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帶沁蝕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秋山圖嵌飾(7 4.8 0.9公分)

















下載網路-白玉蝠鹿鶴紋嵌飾-北京保利2011.10.23成交價¥34,500



白玉,橢圓形,中間弧起以多層次鏤雕一隻飛翔的蝙蝠和一隻鶴鳥回首與地上的一頭雄鹿對視,旁有一靈芝仙草,其後卷草鋪地,枝葉纏繞交錯,玉蝙蝠始見於明中晚期,盛行於清代,因“蝠”與“福”同音,故廣為民間所樂見,“鹿”又與“祿”同音,並成為當時常用的吉祥圖案之一。而鹿與鶴均為長壽動物,故此器極盡吉祥之圖案,並有福祿壽之含意;此時鹿紋與前期不同,鹿角以如意雲頭代替遼、金時代的“珍珠盤”角,和明代的枯枝角;短吻、細長頸、腳細短,鹿身肥壯並飾有“米”字紋,雖亦仿遼金時代玉器之多層次鏤雕,但構圖與神韻均不及遼、金時代玉器中的鹿、鶴紋寫實生動。 展覽:“臺灣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館,2005 出版:《山水堂藏玉——形神兼備》圖92


鶴鹿回春:鶴鹿與松樹。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故事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與祿、陸同音,鶴與合諧音,故有“**”同春之意(**指天地和東西南北),亦有富貴長壽之說。多見於玉插屏及玉牌子。






下載網路-元玉“鶴鹿同春”飾-8.5cm 7.2cm-清宮舊藏




青玉,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器正面弧凸,用多層鏤雕和陽線紋法琢製鶴鹿同春圖,背面中間凹進,外邊有一粗寬邊環。環外兩側,各有一小圓孔,可供較粗的繩索或帶穿結用。


此器紋圖中有雙鹿在自由自在的啄食,天空還有仙鶴飛翔,間綴松枝、靈芝草等吉祥樹草。鶴鹿同春圖,在宋元乃至明清藝術品常有所見,其含義是長命和官祿齊行並進之意。


主題紋飾為鹿鶴同春,並巧用褐色石皮點綴花葉。 鹿鶴同春,又叫“六合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是金元時期玉器常見主題。





下載網路-遼或金玉鏤雕雄鹿帶飾-4.7cm 6.5cm 2.1cm





15-274.一件明帶沁蝕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秋山圖嵌飾的收藏 (101.1.18)



賣家為南部藏家,三年前才開始網拍,除拍賣自己所藏,也幫一位老藏家出清舊藏。賣場有古玉及錢幣,以玉石為主,所拍玉件多數為雕工差玉質不佳的開門仿高古玉器,其起標價較低;少數較開門的明清件玉器,則起標價甚高。其經營形態為直接定出要賣售價,並在關於我中直接標明給予7天鑑賞期,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觀察其評價有150幾個正評,沒有任何負評,算是有信用的賣家。



(101.1.13)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白玉項目中,搜尋到其賣場在凌晨上架這件標題-早期白玉 嵌飾,由照片看為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秋山圖,器形為長方中帶圓,中間弧起以多層次鏤雕一隻鶴鳥回首與地上的一頭雄鹿對視,旁有一靈芝仙草,柞樹枝葉纏繞交錯。所雕紋飾表面可能是入土沁蝕,部分刻痕不清楚。器由柞樹、山石、鹿鶴組成秋山題材。秋山題材玉雕盛行于金、元。這一題材的玉器被後人稱作為“秋山玉”。此種玉鏤雕紋飾雖然為金、元末明初風格,但在民國早期及近代有大量鏤雕玉件仿造。



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未拍攝雕刻陰刻線條及皮殼等重點部位放大照片,無從判斷此玉飾之年代是否到元末明初?或者民國早期及近代所仿製。因其起標價定得不算高,並有鑑賞期,若是和闐玉材質,賣家起標價就願意賣,就值得購買。


於是就提問---您好!此件是和闐玉?是否入刀?若是不入刀的和闐玉,能否以起標價含運割愛結緣?謝謝!


當日下午獲得賣家回覆---你好! 此件因雕工保存問題,所以不敢保證料種,但可以七日鑑賞,起標價含運是可以的,謝謝提問。當晚結標匯款後第三日就收到。


首先判斷其玉種:


1.上手後手頭又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


2.再以美工刀在背面死角試劃,不入刀,表示硬度夠。


3.觀看玉佩表面為溫潤柔和的寶光,不是青海玉或俄玉,其經加工拋光完成後上蠟具有賊光,經盤玩反而帶澀,有久盤不潤情況。


4.青海玉過於通透,但密度小手頭較輕,硬度較低會入刀,久盤不潤。此件玉質溫潤,應為新疆和闐玉材質。


接著再詳加檢視,判斷新舊及年代:


.造型及紋飾:


