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梅子青釉三足爐(口徑12.5  6.8cm)



























 



15-105.一件龍泉窯梅子青釉三足爐的收藏(99.4.11)


 


         此賣家是住北部的藏家,兩年前在網拍開設賣場斷斷續續拍賣其藏品。賣場東西以中國瓷器為主,賣場裡的拍品,部分為家傳,部分為其個人由各處購來。其賣場上架有落款明代官窯,還有自稱宋代官窯,個人由照片判斷為開門的仿品,倒是有幾件宋代民窯古瓷由照片看是老件。其定價方式少數直接定出要賣售價,以宋代民窯古瓷為主,另外有多數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大多是開門的仿品,少數為老件,觀察成交記錄還是以低價起標賣場佔多數。


  


        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 (99.3.31)就看到這件標題為---明龍泉窯三足爐在昨天下午上架,從照片看其青釉色青翠,釉面肥厚溫潤,獸三足爐造型,是元明龍泉窯常見典型造型器物。以低價起標,於是列入追蹤名單,判斷若能明到代,或者入清就物超所值。於是透過問與答詢問,是否能以起標價提前結標?不料賣家回覆---起標商品標多少就賣多少,隨緣吧!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因起標價較低,若標得新仿製品損失有限,但若以比行情較低價位就能標到明代龍泉窯三足爐,則將物超所值。


 


        終於等到 (99.4.9)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沒有人出價,我在結標前三分鐘下標,沒人加價競標而得標。匯款後兩日就收到瓷瓶。收到後詳加檢視,鑑定龍泉窯青釉瓷器的特徵,要從造型、釉色釉面、胎土三方面來判斷:


1.造型:此獸首三足爐造型,端莊典雅穩重,口徑12.5cm6.8cm。此獸首三足爐造型,上半部由鬲式爐矮化演變,鬲式爐為南宋龍泉窯、官窯多見。下半部有圈足三足爐,則為南宋筒爐演變,至於獸首三足則常見於宋金耀州窯爐。


        筒式爐演變,南宋晚期時筒腹的上下直徑幾乎相等,三足落地;以後的筒腹,下部逐漸收小,器底下凸,三足逐步提高,與底齊平;到了元代中晚期,筒腹上大下小,器底落地,三足臨空,完全變成為裝飾;明代弘治時期,唇口向外侈,有些燒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爐底中心下凸,成為支撐面,三足僅為一種裝飾。


        依此演化判斷,若宋末元初筒爐,其圈足較高,甚至高過三足,圈足內部為露胎不施釉,且底不有高出肚臍眼特徵。此種造型三足爐圈足較低,內部施滿釉,沒有明顯肚臍眼,其年代應在南宋。


2.釉色及釉面:根據陶瓷專家鑑定龍泉釉色的歷代變化,宋龍泉釉色青綠中有偏藍感覺,元代龍泉釉色與南宋相較,則顯得比較灰,而明代到清初的龍泉釉色,則是偏黃的綠色,或者說是草綠色。


        此爐釉色呈梅子青,青碧如玉,釉面光滑,釉層清澈晶瑩,色澤典雅,是較符合南宋元龍泉釉色特徵。釉面呈現老件的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製品的賊光,且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全器無任何開片,這與十幾年所收的幾件龍泉窯瓷器全器開片不同,但書上及網路所到博物館藏宋龍泉窯也沒有開片情形。


3.胎土:宋元龍泉窯胎土為帶青灰色,凡露胎處均會有在燒火時自然形成的橙色胎皮,行話叫”火石紅”。此爐圈足露胎現朱色火石及露灰胎,符合宋元龍泉特徵,底足也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


  


         綜合以上分析判斷這件龍泉窯獸首三足爐,以釉色及胎土,有宋元特徵。以造型看有南宋風格。整體來看端莊古樸,釉面光滑,釉層清澈晶瑩,色澤清淳滋潤,有玉質感,推測有極大可能是宋元龍泉窯製品。以低價位,若能買到宋元龍泉窯香爐,將是走了狗屎運中了寶!若為入清民初舊仿則算物恰其值,並未損失。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尚請對龍泉窯學有專長的同好不吝提供高見。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