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鍾馗圖棒槌瓶(高14.8公分 底徑4.3公分 腹徑6.7公分)
(局部放大特寫照片)
斜視觀察彩料畫面表面反光,有五光十色光暈的蛤蜊光。
斜視觀察彩料畫面表面反光,有五光十色光暈的蛤蜊光,這種光暈是歷經湮遠的年代而自然形成的特徵,”蛤蜊光”是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由於長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此光暈特徵是判斷釉上彩繪瓷器新舊重要依據,這是無論怎樣高妙的人為作舊都無法企及的。
下載網路---清康熙五彩棒槌瓶
下載網路---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紋棒槌瓶
高42.7cm 成交價:人民幣42,560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庭廓高仕賞玩」圖棒槌瓶
高46cm 人民幣1,381,500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人物棒槌瓶 高29.5cm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人物棒槌瓶 高46.5cm 直徑13cm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人物棒槌瓶高
高46cm 成交價:人民幣825,000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刀馬人物棒槌瓶 高44cm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三國人物故事棒槌瓶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人物故事圖棒槌瓶 高45.5cm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棒槌瓶 高28cm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開光人物故事棒槌瓶高
高42cm 成交價:人民幣61,600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潘安出遊圖棒槌瓶
高46.5cm 成交價:人民幣280,000
下載網路---清康熙 五彩點將圖棒槌瓶高
高47cm 成交價:人民幣691,125
15-228.一件康熙五彩鍾馗圖棒槌瓶的收藏(100.4.24)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最具風險。另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另外還有一種由賣家定出比市價稍低的基本的起標價,但不提前結標,標多少賣多少。
此北部女性賣家自稱拍賣友人同好的收藏,兩年多前開始網拍,其賣場為各式各樣文物,有文房雜項、古玉、瓷器等,有較開門等級較中上的,但所定起標價位高。另外大部分為較不開門或等級較低的文物,則以一元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觀察其成交記錄都是低價起標賣場所標出,且結標金額多在幾千元。觀察其評價已5百多,只有3個無關賣家責任負評。這兩年來陸續買過近十來件文物,其中一件有損傷但未說明,另一件竹雕為作舊新品,標題卻標明老件,經去函溝通均迅速獲得退款處理,算有信用的賣家。從去年(99.11.28)標得一件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後即未曾見到合意的文物,下手競標。
(100.4.18)在每天上網拍搜尋中國古陶瓷項目中,就看到這件標題為---清代 鍾馗五彩棒槌瓶上架。鑑定釉上彩繪瓷器,要從器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及色彩紋飾多方面特徵著手。要由照片看瓷器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任務,特別其中胎土、釉面釉色,因照片色差及未拍出重點的微觀細節局部特寫供參考。只能由器型、底足製作及色彩紋飾初步判斷,從照片看其器型為康熙時期典型棒槌瓶,底足旋削工整,胎土白淨外表微帶淡黃,五彩色彩豔麗,鍾馗及小鬼畫工細緻生動傳神,也都符合康熙時期五彩瓷器特徵。若能康熙到代,競標價位不太高是值得收藏,於是列入追蹤名單。
