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玉雕虎紐押印(通高2.7公分 印面寬2.7公分 紐高0.9公分)


























印文翻轉







下載網路-元范文虎青玉虎鈕方形押印(2.7公分邊長3.5公分)


-1956年安徽安慶棋盤山范文虎墓出土,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范文虎青玉押印,為元代特賜尚書省右丞范文虎押印。1956 年在安慶市棋盤山范文虎夫婦磚室墓出土。范文虎原為南宋殿前副都指揮使知安慶府,後降元,官尚書省右丞。該墓室中有《壙志》載:“尚書省右丞商議樞密院事提調諸衛屯田通惠河漕運事范文虎之壙,大德五年(1301 年)六月吉日立”,大德九年(1305 年)范與妻陳氏合葬於此。押是古代文書契約上簽字或代替簽字的符號。范文虎押印,為元特賜。此印用青玉琢制,通高27 公分,邊寬35公分,紐高09公分。正方形,平頂,虎紐、虎背為絳黃色,以示虎的毛色,是為巧雕。虎為臥式,俯首盤尾,兩目向前平視,作捕食姿,形象生動逼真。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15-242.暑假北上文物之旅-4.一件元代玉雕虎紐押印的收藏(100.6.27)



中午在光華玉市向陳先生購得五件竹雕文物及十五件印石篆刻後,繼續在光華玉市瀏覽一遍無所獲。下午又到建國玉市一逛,情況則是天壤之別,早已改成封閉冷氣開放,讓逛玉市環境清涼,不再像以往熱氣全身不舒服。其擺設率是滿檔,來逛的買家也是摩肩接踵。不過逛了一圈,還是令人失望!建國玉市原先賣雜項本來就少,是正常現象,但既然是玉市,除了賣翠玉珠寶飾品外,總該有一些內行貨---古玉。在玉市我從不敢奢望可以看到高等級古玉,我對古玉要求等級並不算高,若是入清老件,玉質是和闐料,沒有白花、玉痕及損傷等瑕疵,雕工還可以,至於顏色偏青白或灰白都可以接受,當然最重要的價位要內行的批發價,而不是收藏價位。逛了一圈,沒有我要的較高檔品是正常的,但竟然沒有找到符合我的最低要求的玉器,能讓我拿起來上手,更甭說下手購買。倒是有幾攤後期來設攤的雜項骨董店業者,因臺灣景氣差,店面門可羅雀等無鳥,乾脆到玉市擺攤,找尋新客源。這次又見到幾個生的面孔,一問為原收藏者,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兩者所擺出都是開門老件,不過大部分是等級較低的貨色,連拿起來上手看都懶得。偶爾難得見到一、兩件中上等級文物,上手檢視後一問價位,都是收藏價,只能放棄議價,逛了一圈,空手而回。此次逛建國玉市,聽口音發現有許多大陸來台觀光客來逛,多數純粹觀光,只有少數具鑑識能力的行家們,在賣開門老件攤位仔細鑑賞品頭論足;也發現部分看似退休中年夫婦,在專賣仿古作舊的澳門攤位挑貨,所看的都是開門作舊新貨,像硃砂一買就一疊,讓人傻眼!原來是大陸作舊要來騙台灣人,現在卻反過來用來騙大陸來台觀光客。



決定北部文物之旅,在幾天前就與小謝連繫,表示週日要到北上到建國玉市,請其特地帶來我可能有興趣的較高檔宋遼金元中古玉件及戰漢高古玉件。中午逛完光華玉市,下午趕往建國玉市,大略逛了一圈並無所獲,再到其攤位,瀏覽一遍其攤上所擺玉件,並無中意的。再到攤位後方逐一鑑賞所特地帶來的較高檔貨色,總共看了幾件中古及高古玉器,只對其中兩件玉器留下深刻印象---一件出土生坑唐代帶褐色鐵鏽沁白玉鏤雕雲龍佩,水料玉質通透溫潤,雕工細緻生動傳神,龍身為立體圓雕,非一般扁平玉佩,但要價甚高,十幾萬元,只有放棄;第二件元代玉雕虎紐押印,虎鈕雕工工整古僕,印面高浮雕花押紋,雖然為青玉材質,但玉質溫潤,並為具元代押印特色的開門貨,要價與明清玉印相較,高一點而已,覺得值得列入收藏。於是再度上手詳細檢視:一、


