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帶灰皮沁白玉虎(3.6   2.3    高2.6公分)






















15-196.一件元明帶灰皮沁白玉虎的收藏(99.12.12)


    


         此次賣家為40餘歲的蔡先生,專營玉器,老家住中部,早年十幾年前就從大陸跑單幫找貨,後來在台北定居。週六一向在光華玉市擺攤,是目前玉市攤位中少數賣新疆和闐玉老件的攤位。我跟他交易進而較熟是在約十年前,在五、六年前還可在其手上看到高檔老玉,但這幾年來北上玉市文物之旅遇到,只偶爾有 一兩 件較具水準的老件,上手檢視後一問價位,都是收藏價,只能放棄,只買過幾件入清老件玉印及玉佩中等玉件。


 


         此次(99.12.11)週六光華玉市玉市文物之旅再度遇上,看其攤位所販賣玉器,新舊雜呈,不過大部分是屬年代不高的早期製品,若有年代開門的入清老件,則為等級不高,不是玉質較差,就是雕工不夠細緻。與其閒聊,他感嘆今非昔比!大陸古文物市場已不易找到貨源,而台灣古文物市場則因經濟景氣差不容易賣出。他表示現在仍勤跑兩岸,只是反向操作,由台灣藏家手上找貨到大陸販售,再由大陸找台灣喜歡的貨色給台灣藏家。


 


          詢問其是否帶來較開門老玉?他表示不知道我要來,有幾件遼金元明中古玉件沒有帶來。若明天還來玉市再帶來讓您看,於是約定翌日看貨。晚上與老婆會合後,她表示花卉博覽會展場太多太廣,只走馬看花匆匆看過幾個展場,我趁機表示花卉博覽會這類大型國際性展覽在台灣難得一見,不如明天妳們再去看,我再到玉市逛逛,因為有約幾個業者明天看貨,及部分業者週六在中南部玉市擺攤,週日才北上,所以部分攤位攤主會不同人,有不同貨色。


 


         於是(99.12. 12)週日上午再度先前往光華玉市,到蔡先生攤位,他由桌面底下行李箱裡慢慢將最近所進較精古玉逐一掏出看。他從行李袋拿出一件青玉鏤刻巧雕老虎秋山圖橢圓形嵌件,大小各一虎為黑色玉皮巧雕,形神兼備,看老虎身上人字細紋,應是遼金至元的老虎特徵,但由玉質為較差的青玉,應是遼金。要價近20萬,為收藏價,當然不會考慮。他表示此件為藏家十幾年前跟他購買,現在他以一件現代和闐白玉觀音擺件跟藏家交流回來,準備拿到大陸,已與對方談妥價位。回收的還有幾件古玉,逐一拿出鑑賞,對其中兩件留下較深印象。其中為一件青玉雕虎紐大型方印,虎身上人字細紋是遼金至元的老虎特徵,再由虎紐造型及印文為簡單花押,判斷應是元代玉印,要價算不高,但玉質較差,虎紐雕工較簡單古樸,沒有中意。後來看上這件帶灰皮沁白玉虎,看原先玉色白,玉質通透溫潤,應是和闐籽料,雕工細緻生動傳神,外表還帶灰皮沁,判斷應有相當年代才能形成灰皮沁。


上手詳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未受沁部分玉色白淨,玉質通透溫潤,為不錯的和闐籽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包漿沁色自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且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檢視帶灰皮沁表面有嚴重凹凸不平的沁蝕痕跡,及金黃色沁色,判斷此件為白玉籽料質變出土文物,應經長期土沁形成帶灰皮沁。


4.由玉的顏色及沁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臥虎,除虎頭側面及胸前未受沁,維持原先白淨玉質,其他部分均受沁類似糖玉顏色,部分表面帶灰皮。


5.造型:


         此臥虎為以工就籽料,長3.6 2.3 2.6公分。身軀盤臥三爪落地有力,一爪提起作搔頭狀,昂首挺胸,雙眼前視,張口露齒,勢態兇猛,四肢粗壯有力,全身充斥著強烈的霸氣,寫實性很強,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圓雕作品。


       西漢後期,還出現了使用密排短陰刻線雕琢動物的肘部(如螭虎紋的肘部)以及鷹的羽梢等的表現手法。這種線條雕刻剛勁有力,彌補了平面雕所表現的圖案立體感不足的弱點。這種雕刻技法是前所未見的,並一直沿用到東漢、南北朝。凡是漢代精細器物上都有刻線細如毫髮的“遊絲毛雕”。如西漢出土的玉熊緊閉雙唇,雙耳貼於腦後,圓而有神的雙目直視前方,四足交錯呈漫步行走狀。腮邊,腿側僅雕刻數刀鬃毛,卻產生了鬃毛滿身的效果。玉熊還突出了體態和頭部特徵的刻畫,作者用簡練的刀法,雕刻出熊肥胖舉搖的體態,憨厚而可愛的神情。


        漢代中晚期玉器上的浮雕動物特徵為:高低有層次感,分層,層與層過渡有陡棱。翅、肘、冠、角的尖端尖而薄,有棱凸感、扎手感。漢代龍、神獸,一般有翼,其羽狀為平行狀,羽端上翹,肢肘後部飾平行短線為毛。邊緣飾平行短線。動物形象造型怪異。


         此虎頭具有漢虎造型,虎爪及肢體關節粗壯有力,腮邊及尾巴有刻線細如毫髮的“遊絲毛雕”,整體有層次感,虎頭表面雕刻及虎爪有棱凸感、扎手感,符合典型的漢代動物琢玉風格。


 


整體評估:


         此帶灰皮沁白玉虎,看原先玉色白,玉質通透溫潤,應是和闐籽料,雕工細緻生動傳神,外表還帶灰皮沁。個人判斷如此玉質堅實的白玉籽料應有相當年代才能形成質變帶灰皮沁,再加上造型特徵多項符合典型的漢代動物琢玉風格,有可能是漢代玉虎。姑且不論其是否到漢年代? 此玉虎雕工細緻生動傳神,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圓雕作品,只要是老件,在目前和闐白玉高漲年代,質佳工好的老件玉器飛漲難找下,若價格合理,是值得收藏的。


 


         於是先詢問其年代,他表示此件原藏家十幾年前向購買時是生坑,外表乾澀,全器帶滿灰皮,經多年把玩,才將質地恢復玉質的溫潤,只剩些微灰皮。他認為若光看雕工,有清中期乾隆工水準,但此件原玉質相當堅實,若清代不可能受沁質變如此嚴重,看受沁及雕工,應有到元代,最少明早期。再詢問價格?所開價位為十幾年前老行情,算是和藹可親,以8折議價,他表示此件為以其他玉擺件與藏家交流,交流時是以十幾年前舊價估價,才能給您開此價,已開實價無法再殺價,最後以9折議價成交。此玉虎是個人所認為的漢代,還是賣家所稱元或明早期?尚請對動物類玉器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提供高見。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