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及仿古技術進步,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特別是古瓷器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有相當難,還是要靠親自上手。無法由照片確定新舊及年代,又無鑑賞期,對買家是有相當風險。若標得新仿製品將血本無歸,但若以入清價位就能標到入清五彩瓷器為物恰其值,若是康熙到代則算將物超所值。
此賣家經營網拍兩年多,曾向其購入十餘件文物,其中有到代老件物超所值的,但也有近現代仿古製品,因此為避免風險,此鍾馗五彩棒槌瓶最多只能保守評估為入清年代。若入清年代,其行情為約為多少行情。接著分析判斷其真假入清機率有多高?個人從棒槌瓶造型端莊,製作工整,底足旋削工整,胎土白淨外表微帶淡黃,五彩色彩豔麗,鍾馗及小鬼畫工細緻生動傳神,都符合康熙時期五彩瓷器特徵,判斷入清應沒有問題,不可能是新仿製品,康熙到代機率應有七、八成。於是內心設定最高競價金額為行情的一半價位以下。
但經持續觀察,卻在4月21日有一買家竟然以接近我心目中設定最高競價金額直接出價,按理買家應設定自動出價,此賣家冒然以高價直接出價,實在令人不解!到底是不懂拍賣技巧所致,還是賣家或委託貨主在護盤?翌日竟然又有一買家加價超越。而距結標時間卻還有兩天多,出價已達我內心設定最高競價金額---所評估康熙到代行情的一半價位。競標此瓶已面臨很大的風險,到底是否加入競標?想到此棒槌瓶高才14.8相當小巧雅致,五彩色彩豔麗,鍾馗及小鬼畫工細緻生動傳神,實為少見精品,決定還是要靜觀其變下手。終於等到(100.4.24)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並沒有其他買家再加價競標,我在結標前三分鐘超越加價下標,在原最高出價買家未加價下,由我得標。當晚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五彩鍾馗圖棒槌瓶。
詳細逐一加以檢視,鑑定釉上彩瓷器,要由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面、彩料紋飾多方面著手:
1.造型:
高14.8公分 底徑4.3公分 腹徑6.7公分,小巧雅致,此瓶雖小器卻有大樣。造型為康熙時期流行的典型器型棒槌瓶,造型規整,端莊穩重。因似舊時洗衣用的木棒槌而得名,多為清康熙民窯所燒。棒錘瓶又分圓、方、軟。圓棒槌又稱硬棒槌,造型為盤口,直頸較短,圓折肩,筒形長腹。器形大小不一,大者高達70公分,小的不足10公分。
2.底足胎土:
此五彩鍾馗圖棒槌瓶瓶底為圈足旋削規整,底足順手不像新品粗糙會扎手。胎土瑩白細潤結實,燒結溫度高,敲擊聲輕脆,底足露胎與釉交接處帶淡黃火石紅。以放大鏡檢視胎土呈現出如同糯米粉一般細白,此堅緻細密特色符合康熙瓷器的胎體特徵,上手有沉重感。名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在鑑別康熙瓷器真偽時講過”行家一上手,便知有沒有”,這是他親身體會了康熙瓷器與其他時期瓷胎的比例和重量,所得出的經驗總結。
3.釉色及釉面:
此五彩鍾馗圖棒槌瓶釉色為”硬亮青釉”,為帶鴨蛋殼青白色。釉面有老件應有的溫潤柔和寶光,沒有新仿製品的賊光,以放大鏡檢視有老件能觀察到長期使用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上手以手去觸摸釉面有老件瓷器的滑順不留手感。
4.彩料:
此棒槌瓶各色彩料色澤濃厚明亮,此瓶礬紅色彩不像康熙早期濃艷而是康熙晚期淡紅,黑彩繪輪廓漆黑濃厚沉著,綠色有深沉蒼鬱的老綠,有透明似水般瑩亮明澈的湖水綠,黃色為淡雅的蜜蠟黃,紫色為葡萄紫。整體色調頗有鬥彩器的典雅效果。
斜視觀察彩料畫面表面反光,有五光十色光暈的蛤蜊光,這種光暈是歷經湮遠的年代而自然形成的特徵,”蛤蜊光”是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由於長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此光暈特徵是判斷釉上彩繪瓷器新舊重要依據,這是無論怎樣高妙的人為作舊都無法企及的。
5.紋飾:
瓶身畫鍾馗圖,鍾馗騎異獸,前方有一鬼怪前導護衛,畫面分濃淡並有層次感,運筆自然流暢,畫工細緻,構圖布局清新高雅,人物五官描繪細緻,只在輪廓線內輕點口目,並不塗染面部,表情卻生動傳神,有康熙五彩風格。瓶頸畫墨竹圖,瓶肩畫梅花冰裂紋,為康熙五彩瓷器常見裝飾紋飾。
6.款式:暗刻雙圈款,為康熙時期民謠常見款式。在瓶身有一礬紅印款"康熙”。
綜合以上各方面判斷,此五彩鍾馗圖棒槌瓶在器型、底足胎土、釉色釉色、彩料及紋飾,各方面符合康熙時期五彩特徵。整體小巧雅致,雖小器卻有大樣,造型規整,端莊穩重,畫工細緻流暢,生動傳神,色彩豔麗,應是康熙時期民窯五彩瓷器,雖最後以較預期高之價位標得,但此棒槌瓶高才14.8相當小巧雅致,五彩色彩豔麗,鍾馗及小鬼畫工細緻生動傳神,實為少見精品,仍覺得物超所值!