1.首先判斷其玉種:


上手後手頭有重量感,表示密度較大,玉質溫潤,虎頭及身有巧雕帶褐色皮,應是和闐青玉籽玉。


2.再以放大鏡檢視工具痕跡,判斷新舊及年代:


古法以砣輪分段線條連成,慢工出細活邊緣光滑;新件只見連續長線,快速切割邊緣有崩裂情形。


檢視此件紋飾陰刻線條,線條邊緣光滑,其曲線是由短線條連成,由工具痕跡判斷應是古法砣輪雕琢,應非以電動快速工具製作新品。


3.檢視皮殼及包漿:


以放大鏡觀察玉件表面,若老件有製作拋光後凹凸高低的皮殼,有自然風化化學變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老件能觀察到深淺不規則的使用留下磨損痕跡;而新件只有明亮上蠟賊光,及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


檢視此件有製作拋光凹凸高低的老件皮殼,沒有新製品的同方向規則性拋光痕跡,有自然風化形成柔和寶光之包漿,且表面上老件應有的使用後所留下的深淺不規則磨損痕跡,且皮殼包漿濃厚,應有相當年代的老件玉雕。


4.造型及紋飾:


通高2.7公分 印面寬2.7公分 紐高0.9公分。正方形,虎頭、虎背巧雕留絳黃色皮,以示虎的毛色。虎為縮足俯臥,身軀圓滾,虎尾回收,兩目向前平視,狀似寫實,顯示出幼虎馴順的憨態,形象生動逼真。再看老虎背部上以兩條陰線來表示虎的特殊斑紋,此為遼金元風格,在大陸材料科學家"劉如水”所著---“中國古玉年代鑑別”指出,玉虎上若出現雙線虎斑紋應為遼金元之物。


此玉印與1956年安徽安慶棋盤山范文虎墓出土,現藏安徽省博物館的元范文虎青玉虎鈕方形押印(2.7公分邊長3.5公分)相當神似,應是元代玉印無誤。


此印面浮雕陽文的印押符號,沒有邊框,押印僅由撇、點構成,不知確實意義。


花押印,又稱署押印,它是起源于宋代,盛行於元代的一種私印,將個人姓名或字型大小經過草寫,改變成類似於圖案的符號。其最初的形態是南北朝時期的鳳尾書,又名“花書”。這種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還有使局外人不易識別和難以摹仿的作用。


5.由玉的顏色及沁色:一般再白的玉,經歲月空氣中風化及把玩手汗沁,均會留下帶黃顏色。元代玉印多數為出土,非傳世文物,多數會入沁。此件並無傳世帶黃情形,可能為青玉材質較深色,致看不出汗沁,也沒有任何入土沁色痕跡。若真是出土文物,則可能為乾坑出土未受沁。



整體評估:


綜合以上評估,此籽料青玉巧雕留黃皮,玉質溫潤,為和闐籽料材質,雕工細緻生動傳神。由造型及虎斑紋判斷


為元代製品。在目前和闐白玉高漲年代,質佳工好的玉器飛漲難找下,要價合理,應列入收藏。



詢問其年代?他表示從皮殼包漿濃厚和雕工看為元代開門貨。再詢問其實際售價最低優惠價要多少? 他表示買貴開貴,買低開低,此件進價較行情低,已開實價,最多只能依慣例八折價優惠。告知其平日慣例雖然單件8折價,兩件以上7折價,但上週六剛在臺中購入兩件漢玉,此件是您未帶去,否則玉印是我收藏專輯,定會列為優先購入項目,所以此件應列入同時購買的第三件,最後爽快以7折價成交。



回來後查古玉書籍及上網查元代玉虎押印相關圖錄,只在淑馨出版社邱福海著-古玉簡史第3冊盛漢至元-250頁找到元范文虎青玉虎鈕方形押印圖片,另在網路則只找到一張不甚清楚圖片。此出土元青玉虎鈕方形押印為元代特賜尚書省右丞范文虎,詳細加以比對,此玉印實物除尺寸較小外,其造型巧雕及紋飾均相當接近神似,如同一轍,其雕工細節修飾相當工整,不似一般民間工匠所製,有可能元代宮廷所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