍釉瓷釉色不夠純正,深者亦呈天藍色,淺者仍能保持柔和淡雅的效果。但發色較前期相比均稍顯深沉、暗淡。釉質較為潤澤,光澤感亦較強。官窯器底足修胎較為規整,與前期相比相差無幾。民窯則多顯草率,有些則出現缺胎少釉現象。足際處理方式上,多為兩端斜削式中部有棱角突起。此階段前期仍能延續乾隆後期的瓷胎特徵,後逐漸變得粗鬆一些,胎色的潔白程度上也稍差了一些。器物胎壁逐漸變得厚重。本階段有紋飾裝飾者比較少見,多見有暗刻花卉紋。嘉慶時的官窯器中盤、碗類底足處為大清嘉慶年製青花雙圈六字兩行楷書款。大件琢器類多為大清嘉慶年製六四三行篆書款。道光官窯款識為青花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字體規整。另見有浩然堂楷書款者,字體工整有力,上下排列。


燒造水準不一、多以花紋裝飾——光緒時期天藍釉


由於戰亂頻繁國力衰敗,咸豐初期景德鎮御窯廠曾一度停止燒造。而在咸豐元年,據史料記載曾燒造過天藍釉的祭祀禮器。後又經英法聯軍浩劫,還有的流散于民間,現今官窯的天藍釉瓷極為少見,民窯亦是如此。同治、宣統兩朝該品種瓷器數量亦是微乎其微。故對於晚清階段此文僅針對光緒時期的天藍釉瓷加以分析。


光緒時期天藍釉器物燒造水準不一。從瓷釉上看,有些器物釉色純正,光澤感較強,接近於乾隆時期的水準。有些雖有較強的光澤度,但已失去雍乾時期那種柔和悅目的視覺效果。還有的雖施釉均勻,釉質潤澤,但釉色缺乏已往那種清新淡雅的感覺,顯得比較呆板。在內壁施白釉的器物中,白色釉多不大純正,呈現白中閃灰色的效果。底足修胎特徵及足際處理方式均與嘉道時期相差無幾。民窯器物底足處釉質比較粗鬆,有些則出現桔皮棕眼現象。


官窯器胎質較為精細,胎體較前期相比更顯得厚重一些。民窯器則比較粗鬆,胎骨白中略閃黃色或呈灰白色。擊之缺乏清脆的金石聲感。此時期又多見有花紋裝飾的技法,如:模印各種花卉、弦紋、堆塑紋等,並時常在器物口沿及底部一周飾有如意紋、雲頭紋等花紋裝飾。款識方面,官窯有大清光緒年製六字兩行楷書款,外無邊飾。民窯仿品多見大清雍正年製大清乾隆年製仿寫款。


區分天藍釉瓷器時代,認準造型是關鍵


古玩愛好者可以通過天藍釉瓷器的造型對天藍釉瓷器的時代加以區分。在康熙時期,天藍釉瓷器造型既有古拙風貌又顯得豐實秀麗,小件器物俊秀典雅。後世仿造者往往形似而失去其古拙風貌。常見有梅瓶、直頸瓶、膽瓶、菊瓣瓶、螭耳尊、花觚、缸、筆洗、水盛、盤等;而雍正時期天藍釉瓷器造型特徵趨於纖巧秀美,線條較康熙時期顯得更加柔和嫵媚。常見品種有橄欖瓶、錐把瓶、弦紋瓶、天球瓶、象耳瓶、花觚、缸缽、碗、葵瓣洗、杯、碟等;乾隆時期的天藍釉瓷器造型規整,線條自然流暢。但不及康熙時古樸典雅,也不及雍正時纖巧秀美。常見有天球瓶、錐把瓶、蒜頭口瓶、花觚、筆洗、缸、盤、碗等。其中天球瓶的頸部比雍正時期稍長一些且略粗,錐把瓶的腹部不及雍正時期豐滿。碗的弧度較雍正時更大一些,且圈足加大;到了嘉慶、道光時期天藍釉瓷器造型及線條基本能保持與乾隆時期一致的風貌,只是到後期稍顯笨拙粗略。見有賞瓶、罐、井字方洗、石榴尊等;光緒時期天藍釉瓷器總體上造型更趨於笨拙,線條不夠柔和生動。更有甚者形制不夠規整、對稱。見有花觚、花盆、盤、碗等。


在器型鑒別方面,我們不用去刻意記住每個時期都有哪些器型品種,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造型規律,以及上述五個時期器型變化的線索。培養感性認知上的全域意識。把握規律是我們識別器物真偽和正確斷代的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方可做出投資準備。依據目前市場來看,天藍釉瓷器在清代單色釉瓷器中雖不是最受推崇的,但尚能保持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不失為收藏的良好選擇。在未來的市場中,仍有較大的升值潛力。特別是晚清咸豐、同治、宣統三朝,由於存世量極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其收藏和經濟價值超過康雍乾時期同類器物的可能性很大。


來源:《藝術市場》博2009年第01 作者:任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