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1931)程意亭畫粉彩紫風細語花鳥圖觀音瓶


(25公分,口徑8.1腹徑11.8 底足徑8.3公分)






























































20幾年前所購買第一件民初名家彩繪瓷器-


王步粉彩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













下載網路-王步彩繪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


太平洋拍賣2004.11.20成交價人民幣70400






15-309.暑假北上文物之旅-3.在玉市所購得的辛未(1931)程意亭畫粉彩紫風細語花鳥圖觀音瓶一對,談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收藏經歷及鑑賞。(101.7.15)



周六第一天文物之旅後回到旅館後,與老婆大人商量明天行程,她原先慣例會去淡水旅遊,但今年夏天特別酷熱,她與子女商議決定改到信義區新光三越逛。我表示沒興趣,而且有熟識業者說有可能我會有興趣的貨放在家裡未帶來,約明日再帶去鑑賞,另外部分周日與周六擺攤業者不同,可能會有合意的。決定次日各取所需分道揚鑣,老婆及子女去新光三越逛,我則繼續到玉市文物之旅。



週日刻意快十一點才搭捷運出門,到光華玉市十一點初,仍舊相當蕭條,十一點多擺設率還不到一半。先到陳先生攤位看,並未帶任何新鮮貨色,繼續在光華玉市逛,瀏覽一遍並未發現其他中意的老文物。最後逛到光華玉市最裡面大樓裡,上次向其購入一對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的中年大陸男子攤上,詢問是否還有民初名家彩瓷?他表示目前手上還有一對程意亭畫粉彩紫風細語花鳥圖觀音瓶一對,是以前舊藏,剛從大陸家中帶來台灣賣看看,於是從底下錦盒翻出來讓我鑑賞。



鑑定民初名家彩繪瓷器的特徵,從造型、胎土、底足、釉面釉色、彩料及畫工和款識多方面來判斷。在現貨市場文物之旅常可看到這些珠山八友瓷器蹤影,但百分之99為仿製品,其中低級仿品,由畫工及彩料就可輕易看出其破綻;至於高仿品,其造型、胎土、底足及畫工若仿製到位,就不易憑肉眼一眼就看穿,需從釉色、彩料及款識來判斷,進一步需以放大鏡檢視胎土特徵及釉面風化,才能判斷新舊及真偽。



我收藏的第一件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是王步的粉彩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那是20幾年前,在一熟識的藝品店老闆店裡看到,當時台灣剛開放大陸探親,大陸文物開始透過單幫客正式管道大量進入台灣市場。老闆是學藝術的,開了很富特色的藝品店,到目前仍然經營有聲有色,同時他私下自己收藏中國古文物,當時常前去閒逛聊天,我有斬獲會隨身帶去現寶,他也會把剛進貨自藏的非賣品骨董,拿出來共賞。有一次他就拿出這件王步的粉彩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畫工流暢,色彩豔麗,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再看落款王步為民初青花大王,更讓我心動。當時台灣文物市場以清代瓷器為主流,罕見民初名家彩繪瓷器,這件是個人收藏生涯所看到第二件,第一件是更早在台中市一熟識的骨董店老闆店裡看到的王大凡粉彩人物圖小對瓶,畫工流暢,色彩豔麗,雖然很喜愛,但要價十幾萬,只能放棄,我對民初彩瓷名家資料的搜集了解是從當時開始。我明知故問是什麼人所畫?因為落款王步為草書他看不出來,就算看得出來,他從未接觸對民初彩瓷名家也無從了解,當然也不知是青花大王王步作品。他表示此筆筒是由熟識單幫客帶來店舖兜售,由釉色應是老件民初瓷器,看畫工流暢色彩豔麗價位可以接受就收下。問其進價?為兩萬五,比預期的便宜,但他表示剛收到還捨不得賣,我說那您先玩玩,過些時日若要釋出,再優先讓給我,如此耐心等待了幾個月,終於他主動開口,願意將它交換我曾經讓他鑑賞過的幾件藏品,我當然求之不得,趕快回家拿去交流了。不過才爽了幾年,隨著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單幫客帶入台灣文物市場的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漸多,價位也逐漸下調到萬元以下,才後悔當時是買高了!直到見到2004.11.20太平洋拍賣一件同樣畫工的彩繪人物蔬果詩文方筆筒,成交價人民幣70400元,才釋懷。



