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金元白玉鹿(3.3   長4.2  寬1.7公分)





















 


 


漢或元明白玉雕辟邪紐方印(印面長1.8 1.8 紐通高1.6公分)


















 


(翻轉印文)


 


(翻轉印文後底片處理)




 


前次所收漢代白玉瓦鈕方印(印面長1.5  寬1.6  紐通高1.3公分)



 



 



 



\










 


(翻轉印文)


 



 


(翻轉印文後底片處理)


 


     


 


        漢玉印的印文多數以小篆為基本字體,印文以方為主,輔之以圓,挺健而不失婉暢,私印又以二字者居多,因而當兩字印文作左右排列時,小篆書法修長舒展的體勢特徵在這一組合空間中得到了最為和諧自然的表現---婉轉流動、暢達自如。




 



下載網路-“張隆私印”玉印,東漢,瓦紐,印面1.6×1.6cm,通高1.5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應衢”玉印,漢,羊紐,印面1.4×1.4cm,通高2.0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績平”玉印,漢,龜紐,印面1.2×1.2cm,通高1.9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妾繻”玉印,漢,鼻鈕,印面2.0×2.0cm,通高1.6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西漢呂后用璽印高2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 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下載網路-西漢獸鈕玉印,2.32.82.8CM


 


 


 


 


 


下載網路-東漢白玉鼻鈕 “魏霸”玉印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東漢玉質鼻鈕 “趙憙”玉印,印面2.1×2.1cm,通高1.3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東漢青玉鼻鈕 “妾徼”玉印,印面2.1×2.1cm,通高1.4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漢青玉鼻鈕 “潘燕”玉印,印面1.9×1.9cm,通高1.4cm北京故宮藏


 


 


 


下載網路-漢青玉鼻鈕“異煬”玉印,漢,印面1.9×1.9cm,通高1.4cm北京故宮藏



 





15-195.兩件宋遼金元白玉鹿及漢或元明白玉雕辟邪紐方印的收藏(99.12.11)


        


         我這老手十幾年來每週六都會去玉市閒逛,二十多年前收藏初期,我的收藏均來自熟識骨董店,後來光華玉市成立後,我的收藏很多來自玉市。


 


         當年開放兩岸交流後,臺灣景氣熱絡,大陸單幫客帶大量文物來台,最大集散地就是光華玉市。那時候滿地都是古文物,老木雕、老佛像、老銅爐,那裏有新仿品。您要在意的是其等級、品項及價格。回想當年,大夥同好約在淩晨4點多,共乘轎車由中部出發,遠征臺北,到達光華玉市天剛亮,這時單幫客正由旅社到玉市開始擺攤,但現場已聚滿北部或由中南部趕來的早起的鳥在等候著,當包骨董的報紙一打開,馬上被就搶過看,若有意的就要先拿在手上,因為一放手,就可能被其他人買走了。


 


         今非昔比,近年來因台灣經濟景氣相對比大陸差,大陸古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如同20幾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原來的單幫客已無法從大陸進貨到台灣來賣,反而反向操作,由台灣找貨到大陸販售,許多認識的台灣骨董業者也紛紛到上海、北京及廈門開店。原來是臺灣最早的最大的中國古文物市集光華玉市也已沒落,成為專營仿古的大陸澳客聚集地,要找老件已不易。反觀後起之秀的建國玉市,情況則是天壤之別,已改成封閉冷氣開放,讓逛玉市環境清涼,不再像以往熱氣全身不舒服。其擺設率是滿檔,來逛的買家也是摩肩接踵。


 


        目前玉市龍蛇雜處,好幾百攤位中,有老件的可說找不出幾攤。那到底還能否找到不錯的收藏品?我的答案是持肯定的。


 


         當初這些大陸單幫客有的賺到錢,大部分因再找老件已不易而收山當寓公了,少數仍作骨董的也早已轉型形開骨董店。如今擺攤已換人,不是當年那一批了,攤主更多元,有仍是大陸跑單幫,不過多數賣的全是假貨,要從其中找到一件老的都很難,一件號稱古玉卻要價僅幾百元,最多1-2千,但還是有人駐足,用放大鏡在詳細觀看,實在令人不解,什麼人玩什麼鳥吧!


   


         少數大陸跑單幫賣的是老的文物,不過大部分是屬古民藝品,或等級較低的骨董,偶而可以找到物超所值的普通級骨董,要從其中中寶找到精品,就甭想了!