此件器形為長方中帶圓,長7公分 4.8公分 0.9公分。中間弧起以多層次鏤雕一隻鶴鳥回首與地上的一頭雄鹿對視,間綴柞樹枝葉、靈芝草等吉祥樹草,雕工生動流暢。器由柞樹、山石、鹿鶴組成秋山題材。


秋山題材玉雕盛行于金、元。該器用立體鏤雕琢刻製成,畫面反映了鶴鹿在林中溪邊悠然自得的情景。這一題材的玉器被後人稱作為“秋山玉”。


鹿鶴同春,又叫“六合同春”。鹿與陸同音,鶴與合諧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故事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與“祿”同音,並成為當時常用的吉祥圖案之一。而鹿與鶴均為長壽動物,故此為極盡吉祥之圖案,並有福祿壽之含意,其含義是長命和官祿齊行並進之意,亦有富貴長壽之說。在宋元乃至明清藝術品所常見主題,多見於玉插屏及玉牌子。鹿鶴同春玉飾到明中晚期及清代,此時鹿紋與前期不同,鹿角以如意雲頭代替遼、金時代的“珍珠盤”角,和明代的枯枝角;短吻、細長頸、腳細短,鹿身肥壯並飾有“米”字紋,雖亦仿遼金時代玉器之多層次鏤雕,但構圖與神韻均不及遼、金時代玉器中的鹿、鶴紋寫實生動。


此件玉飾所雕紋飾所雕柞樹為金元常見,構圖也較像金元風格,不像明中至清風格。但其雕工神韻又不及遼、金寫實生動,且其鏤雕底層為平底,鏤空鋸痕為平形紋,不是遼金元時代玉器之多層次鏤雕,此較像明代鏤雕特徵。


.由工具痕跡:


1.以放大鏡檢視其鏤雕斷面痕跡:


古法鏤空雕均先以鑽桿將粗胚在線條交會處穿透對鑽很多孔,然後以線鋸拉絲透雕輪廓線條,會有明顯拉絲痕跡,細節不會拋光,其拉絲痕跡為在鏤雕斷面上,會留下許多拉絲平行線,斷面不會平整。


近代所製用電鑽,只見鑽孔痕跡不見拉絲痕跡,有時會有明顯鋸齒狀,這是鑽孔磨掉一半所形成,鏤雕斷面上因以電動鑽頭打磨,所以較平滑有螺旋痕,沒有拉絲平行線痕跡。


檢視此件符合以上特徵。在鏤空角落有鑽孔螺旋痕跡,鏤空線條斷面上拉絲痕跡,留下許多拉絲平行線,斷面不平整。


2.以放大鏡檢視其陰線雕痕: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雕工俐落,線條邊緣光滑,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是老件。


.由皮殼包漿:


放大鏡觀察其表面,老件表面有有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


近現代製品拋光是過於平整明亮的賊光,只有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此件表面有製作拋光後自然凹凸高低的皮殼,及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濃厚包漿,也有使用留下深淺不規則的磨損痕跡。


.沁色質變:


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若為元末明初玉件出土或傳世均有可能,此件帶沁蝕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秋山圖嵌飾,所雕紋飾表面部分刻痕不清楚,應是入土沁蝕造成。


.看背面工法:


宋遼金元明鏤雕製品,有佩飾及帶飾及嵌飾三種。若佩飾應雕雙面工;若帶飾一般有邊框,背部為平面,四周會有鼻穿孔,供繫在皮革帶上;若是嵌飾一般沒有邊框,雖無鼻穿孔,但背面會向內挖空。曾檢視一些不開門鏤雕玉件,這類均為背部是平面,且四周沒有鼻穿孔。其中有邊框背部為平面,其形制應為帶飾,卻沒有雕鼻穿孔;另一種沒有邊框,也沒有雕鼻穿孔,其形制應為嵌飾,但背面為平面,沒有向內挖空。這些都要存疑?後仿者可能只看到圖錄上玉件的正面圖片加以仿製,沒有背面照片致忽略原器背面工法差異;或許有實物加以參考,卻為偷工不依原器將背面加雕鼻穿孔或向內挖空。這類背部為平面,且四周沒有鼻穿孔鏤雕玉件,極可能是早期或近現代所仿?


以上純粹是依個人長期收藏經驗,檢視20幾年來所收鏤雕玉器,將開門及不開門予以分開,再將開門部分依宋遼金元明之年代排列。再逐一以放大鏡檢視皮殼包漿及工具痕跡,分析歸納後得到的初步結論,提供同好參考。特就教於對古玉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此玉件因外形為規整的長方中帶圓,背面有向內凹,應為嵌件,判斷可能為鑲玉如意之中間配件”吉子”。



整體評估:


綜合以上判斷,此件白玉鏤雕鹿鶴同春秋山圖嵌飾,玉質溫潤,鏤雕繁複,生動傳神,其鏤雕紋飾為元末明初風格。由部分表面帶嚴重沁蝕及濃厚皮殼包漿判斷,應為元末明初到代製品。若能以十幾年前舊價位收到明以前鏤雕玉件,算是中寶”撿漏”。特就教於對元明鏤雕古玉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