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竹雕西廂記故事圖香筒(20.3公分   外徑5.4公分)




















15-218.一件清竹雕西廂記故事圖香筒的收藏(100.3.8)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為南部的業餘的網拍賣家,收藏紫砂壺及古民藝品近二十年的藏家。去年以來將早期所購藏的砂壺及古民藝品等,陸續在網拍釋出。評價才十幾個,沒有任何負評,算優質賣家。其經營形態為直接定出要賣售價,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提前結標成交。     


    


     (100.3.2)早上在每天上網拍搜尋,看到這賣家在前一晚上所上拍的這件標題為---早期竹雕仕女香筒。尺寸高20.3公分   外徑5.4公分。網路照片有解像力不足及色差和未拍攝到重點限制,古文物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竹雕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新舊及年代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要靠親自上手。此件所拍照片不夠清晰,加上沒有拍攝所雕刻人物局部放大特寫照片,無法由雕刻痕跡,據以判斷其新舊及年代。但由照片畫面看,仕女圖為傳統明清服飾風格,個別面貌雖看不清楚,但姿態神韻還可以,松樹松葉及太湖石景則稍嫌匠氣。於是提問---“請問長度及直徑各多少公分?能否煩請補拍人物局部特寫的放大照片供參考?”下午獲得回覆----“直徑約5公分 長約22公分, 本人是以簡易刊登只能貼一張照片,人物局部特寫的放大照片,請至關於我連結小弟部落格觀看會更清楚。於是進一步到其部落格觀看人物局部特寫的放大照片,覺得仕女圖的五官表情及衣飾雕工還算不錯,依棕黃色調看,可能是清中晚期製品,最少為早期作品。而所開價位為早期製品價位,值得一試,於是提出議價。賣家表示本身對竹雕文物並非所長,此為十幾年以物易物與同好交流來的,並不夠所議價位成本,經一番協商後成交。但賣家表示在外工作,此香筒放在老家,成交後要等(100.3.7)週一才能寄出,匯款後終於在(100.3.7)如期收到。


上手逐一檢視判斷:


1.看表面皮殼及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縱然上過干漆的老件竹雕,其表面干漆經過風化,包漿的光澤,也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外表干漆皮殼也會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若上干漆作舊新品則現出賊光,表面沒有任何磨擦痕跡。


    此筆筒符合老件情況,在各處留下因年代老化嚴重痕跡。


2.看表面色澤


        未上漆的老件表面色澤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為當初染色防腐處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摩挲,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習器物,因長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澤及光澤,在常磨擦與死角間會形成濃淡之分,且中間有的過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澤會比凹陷部分深。


     上干漆的老件表面色澤,表面比未上漆閃亮,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其與新上漆染色不同處,在於老上漆表面經長期風化及使用磨損,多少會在較凸出部分磨損,造成漆色較淺薄或脫漆情形,嚴重的形成斑駁不一。


        新仿的是新上漆染色,顯得不自然,色澤一致,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這些上漆作舊新仿品,表面顏色會因硬度密度大,漆料不易附著而較薄,色澤較淺,漆料會堆積在陰刻凹陷部分,形成較深色澤。


    竹雕一般年代越久色澤越深,明末---褐黑或褐紅、清初---棕紅、青中---棕黃、清末---淺棕黃


    此香筒在浮雕部分帶棕黃色調,判斷應為清中晚期年代。


3.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竹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4.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在雕刻凹處所留污垢相當陳年結實。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絲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經上百年以上風化,熱漲冷縮及濕度變化,竹肉收縮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相當明顯,越久落差越大,竹絲的突出點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筆筒及臂擱斷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會露胎可供研判。上干漆老件的斷面,表面雖為雖為干漆隔絕,未受濕度變化影響,但仍受熱漲冷縮影響,竹肉收縮會大於竹絲,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上,只是點突出特徵會小於未上漆。


      新仿竹雕斷面無污垢,未受長期風化,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在同一平面,並無突出情形,竹絲的斷面的點顏色較淺,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此件竹製香筒上下斷面,已為酸枝紅木鑲住,無法以肉眼觀察到竹絲斷面,而酸枝紅木應是近代改鑲。


 6.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會較浮出,竹肉會收縮成條狀溝槽。


       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 ,竹絲斷面的點與竹肉平,外露的側面竹絲與竹肉平。


     此件雕刻凹面色調與表面一樣呈棕黃色,竹絲斷面的點突出竹肉,外露的側面竹絲較浮出,竹肉收縮成條狀溝槽。


 7.看構圖


     竹雕人物圖,明末清初以近景為構圖中心,人物佔畫面較大,可清晰看到人物表情,及身後枝葉細緻刻劃。清中期以後,只見人形。


     此件香筒透雕西廂記故事圖人物比起一般筆筒的人物似乎算不小,可見人物五官表情,但仍不能據以認定是明末清初年代,因香筒的人物常較大些。


     此仕女圖的五官表情及衣飾雕工算細緻,姿態生動傳神富神韻,雖為明末清初風格。但由竹雕松葉為較細緻扇型,應為清中晚期嘉道以後特徵。竹雕松葉有一定的時代風格演變,明末清初為圓形車輪狀,清早期至清中為橢圓形車輪狀,清中晚期為較細緻扇型。


8.看技法


    雕刻技法年代越久越深,年代越近有越淺趨勢。


透雕---明末清初


高浮雕---明末清初


陷地雕---盛行清初至清中


淺浮雕及薄地陽文---明末清初


深雕---清中期


淺雕---清中晚


毛雕---清末


     此件竹雕西廂記故事圖香筒,雖為鏤雕,但鏤空並不通透,判斷其年代應為香筒流行尾聲。


 


     由以上綜合判斷此香筒,其製作年代應為清中晚期,所浮雕仕女圖的五官表情及衣飾雕工算細緻,姿態生動傳神,松樹松葉及太湖石景雖稍嫌匠氣,以早期價位能購得此清中晚期竹雕香筒,算物超所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