 


         也有部分骨董店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不過所出貨,大部分是低價位,要出清的,除非熟客預約,才可能帶來精品,不過是不曝光,擺在行李箱中。


 


          另外也有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一定時間想脫手變現,不過也是一般等級,除非約下次帶更高檔來,才有東西看。


 


          另外有一批本土單幫客,原先從大陸進貨到臺灣賣,因近年來臺灣不景氣,進貨無法在臺灣賣出,也同時帶臺灣收藏家放出的文物如明清白玉到大陸求售,再帶在大陸比較冷門的高古玉器價位相對較低回台求售。附帶代賣一般為收藏家所寄賣文物,偶爾有高檔貨,但因當初收藏價高,所以開價亦高。不過議價空間大,要看收藏賣方是否急需錢而定?此途徑是我收藏精品最重要管道。


 


         有不少老行家同好,對於我每週必到玉市,覺得不可思議,原因是他們都有去過,只有幾攤賣老的,且都是普通等級,並不值得收藏。原因是他們不是熟客,只能看到檯面上的東西,檯面下行李箱的精品是無緣見到。


 


         若您所花費交易額度夠多,攤主才會拿出來,讓您瞧瞧。如您是成了其主客,他會留意您的喜好,特地去找尋,找到後會電話告知收到何種文物,還會特地為您保留,讓您第一優先上手。


 


         骨董市場一向有一慣例,要看頭貨,是不二價的,買家只能選擇買或不買,接下來看的可能8-9折,若經全台求售賣家都還無法找到有緣人,那議價空間就相當大了,甚至賠本都會賣,原因跑單幫其資金有限,為了籌下次資金,而且貨頭已賣掉回本,餘貨賣掉就純賺。普通文物可有可無,當然可以等其降價,但可遇不可求的精品,若未當機立斷下手,可能失之交臂,遺憾終生。


 


         個人始終認為寧可買貴,絕不能買錯,好的東西可遇不可求,當然要花較高代價,如果花的代價比行情高,因此種精品收藏家搶著要,當然會增值,不到幾年行情就會超過當初購買價。反之若買到不到代或者新仿,則血本無歸。


 


         玉市是十件有九件九要假的,內行人要找物超所值的老件都已不易。初學者除非有老手陪同,或已練就鑒定的基本能力,並事先詢問過行家,請其推薦熟識有信用的攤位去挑選。否則就先逛逛,練練眼力,僅限於純欣賞,千萬不要輕易下手,以免白繳了的學費。


 


        玉市不同賣家也有不同的開價及折扣。您必須知道行情,才能還價,否則有的賣家就算您出5或3折都可能太貴。而且玉市賣家把買家分成熟客、外客,熟客是開同行價價低且折扣較多,對於一般外客開價是相對高很多。


 


         此次賣家X先生從事跑單幫(姑隱其名,他一再交代不要透露,避免爾後到大陸找貨惹來麻煩),在玉市擺攤也有近二十年歷史,主要經營是玉器,偶爾有附帶擺些雜項,以前是在台北市光華玉市擺攤,現在則固定在建國玉市。常遠至蒙古及東北找貨,所以手上有市面上較少見的遼金元風格及戰漢玉件,所進文物貨色開門,要價實在,所以有到台北文物之旅,一定到其攤位讓其由桌面底下行李箱裡慢慢將最近所帶回來文物逐一掏出看。他所進大多是中上級數的明清傳世玉件,在玉市算少數賣開門老件玉器攤位,但價位也較接近市場行情。攤主是行家,從事古玉買賣已二十年,對於斷代及鑑賞力有相當水準,要在其攤上找到物恰其值的老玉很容易,但要找到物超所值的是較不容易,要他看走眼讓買家撿漏中寶機會則為零。應該說他賣的都是開門貨,所開的也是童叟無欺的行情價,是較適合剛入門的藏家,保證不會買貴,更不會買到不到代的新仿品白繳學費。但身為資深藏家,看到這些中上等級的明清玉件,是可有可無不會心動的,若要價和藹可親,為十幾年物超所值價位,當然可以購進。但賣家是行家瞭解現在行情,縱然有些進價較低,也不可能以舊行情賣出,能以批發價賣已經不錯。因此這些年來就純欣賞了,好在他勤跑兩岸,遠至蒙古及東北找貨,所以手上偶爾有市面上較少見的遼金及元風格玉件及高古玉器,這些都是現貨市場較難得見到的。


    