我的收藏歷程從30年前,民國70年服公職開始,當時台灣文物市場最多的是台灣古民藝,從事中國骨董業者的貨源大多輾轉由香港進入,少數是漁船由大陸走私進來。當時台灣中國文物市場是以清代瓷器為主流,當然我最早期也是以清代瓷器為主,進貨管道就是幾個熟識的骨董店。後來台灣光華玉市、建國玉市及台中市公園路玉市成立後,我收藏項目才變成多元化,進貨管道也逐漸偏向玉市熟識的跑單幫業者。話說隨著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單幫客帶入台灣文物市場的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漸多,剛開始只是偶爾有一兩件。但檢視我的收藏記錄,在十年前民國91年開始逐漸在市場上大量出現,甚至有專營珠山八友的跑單幫業者,全盛時期在台灣光華玉市最裡面大樓外側門口的一對大陸中年夫婦,是每次北上文物之旅必光顧的攤位,另在台中市公園路玉市則同時有四位跑單幫業者供貨,當時單價多在幾千元,算是價美物廉,於是看畫工還可以就收下,這一波到4年前在民國97年突然急遽減少,最近幾年竟然在現貨市場絕跡。算一算總計竟然已收藏兩百餘件。



根據個人收藏經驗,民初名家彩繪瓷器有民初舊仿及現代新仿。


民初舊仿


要鑑賞民初名家彩繪瓷器,要先看畫工的好壞,風格是否符合?再看落款是否符合?不能只看釉色釉面是老件,就冒然認定是真品。原因是這些民初彩瓷名家在當時就有極高身價,民初在上流社會當送禮的貴重禮物,因此民初景德鎮專賣一般日常用瓷的紅店就開始仿製。所以在十幾年前就有這些舊仿瓷器出現在文物市場,同樣是民初老瓷器如何分辨真偽?首先真品畫工當然細緻流暢,仿製由工匠所畫較為匠氣,圖案較沒變化,多數是畫花鳥,看似畫得還可以,但落不同人款,畫工卻類似。其次落款及印款,民初彩瓷名家都是文人出生,具書法功力及詩文能力,會題與圖案相符題名,詩文書寫流暢,印款是以筆工整描繪出姓名或字號。文字若書寫拙劣的當然是當時工匠功力不足所仿,但有些書寫看起來似乎還可以,但題款往往只有四個字,又與圖案主題無關,而且都是簡單那幾句-永味清香千篇一律,印款總是畫個之印字了事,有藏拙及偷工減料之嫌。另外民初名家彩繪瓷器因身價不凡,所用素胎瓷器均嚴格挑選,甚至各名家都有專供的高檔素胎,造型優美,修胎工整,胎質細緻,釉面溫潤潔淨。反之有造型笨拙,修胎不工整,胎質粗鬆,釉面不瑩潤不潔淨,胎釉雖是民初特徵,也都要懷疑是舊仿品。