康熙五彩瓷器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主要品種之一,俗稱“古彩”,也稱“硬彩”。五彩施彩方法僅一種以勾線後平塗填色,它創燒於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鎮窯。五彩的主要著色劑為銅、鐵、鈷、錳等礦物元素,以水或膠水作溶劑,按紋飾需要施於已燒好的素白釉瓷器上,再經常770~800`C的彩爐中焙燒而成,燒烤後的色彩呈現玻璃質狀,有堅硬質感。五彩的基本色調為紅、黃、綠、藍、紫等彩料為主。
康熙五彩瓷器是五彩瓷器燒製以來進入最頂峰時期,這時的五彩器色彩華麗,筆線豪勁,繪技精巧,藝術造詣極高。而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
一、其中以釉上五彩最能顯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特色和成就。其特點在於,
(1)康熙五彩雖然以紅、黃、綠、藍、紫作為基本色彩,但藍色使用比較少,多數五彩器物不用或小用藍色。
(2)在施有藍彩的五彩器物中,由於康熙時期藍彩以配製成功,其色豔的濃淡勝於青花,所以絕大多數使用釉上藍彩代替以往的釉下青花。
(3)康熙五彩中開始出現使用熠熠生輝的金彩,使器物更顯華麗高貴,增添了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的較果。
(4)黑彩在五彩中出現,而且上面常加一層透明釉,使顏色光亮如漆,增強了色彩的表現力。而黑彩多用於畫樹木的枝幹、花卉葉脈、山嶺山峰、人物飄帶、鞋子等,如。
(5)康熙五彩彩料薄而細,顏色比較淺淡,顯得非常秀麗。它的施彩以平塗多種色料表現物象,使層次感表現得生動自然。
二、康熙青花五彩是以仿明代為主,但所用的青花料是雲南產“珠明料”,可調配出濃淡不一的料水,使色澤翠豔明亮,並有“墨分五色”之象,以釉下顯示其藍彩的較果。其工藝韻致,迥然高出明代。其釉上施彩仍是採用平塗法,但在平塗後,再於其上用重色或黑色密描線,形成物象色彩的深淺變化,呈象真切自然,其藝術效果明顯高於明代五彩。
在鑒定方面。康熙五彩瓷器釉面細潤純淨,釉表閃現深沉、含蓄的自然的舊光澤,胎釉結合緊密,彩釉有足夠的硬度,給人以堅硬感覺,側視或正視下的釉面與彩、彩的邊緣均有五光十色的光暈,即俗稱“蛤蜊光”、“彩虹光”或“煤油在水面上的彩光”。同時在白釉地上,環繞著紋飾中也閃現出美麗似彩虹的暈光,這種暈光是因時間的久遠而自然形成的,還有可見歷經歲月而產生的自然磨損痕跡。在康熙瓷器白釉地中,早期呈現的釉面色澤為青白色釉,釉汁凝厚,個別有混蝕現象;中期為瑩潤的粉白色釉或柔和的漿白色釉;晚期則再度出現青白色釉面,但此種青中微閃淡綠、細潤潔淨、硬度很高的釉面被俗稱為“硬亮青釉”。而康熙瓷器大多數外釉與內釉同時出現兩種不同色澤的白釉,在瓷器底釉中,有的為光亮的粉白釉,有的為柔和潤澤的漿白釉,還有的為平滑晶瑩的淡青白釉。釉面中還往往因熔融時流動不勻,形成條狀或片狀的凝滯痕。施釉極淡薄的,常常因氣泡或縮釉形成的小棕眼,有的透過底釉面,可見到胎體的同心旋痕及微小的跳刀痕。在器口方面,康熙瓷器普遍在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給人以厚唇凸起或出邊之感,但由於粉白釉質較疏鬆,常造成口沿處的漏釉與破泡現象,同時由於乾裂的破泡孔內易於藏垢,而形成器口的片片黃斑,這是康熙瓷器中所獨有的特點,有的器口施加深淺不一的醬黃色釉。
從康熙瓷器的胎質看,胎土淘煉得極為純淨細膩,如同糯米粉一般細白,此時的製坯技術的精密和燒成溫度的極度純熟,康熙早期米黃色的胎體較為疏鬆,粉白色的胎體略為堅硬,中後期的色如米漿、質輕而薄的漿胎胎體堅致細密獨具時代特色,是歷代所沒有,其瓷胎的器物,以胎質細膩和體輕著稱。康熙時期琢器平底修胎時往往底部留有一至數塊的釉斑,平底器或有圈足器物大多數都可見修胎時或深或淺的跳刀痕。
以上的特點是鑒定康熙五彩瓷器的基本要點與規律。而康熙五彩瓷按品種可分如下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色地五彩、紅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藍地五彩和哥釉五彩等。
由於康熙五彩瓷器的精湛藝術和收藏價值貴重,所以從清嘉慶起到民國,其間屢有仿製,贗品較多,再加近年仿製品科技化,市場上出現有款或無款的五彩瓷器“克隆”製品,使很多收藏愛好者和一些古玩經營者交“學費”,而無論是贗品或仿製品,它們都沒有康熙五彩瓷所具有的特點,只有下面的特點(1)仿品胎體器形大都顯輕或過厚重,無堅硬感,缺乏康熙瓷胎的細白緊密感。
(2)釉面混濁不清、顯現浮光,胎釉結合疏鬆,施彩或厚或過薄,有人工作舊之感。而舊器後加彩往往有粗粒感。
(3)畫面顯層次不清、運筆板滯、線條生硬感,紋飾色彩帶有人工做舊的“蛤蜊光”或器身滿布五光十色的繚眼光氣。
(4)無年久自然形成的光暈和磨損擦痕,只有人工砂輪打磨擦痕和人工入色做舊的痕跡感。
(5)贗器、仿品大多數白釉地或其他色地,都欠缺康熙瓷的釉厚瑩潤以及平滑感。
總之,一件真正康熙五彩瓷器,它的氣韻生動,另人心曠神怡,使人薰陶於它的神韻中。
下載--- 博寶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