          決定北部文物之旅後,在前幾天就與其連繫,表示週六要到北上到建國玉市,請其特地帶來我可能有興趣的較高檔宋遼金元中古玉件及戰漢高古玉件。(99.12.11)週六中午逛完光華玉市,下午趕往建國玉市,大略逛了一圈並無所獲,再到其攤位,瀏覽一遍其攤上所擺玉件,並無中意的。再到攤位後方逐一鑑賞所特地帶來的較高檔貨色,總共看了十來件中古及高古玉器,只對其中三件玉器留下深刻印象---一件出土漢代白玉龍佩,龍身成捲紋狀,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第二件白玉鹿,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只在內部因在長期在土中受溫度變化形成些微冰裂紋,他表示前一手跟他確認是遼金玉器。第三件白玉雕辟邪紐方印,玉質白淨,只在表面有幾點黑點,他表示看造型應為元代最少為明早期。這三件雕工細緻,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若真是到代出土古玉,則相當罕見,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經詢問價位後,以漢代白玉龍佩最貴,加上相當小巧,只好放棄。而白玉鹿為圓雕,姿態自然生動傳神,要價約清代兩三倍價,還可以接受,當把件及擺件還合適。白玉辟邪紐方印,雖然小巧,要價為清玉印近三倍價,但是玉印專題收藏,且辟邪紐雕工細緻,玉質白淨,印文陰刻篆字,文字佈局嚴謹,筆劃琢磨仔細,筆道粗細一致。當下決定若議價合理將收這兩件,於是再度上手白玉鹿詳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玉色白淨,玉質通透溫潤,無任何雜質、白花,只在內部因在長期在土中受溫度變化形成些微冰裂紋,為不錯的和闐水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且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在表面有些微沁蝕的細坑洞。



4.造型:


        白玉鹿為圓雕,高3.3 4.2 1.7公分,雕工細緻圓滑,成蹲臥昂首狀,相當生動傳神,當把件及擺件還蠻合適。菱形眼和小圓圈眼。腿部雖細長,但彎曲度比唐代小。腹部、腿部以簡單的陰刻線劃分,頸部、頭部連接處有陰刻線。


       此件攤主雖表示前一手跟他確認是遼金玉器,但個人認為遼金玉器用玉料,雖能偶見玉質佳者,但普遍用玉是等級較差的青玉、黑白玉及墨玉,這顯然跟其當時取得新疆和闐玉料難易有關。且遼金雕工刀痕較明顯,細節粗獷不拋光。若以此白玉鹿用料如此白淨則較符合元代用玉,但元代玉鹿比較講究作品的氣韻和粗放性,不追求細部的刻畫,頗具元人健壯豪邁之氣魄。最突出的技法是重刀雕刻,刻痕較深,把鹿的頭、頸、軀幹、四肢隔離開來。一般一件器物上重刀很多刀紋很深,這是元代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特殊技法,目的是使主體富有立體感。此白玉鹿姿態造型及刀工圓滑較像宋代纖細秀麗的風格。


5.由玉的顏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相當白淨,既沒有傳世玉的帶黃汗沁,也沒有出土古玉會帶有的任何沁痕,只在表面有沁蝕的細坑洞。若是遼金年代應是乾坑出土,才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若肉眼看可能誤認為清代製品。於是提出質疑遼金年代白玉陪葬經近千年,有可能出土如此白淨玉色玉質嗎?他表示不提正式考古出土漢玉有不乏其例,以其近二十年經手考經驗,就有不少此例。其實根據個人平日看出土古玉書籍資料,的確不乏其例,印象中就有兩千年的漢代白玉蟬,還是仙人奔馬玉飾,玉質白淨,表面沒有任何受蝕及沁色痕跡,看照片還會誤認為新製品。


 


整體評估:


        此件白玉鹿,雕工相當細緻圓滑,姿態自然生動傳神。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而且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只在表面有些微沁蝕的細坑洞,相當罕見,若肉眼看可能誤為清代製品。此件攤主雖表示前一手跟他確認是遼金玉器,但個人認為遼金玉器用玉料,普遍用玉是等級較差的青玉、黑白玉及墨玉,且遼金雕工刀痕較明顯,細節粗獷不拋光。若以此白玉鹿用料如此白淨則較符合元代用玉,但元代玉鹿比較講究作品的氣韻和粗放性,最突出的技法是重刀雕刻刻痕較深,把鹿的頭、頸、軀幹、四肢隔離開來。但此白玉鹿姿態造型及刀工圓滑較像宋代纖細秀麗的風格。到底是宋或遼金還是元代? 尚請對中古玉器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提供高見。謝謝!