現代新仿


前幾年來市面上有一些畫工不佳,書寫拙劣的仿品在玉市出現,這些開門的低級仿品,稍微入門的玩家當然一眼就能看穿。但這幾年來竟然又出現影寫版仿品,粉彩真品彩料有厚度,筆觸有濃淡之分,這類影寫版仿品,畫面平淡沒有厚度,沒有濃淡的筆觸,用放大鏡檢視是畫面及詩文由印刷的網眼所構成。這類影寫版仿品在現貨市場當然騙不了行家,但個人在網拍初期卻上過當,7年前曾在網路搜尋到一套4件近代景德鎮彩繪名家瓷盤,要價不到萬元,覺得值得收藏。它是由真品拍攝製成,當然由照片看畫工落款都對,判斷只有真品及影寫版仿品兩種可能,但這些影寫版仿品特徵無法由照片看出來,於是詢問是手繪還是印刷?不過賣家表示專業不足無法分辨,於是不厭其煩告知其如何分辨影寫版?不料賣家扮豬吃老虎,表示還是看不懂,當時太躁進竟然大膽議價購入,當收件後打開看一眼就知道完了,是一文不值的影寫版仿品,最後斷然決定損失一半,以半價要求賣家回收,認賠了事。有了這次教訓,日後看到網拍民初名家彩繪瓷器,一定先向賣家確認是手繪還是印刷?告訴其如何分辨,若賣家無法確認就放棄,但仍有一次看上一件何許人冬雪圖水盂,經賣家確認手繪後再購買,不料收到檢視仍為影寫版仿品,經告知賣家取消交易退貨還錢。最近到鹿港拜訪二十幾年來常交流的老藏家,他興匆匆表示最近從一南部藏家交流到一件何許人畫山水冬雪圖文鎮,我心裡想會不會又是影寫版仿品?當他從保險櫃取出一看,果然是,問其進價,價位為3萬。我說畫工文字都符合其風格,但不是手繪的,他不相信,說彩料有厚度明顯浮出,不可能是印的。我說這幅構圖是由真品拍攝再印刷在瓷面,然後再上白色釉料雪景,不信以放大鏡檢視房舍及人物圖都是網眼所構成。他以放大鏡看過後,不得不承認現在大陸仿品技術騙過收藏瓷器已40年的他!我說這種東西在玉市開價最多千餘元,實際出價幾百就會賣。到玉市不一定買到老文物,有時看大陸仿製品技術及程度也會有收穫。


近年來有些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所仿造的高仿品,很容易讓初學誤判為真品。


1.看一件瓷畫作品與看紙、絹中國畫一樣,看的規律是:一字、二畫、三印章。對作偽畫瓷的高手來說,仿畫容易,仿字難,字是最難仿的,字不對,作品很難看真。其實,畫也是難仿到位的。一件名家之作,其功力是不言而喻的。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畫家的靈氣。而仿品,無論是字或畫都是有形而無神,或是連形都相差萬里,其真偽叫人一目了然。瓷畫家的印章亦各有特點,應細細揣摩。如王琦便使用西昌王琦四字三重疊空心篆體印,一時難以辨認,有的偽作品不識其意,糊亂塗寫,毫無層次,一看印章便知廬山真面目


2.民初老件瓷器胎質較堅緻,胎體的輕重一般較為適中,釉色帶青白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手去觸摸有滑順不留手感,並沒有新仿的澀手滯手感,這是老件瓷器才有的特徵。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反觀新仿的瓷器胎體比較輕薄或過重,釉薄無肥潤感,釉面光澤刺眼,成一種死硬的光感,缺乏柔溫的氣質。正因如此,偽作者往往在器表用化學藥物浸蝕,用細砂紙擦弄或用顏料塗抹,種種手法,只要細心觀察,亦不難發現。


3.繪瓷原料與原作亦有本質的區別。民國時很多繪瓷原料是礦物料,研磨精細,燒出後顏色鮮豔、厚重,層次感強、光澤度好,手觸細膩嫩滑。而現在仿品所用繪瓷原料多用化學配製料或代用品,粗劣不堪,燒出後粗糙無光澤,無鮮豔可言。色階平淡,沒有精神。


總之,作偽者或臨摹、或拼湊、或生造,千方百計將贗品打扮成原作,但只要細心揣摩,仔細分析,多看、多比,總不難找到其蛛絲馬跡的。



鑑定民初彩繪名家瓷器作品,要從以下幾個的特徵著手,要從造型、胎土底足、釉色釉面、色彩畫工及落款底款多方面來判斷,於是上手這對程意亭畫粉彩紫風細語花鳥圖觀音瓶詳加檢視:


