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1.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2.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3.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4.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5.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6.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7.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8.jpg C878宋耀州窯青釉刻纏枝寶相花紋提梁倒流壺9.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1.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2.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3.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4.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5.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6.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7.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8.jp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09.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1.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2.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3.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4.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5.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6.jpeg 五代-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注壺(通高18.3腹徑14.3腹深12足徑8.7 cm) -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彬縣,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7.jpeg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釐米,腹徑14.3釐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這件造型獨特、構思巧妙的倒灌壺,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象徵性的壺蓋為柿蒂形,提梁是一隻伏臥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臥的母獅,一隻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因為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

   壺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時將壺倒置,水從母獅口外流時為盛滿,因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所以底部雖有孔而不會漏。這是利用了「連通容器內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工匠藝人的睿智巧思。

     這件壺釉色呈橄欖色,屬於「耀州窯」的產品。耀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著名的八大名窯之一,它始于唐,興于宋,衰落於明,以生產工藝精湛的刻花青瓷馳名中外。刻花技藝是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紋樣輪廓,再在紋樣旁用刀具斜刻,並剔去倒痕中的底泥,使紋樣微凸,然後施釉燒制。成品花紋清晰,層次分明,釉色晶瑩透亮,有很強的立體效果。這件青瓷刻花倒灌壺實為耀州窯一件罕見的珍品。

 

 

 

 

           倒流壺也叫倒裝壺,雖然倒流壺是生活中常見的酒具,但是體現了古代傳統手工藝的精湛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作為一種絕技——倒流壺,為宋代耀州窯首創。倒流壺在設計上可謂獨具匠心,注酒是從壺底小孔注入,壺底的小孔直通壺內形成管壁,管壁高於酒面。當酒壺正置時酒不會從壺底孔洞漏出來。這種反注正倒的方法,堪稱一絕。倒流壺雖然出現的較早,但真正興盛是在清代。清代盛世時期,摹古之風盛行,尤其乾隆一朝生產了大量的倒流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