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碧玉虎佩(3.2公分  2公分  2.1公分)

















 


 


下載網路-宋玉虎 (身長9公分高4.5公分)常熟博物館藏



玉質溫潤,造型古樸、寫實,器身厚重,並充分利用其天然玉料的型與色。技法上簡潔含蓄,不在精細上花工夫,運用動態轉摺和隱起的碾磨技法,做到起伏自然,轉摺合理,真實精鍊,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是一件較有代表性的宋代玉器。



 

15-247.一件遼金碧玉虎佩的收藏(100.8.6)


  


      此次賣家阿龍40幾歲的大陸人,早年就從大陸跑單幫找玉器來台販售,後來在台中定居。十幾年前就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擺攤就已認識,是玉市大陸單幫客攤位中少數賣老玉及新疆和闐玉的攤位。所販賣玉器,新舊雜呈,不過大部分是屬年代不高的早期製品,但玉色及玉質不太佳,若有年代開門的入清老件,則為等級不高,不是玉質較差,就是雕工不夠細緻。在五年前我上網拍瀏覽購買文物後,發現其攤位上的某些玉件,似曾在網拍見過。一問才知道阿龍從大陸跑單幫找玉器回台,把等級較高、價位較好的玉件挑出,由其太太在網拍販賣,較次的則由他帶來玉市販售。後來我在他太太經營的網拍賣場,有看到入眼玉件,都要求其帶來玉市當面鑑賞。我每次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瀏覽,但只買過入清老件中等玉件,看了會令人心動的較高檔的玉件則從來未曾見過。最近一次交易是(98.5.8)向其購入角雕獅佩,已兩年多未曾光顧。


      


    阿龍”因在大陸進不到玉器新貨色,至玉市生意不佳,已近半年未到玉市擺攤。(100.8.6)週六發現他終於來擺攤,問其為何失蹤這麼久?他表示現在跑單幫生意難做,大陸進貨難買,臺灣擺攤難賣。大略瀏覽一遍攤位,有不少之前沒見過的,但有心想拿起來仔細檢視的並不多。問其是否還有帶來其他貨色?他從腰帶掏出這件碧玉虎佩,經詳細加以檢視,雕工古樸,以放大鏡觀察表面,有老件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皮殼包漿,且能觀察到老件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應是老件無疑。


於是再度上手詳細檢視:


1.首先判斷其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玉質溫潤,,應是和闐青玉碧玉。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是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非以電動快速工具製作新品。


3.檢視皮殼及包漿:


    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若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檢視此件有製作拋光凹凸高低的老件皮殼,沒有新製品的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有自然風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表面上老件應有的使用後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且皮殼包漿濃厚,應有相當年代的老件玉雕。


4.造型及紋飾:


    3.2公分  2公分  2.1公分。虎為縮足俯臥,身軀圓滾,虎尾回收,兩目向前平視,狀似寫實,顯示出幼虎馴順的憨態,形象生動逼真。再看老虎背部上以兩條陰線來表示虎的特殊斑紋,此為遼金元風格,在大陸材料科學家"劉如水”所著---“中國古玉年代鑑別”指出,玉虎上若出現雙線虎斑紋應為遼金元之物。


5.由玉的顏色及沁色: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遼金元中古玉器多數為出土,非傳世文物,多數會入沁。此件並無傳世帶黃情形,可能為碧玉材質較深色,致看不出汗沁,也沒有任何入土沁色痕跡。若真是出土文物,則可能為乾坑出土未受沁。


 


整體評估:


     綜合以上評估,此碧玉虎佩,玉質溫潤,幼虎雕工古樸可愛,生動傳神。由造虎背部上以兩條陰線來表示虎的特殊斑紋,應為遼金元風格。在但到底是遼金?還是元代? 個人認為元代用玉料較佳,而遼金玉器用玉料,雖能偶見玉質佳者,但普遍用玉是等級較差的青玉、黑白玉及墨玉,這顯然跟其當時取得新疆和闐玉料難易有關,此件用玉算較差的碧玉。加上此件雕工較粗糙,雕刻粗胚還留下拋面痕跡,表面未細加拋光。這用料及雕刻特徵應為遼金玉器風格。在目前中國文物什麼都高漲年代,若要價合理,應列入收藏。


 


     詢問其年代?他表示從皮殼包漿濃厚為入清開門貨。再詢問價格?他表示大家都是老朋友,您那麼久沒有捧場,您又是今天第一位客人,為討個好彩頭開個市,就開個實價給您。所開價位算相當和藹可親,仍以此件碧玉玉色及玉質都不佳,不符合現在市場白玉要求,再議價7折成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