1.造型:25公分,口徑8.1腹徑11.8 底足徑8.3公分,為觀音瓶造型,線條流暢。


2.胎土底足:胎土潔白細緻,器足規整,底部因長期使用,不澀相當順手。


3.釉色釉面:釉色稍微帶青白鴨蛋色,釉面平淨光潤,散發出溫潤柔和寶光,而非新仿之賊光。以放大鏡檢視釉面,有使用留下交錯不規則、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4.色彩畫工:粉彩色彩顏色鮮麗,雙鳥飛翔工筆細緻,生動傳神,枝幹樹葉採寫意畫法,層次分明,自然流暢,有名家格,符合程意亭特有花鳥圖彩繪風格。所繪圖案為相對方向相反,收藏文物一對比一件甚至兩件難得,原因為當初就製作一對的本就較少,再經過年代陳設使用,難免會損傷剩下單件,就算未損壞,後代分家產為求公平,也難免會兄弟各分一件,硬生生將原本成對的文物拆散。此對程意亭畫粉彩紫風細語花鳥圖觀音瓶為個人收藏民初名家彩瓷20幾年來所見第二對瓷瓶。


5.落款底款:行草題詩落款程意亭,字體俐落流暢,底部佩古齋印款字體工整,落款及印款均符合程意亭風格。辛未為1931年。



由以上各項綜合判斷,這對程意亭畫粉彩紫風細語花鳥圖觀音瓶造型線條流暢,釉色稍帶青白,散發溫潤柔和光澤,粉彩色彩顏色鮮麗,雙鳥飛翔工筆細緻傳神,紫藤花葉艷麗生動,具名家格。應為民初彩繪名家程意亭之精心繪製作品,若價格合理,應值得列入收藏。



於是詢問其價位?他表示這對是十幾年舊藏,現在已無法進到這種珠山八友開門貨色,今天還沒開市,為討個好彩頭開個市,就開個實價,讓您收藏。所開價格的確是以前舊價位,符合所預期,但比之前那對劉雨岑畫粉彩暖春圖瓶貴些,於是提出議價與之前同價位,他表示此對進價較高抱歉無法比照。最後以8折價成交。




景德鎮的製瓷業自清帝遜位進入民國以來,隨著御窯廠的倒閉,一批製瓷高手和知名藝人流入民間,瓷業生產稍有發展。當時有一批繪瓷名家他們不但本身具有良好的繪畫功底,而且善於吟詩作賦和書法,他們相約每逢月圓十五日聚首相互切磋畫藝,這便是近代景德鎮製瓷史上著名的“珠山八友”。雖然統稱八友,但是前後參加過這種雅集的共有10位,他們是王琦、王大凡、劉雨岑、程意亭、汪野亭、鄧碧珊、田鶴仙、徐仲南、畢伯濤和何許人。



程意亭生平及瓷畫鑒定


程意亭生於1895年,卒於1948年,享年54歲。17歲時就讀於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圖畫科,先師從潘勾宇、張曉耕研習花鳥畫,後到上海拜浙派花鳥畫家程瑤笙為師。20世紀30年代初,曾在浮梁縣立初級職業學校飾瓷科任教。程意亭工粉彩花鳥,一生勤奮,傳世作品較多。


筆墨()特徵


程意亭以小寫意筆法作花鳥畫,清新靈動,意趣高華,恬淡沖和,風格獨具。從程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程氏畫花鳥,多用勾描填色之法,講究骨法用筆,線條細潤勁挺,工整圓潤,剛柔相濟。特別是以“釘頭鼠尾”描法勾勒的花葉,行筆有繁有簡,有粗有細。而仿製品的勾勒多落筆隨意,收筆飄浮,凝澀枯竭,筆韻含蓄不足,少韌練之氣。



