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甲寅老池款竹雕留青江南春色圖三角型筆筒


(13.1公分 最大外徑7公分)

































 



15-220.一件清甲寅老池款竹雕留青江南春色圖三角型筆筒的收藏(100.3.20)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為南部的業餘的網拍賣家,表示為其長輩拍賣收藏文物。之前曾向其購入幾件老件竹木雕,不過其賣場都是竹木雕雜項新舊雜呈,由相片看大部分是未入清的早期作品或一二十年工藝品,偶而才有入清的竹木雕上拍。近年來累積評價已三百餘個,沒有任何負評,算優質賣家。其經營形態為直接定出要賣售價,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     


    


     (100.3.20)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竹器雕刻品項目中,看到這賣家在前一晚上所上拍的這件標題為---老竹雕江南春色筆筒尺寸,高13.2公分寬7公分。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竹雕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此件所拍照片雖不夠清晰,加上沒有拍攝所雕刻山水紋飾及斷面竹絲局部放大特寫照片,無法由雕刻痕跡及斷面的竹絲點突出情況,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但由照片畫面看,山水圖為傳統清代風格,以刀帶筆流暢俐落,所雕遠山近石及亭台樓閣樹木景物有韻味,加上留青已風化成褐黑色,判斷應有入清年代。於是提出議價,立即獲得同意。匯款後在(100.3.22)就收到。


上手逐一檢視判斷: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筆筒符合老件情況,包漿濃厚,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青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筆筒在表面帶棕黃帶紅色調,加上留青已風化成褐黑色,判斷應有清中期年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在雕刻凹處所留污垢相當陳年結實。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越久落差越大。清末可看出點突出,清中期以上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明末清初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竹絲的突出點明顯破裂情形。


     此件筆筒上下斷面,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竹絲的突出點為褐黑色,還未成半透明,只稍微破裂,以放大鏡觀察可看到竹肉中有如魚卵子分布其中,判斷年代約為清中期。


6.看構圖


     竹雕人物圖,明末清初以近景為構圖中心,人物佔畫面較大,可清晰看到人物表情,及身後枝葉細緻刻劃。清中期以後,只見人形。


     此件筆筒留青雕江南春色山水圖為傳統清代風格,其人物比起一般筆筒的人物似乎算小,不見人物五官,只見人形,判斷為清中期風格。


7.看技法


    雕刻技法年代越久越深,年代越近有越淺趨勢。


透雕---明末清初


高浮雕---明末清初


陷地雕---盛行清初至清中


淺浮雕及薄地陽文---明末清初


深雕---清中期


淺雕---清中晚


毛雕---清末


     此件留青江南春色圖筆筒,以刀帶筆流暢俐落,所雕遠山近石及亭台樓閣樹木景物有韻味,判斷應受清中早期竹雕名家周芝岩的以刀帶筆風格影響,所以年代應在清中期以後。


8.看造型:


     此筆筒高13.1公分 最大外徑7公分,屬於小型筆筒,器型為三角形相當罕見,到底是竹子本身種類就是三角形,還是找到畸形竹子則不得知?


     另外此筆筒為平底,並不像傳統明清代竹雕筆筒底部有三足突出。此種底部有三足突出的確是明清竹雕一般老件筆筒普遍作法。但不能說底部是平底非三足突出就不可能入清。在收藏竹雕近30年實際上手竹雕筆筒,的確有部分老件平底小型筆筒是年代是在清末民初之間,曾逐一檢視我所收藏60餘件竹雕筆筒,只有4件小型筆筒是平底,其中2件嘉道,2件清末。


9.落款:江南春色甲寅老池筆,行書飄逸,老池找不到出處?甲寅年若為清中期應為(17941854)


 


綜合判斷: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留青江南春色圖筆筒,以刀帶筆流暢俐落,所雕遠山近石及亭台樓閣樹木景物有韻味,依色皮包漿及斷面竹絲點判斷其製作年代應為清中期,以不到萬元價位能購得此清中期竹雕筆筒,算物超所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