        


         接著上手鑑賞白玉雕辟邪紐方印詳細檢視:


1.先看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再看玉色白淨,玉質通透溫潤,無任何雜質、白花及玉痕等瑕疵,只在表面有幾點黑點,為不錯的和闐水料材質。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是細緻流暢,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3.檢視皮殼,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


         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有老件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且有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4.造型及紋飾:


         辟邪紐雕工細緻,玉印相當小巧,印面長1.8 寬1.8 紐通高1.6公分。印文陰刻篆字印文-馮係,文字佈局嚴謹,筆劃砣治琢磨工整,底部圓潤潔淨,深淺合度,邊沿光潔挺拔,筆道粗細一致,文字結構骨架強硬,轉彎處卻有婉通之感。但筆道起收處多作尖狀,而與漢玉印典型風格多為方起方收有所不同。


        我在上次購買漢代白玉瓦鈕方印前曾就作功課,查漢玉印書籍及上網查相關資料,專家均認為戰國玉印因屬工藝初期,印文陰刻較為簡陋深度較淺,以砣具琢磨後,留下筆道起收處多作尖狀工具痕跡。到漢代玉印,工藝純熟,陰刻字體較深,筆劃底部琢磨平整,最後會將筆道起收處砣具琢磨的尖狀工具痕跡,以較細砣具垂直琢磨成平起平收狀。這是專家學者的推斷,目前流傳世上的漢玉印,的確大多數是方平狀,,但也有少數是筆道起收處多作尖狀。我判斷漢玉印此種風格是慢慢形成,不是到漢代初期就馬上由尖狀轉變為方平狀,這一定有過渡期,而且到東漢末年也逐漸演變成尖狀。


          此玉印陰刻印文以放大鏡檢視,陰刻字體較深,筆劃底部成V字形,表面琢磨平整,在筆道起收處是有以較細砣具垂直琢磨成平狀,但卻又未琢磨到尖端處,而留下尖狀痕跡,使得肉眼看起來是作尖狀。有可能漢代早期的過渡期或東漢末年,才會同時留下垂直琢磨成平狀及筆端尖狀兩種兼具。


         此印若為賣家所稱元代或明早期,個人認為元代玉印用印應較大器,此印較小巧,較像漢玉印。再者看所雕辟邪紐造型,也不像元代站立較高風格,較像漢代俯臥風格。


        一般出土漢玉印,均為未刻印文,玉質為較差的青玉,應為陪葬玉。但此印陰刻印文,且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若是漢印應是死者生前喜愛的用印,死後陪葬。


5.由玉的顏色: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此件玉色相當白淨,既沒有傳世玉的帶黃汗沁,也沒有出土古玉會帶有的任何沁痕,只在表面有幾點黑點。若是元印或漢印應是乾坑出土,才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以肉眼看可能誤認為新製品。其實在上次購買漢代白玉瓦鈕方印回來就作功課,查漢玉印書籍及上網查相關資料,的確不乏其例有幾件漢代白玉印,可能玉質較佳不易沁入,加上乾坑出土,玉質非常白淨。


 


整體評估:


         此白玉雕辟邪紐方印,辟邪紐雕工相當細緻,印文陰刻篆字,文字佈局嚴謹,筆劃砣治琢磨工整,底部圓潤潔淨,深淺合度,邊沿光潔挺拔,筆道粗細一致,文字結構骨架強硬,轉彎處卻有婉通之感。玉質白淨沒任何雜質及瑕疵,應是死者生前喜愛的用印,死後陪葬,而且乾坑出土沒任何沁痕,相當罕見,若肉眼看可能誤為新製品。


    


          根據資料高古玉印傳世相當少約五百餘,其中漢代最多,戰國次之,個別為秦代。這個數字僅占同期傳世璽印總數的百分之一強。漢代的精品玉印中尚間或一見,當年漢玉印的主人社會地位比高。其中漢玉印以鼻紐印又稱覆斗印為多見。


 


        中國古代玉印在印上雕有紋飾者本已少見,此件玉印為辟邪紐更屬罕見,且此玉印先天用料佳,雕工細緻,後天入土整體保存完好,實為難得一見的精品。姑且不論是元玉印或漢玉印,雖要價約為清玉印三倍價,若以收藏精品觀點,應列入收藏。於是提出與白玉鹿,兩件一起帶依慣例7折議價,他表示已開較低價位,若7折就虧本,最後以折衷價7.5折成交,雖然比同類型清白玉件價位高近3倍。但清白玉件有錢隨時還可以找到,此中高古玉器精品,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還是要咬緊牙關狠心下手。個人收藏理念,同樣款項買十件一般等級的文物,不如買一件等級高的精品、絕品。個人收藏玉印近30年計60餘件,多為清代,僅有幾件元印,此件玉印入藏,將為個人玉印收藏增添不少光彩,也讓玉印收藏項目向前推進一大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