二是程氏畫鳥慣用工筆絲羽法,在勾勒的基礎上,用尖細的枯筆絲羽,再以色罩染,以求鳥的羽毛整體有厚度,工細入微,嚴謹精緻。而模仿品細膩不夠,層次缺少,工整者多板實僵硬,用工少者又顯單薄,絲羽之法難得要領。



三是程氏畫鳥頭部均較大,但鳥的形體卻很生動,有人問他是否合適,他說:“一幅花卉翎毛畫上的鳥,多半是作為主將出現,頭小就不威武,更難傳神。”而模仿品有的執意將鳥頭畫大,但大而無神,生搬硬套反而使鳥缺少靈性。



另外,程意亭花鳥畫的設色,也是鑒定其作品真偽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程氏所用顏料經過自己的漂研調配,色澤妍麗而不嬌媚,在填色時又能輕拂丹青,以薄為貴,呈現出特有的清麗娟秀,既有文人畫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筆重彩的豔麗,豔者無飄浮感,淡者也非蒼白無神,厚重淺淡之處,均以筆法皴擦染而成。二是填色工藝達到運用自如,駕輕就熟的程度。如程氏畫花多用胭脂紅洗染,濃淡相宜,過渡自然,顏色瑩潤;而填畫荷花卻著意淡雅,表現到赭色,既豐富畫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實。而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少冷暖過渡,特別是用色生硬,往往以色料堆填以求豔麗,鑒賞者用手觸摸有起棱之感。



如程氏粉彩瓷板畫《芳菲春風》,繪秋菊、秀石、竹籬、雙鳥,構圖疏朗,垂直挺立的菊花,與竹籬構成橫斜錯落的穿插之勢。籬下傲霜耐寒的菊花盛開,一黃一紫,相互映襯,作者以雙勾填彩,筆法精工細描,與細筆勾勒的黃色竹籬和青色秀石,營造出秋豔的韻味;白頭翁側首向下,對花生情,以工整精細之筆劃得生動靈巧,呼之欲出。作品嚴謹工秀,設色考究,濃淡層次自然,突破了一般花鳥畫媚世趨俗、煩瑣臃雜之弊端,表現出勃勃生機、親切面影,盡顯程氏花鳥畫之神采(參見書中533—579頁作品)


關於最後遺作的鑒定



程意亭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病逝時在其臥室記憶體有大量的白瓷板及宣紙畫稿,其長子程永建請劉雨岑先生在其完成畫作而未題款的《松鶴圖》瓷板畫上補款題雲:“先君諱意亭,畢生從事藝術,頗負聲譽,不幸慟於月之二十三日逝世,檢點遺物,僅存此瓷板而已,懇世伯劉雨岑代為題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謹志。”此乃對程意亭先生一生最後的紀錄。但由劉雨岑先生題款的《松鶴圖》瓷板畫有兩幅存世,並在不同收藏者手中,筆者多次與相關專家研究分析,此事難以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題識印款


程意亭作品題款有兩種字跡,一是程氏親筆所書,書體綿柔秀美,筆法穩健舒緩。程氏作品少見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意亭寫”、“程甫意亭寫”、“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筆”、“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寫于佩古齋”、“翥山程意亭寫於珠山佛印湖畔”等。



另一類是他人代書款,書體勁拔,格式工整,多詩詞。此類題款系民國時期景德鎮專事題款之人所為,此種字體在同時期其他瓷畫名家作品中也能見到。如同時期瓷畫家葉振嘉的作品上也是此種字體,從兩種題款比較中,可看到字體完全出自一人之手。民國時期,某些瓷畫家請人代寫款的現象時有出現,因此在鑒定程氏作品時,不能只從題款來判定,尤其是此類代書款作品,要多從其他各方面來鑒定其真偽。



程氏作品常見印款為:“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作者:劉楊 文章出處:"珠山八友”-江西美術出版社-耿寶昌、秦錫麟主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