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銅力士像(17.2公分)
































15-141.一件BR161?鎏金銅力士像的收藏(99.7.17)


 


          目前有許多收藏家,因個人經濟問題,或收藏到一定量或玩了一段時間想脫手變現,到玉市擺攤,或利用網拍釋出藏品。此次帶紅沁白玉雕辟邪的賣家李先生,原先就是古玉藏家,十幾年來就是玉市常客,常在玉市見到其身影,不過雖常見面,只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去年年初他從電信局科長職務退休,開始其玉市擺攤玩票性質。每週六上午我到其攤位,他還未擺設完玉件,就聚了很多同好及同業在其攤位周邊看貨。由於目前文物市場白玉價位高漲,而他從20幾年前就開始收藏古玉小品,當時進價相對較低,所以有不少同業當場跟他買進有價差利潤的生意貨。其所展示以古玉小品為主,有玉佩及玉印等,不過等級大部分是屬中下,偶爾有中上等級,只買過幾件古玉小品,未曾見過較精等級古玉。他為人隨和有禮貌,開價實在,能打九折已是極限,這一年來,每週玉市文物之旅,都會到他攤位看貨。曾私下詢問過其收藏近20年,手上應有等級較高古玉,他並未否認,還表示總要留下幾件自己把玩吧!現在景氣差,等級高是賣不出好的價位,而且目前剛退休並不缺錢。


   


          (99.7.17)週六玉市文物之旅來到其攤位,早已有幾個業者在圍繞在其攤位尋寶鑑賞,大致瀏覽其桌面所陳列古玉,大多數是之前見過,少數未見過,也沒有值得上手後再詢問其價位的。於是問其還有沒有擺出來的?他從其行李袋拿出此件鎏金銅力士像,上手加以仔細檢視,力士像表現出糾糾武夫的生動形態,頭戴冠,裸上身,腰繫戰裙迎風而立。由肌肉強烈的變化, 可見緊繃情緒、蓄勢待發的動態,青筋暴出肌肉緊繃,鑽眉瞪眼,誇張大口和撐大的五指。也就是渾身肌腱筋骨凹凸張馳的適度誇張,把力士征服一切強敵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淋漓盡致。全身銅鎏金,金色十足華麗,鎏金品相相當完整,僅少部凸出磨損脫落。


    


          唐代鎏金銅佛造像較魏晉南北朝更為華麗、豐滿, 也更重視細節, 做工精緻, 實現美學的規範, 力士的造像較佛與菩薩的造像符合人格化的特質, 充滿了精神與力量, 從造像中彷彿能體會感情。


    


            力士像盛行於唐代佛教造像,唐代塑像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加二力士的七身一鋪或九身一鋪的組合。天王與力士原是佛教中的護法神,古人將它放入墓葬中來鎮墓壓邪,保護墓主人。一般為身著鎧甲,腳踏小鬼的唐代武士形象,表現出英武豪邁、威鎮邪惡的氣勢。在唐代銅多用來製作銅鏡、造像,天王及力士形象多為陶質,使用鎏金銅的天王及力士像是十分罕見的。


 


             曾在現貨市場見過唐代鎏金銅力士像,均為小型不到十公分,雕工簡陋。此件高17.2公分相對高,可以想像原與之搭配的主尊是屬較大佛像。此鎏金銅力士像雕工細緻生動傳神,遠超過所曾見過任何圖錄,會不會後代明清所製作?但印象中天王及力士像盛行於唐代佛教造像,此後在佛教造像就消失未再出現。會不會近現代新仿?詳細檢視此鎏金成色十足為傳統古法鎏金,表面已有自然磨損脫落露銅胎生銅綠情況,應該不可能近現代新仿。再看底部及內部銅胎已經陳年氧化成銅紅,再生成斑駁的濃豔銅綠,此種在銅紅底部再生成銅綠,在實務經驗上,非明清年代銅器所能形成,根據經驗在唐宋銅器才有此銅紅銅綠情況。再以指甲試摳綠鏽,相當堅固不易去除,以鼻子聞則沒有味道。若是作舊假綠鏽,其綠鏽較淺淡,整片色澤一致沒有深淺,以指甲試摳綠鏽很容易去除,以鼻子聞則有硫酸味道。


 


           此件鎏金銅力士像依以上特徵判斷,不可能近現代新仿,而明清佛教造像又無天王及力士像,就只有可能是唐代造像,由其造型及工藝水準有唐代風格,再由底部及內部銅胎已經陳年氧化成銅紅,再生成斑駁的濃豔銅綠風化情形,印證其年代有到唐代,此件鎏金銅力士像有極大可能是唐代精品。雖然有可能是唐代,但為減低風險,只能保守以清代鎏金銅佛價位來評估,若要價為清代價位即應列入收藏。


     


           於是詢問其來源,表示以前所收舊藏,上一手為單幫客,根據對方說法為從陜西收到。再問年代,表示是唐代風格,但不敢肯定,最少是入清百年以上文物。問其要價,為清代鎏金銅佛老行情,覺得合理,值得一試,於是依其慣例以最低9折價成交。


 


           回家找出佛像相關書籍均未找到類似鎏金銅的天王力士像,上網找鎏金銅的天王力士像圖片,亦無所獲。至於其年代是否到唐?特就教於對唐代造像學有專精的先進,不吝提供鑑定意見。


 


 


 


中國金銅佛造像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動的佛教造像,間或亦指鍍金錘像。包括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諸天等形象。在中國大體上是伴隨著佛寺的興盛而發達的,多供養在宮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較早。在中國佛教初傳期多稱金人,其後亦稱金泥銅像。現存的中國金銅佛造像,包括傳世品和出土文物兩大類,其中有些還作為中國早期佛像遺品的代表而聞名。部分精品早年已被盜往國外。


           隋代金銅佛造像 遺存較少,多有向唐代造像過渡的特點。兩肩寬厚,胸部隆起,面相飽滿,著褒衣博帶式佛裝。上身比例略大,形體缺少變化。開皇四年(584)董欽造阿彌陀佛像(現藏西安市文管處),為一佛、二菩薩、二力士,各有光背,還有博山爐和二獅子。開皇十三年阿彌陀佛像(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採用簡潔的圓刀手法,像後配以雙樹金銅佛造像。


 


          金铜佛造像的衰落,唐代以後,中國佛教史上出現了以建立宗派,傳譯佛經,發展寺院經濟為主的新階段。單純的金、石佛造像較前減少。木雕、鑄鐵佛造像漸次流行。儘管如此,現存唐代金銅佛造像,仍不乏造型精美、身肢婀娜的實例。19731984年,陝西臨潼紙李和邢家村,先後出土兩批鎏金銅佛像,總數達579,其中唐造像占相當比重。這批佛像以身肢扭曲的觀音菩薩立像為大宗,通行蓮枝與四足方座相結合的座式,光背鏤空,有的作背屏式;菩提樹形七佛造像有多例。以上佛像均形體豐滿多姿,雕鏤精工,反映了唐代雕塑藝術的水準。


引自---百度百科


 


 


唐代佛教雕塑的人物造型


   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要在中國社會傳播發展,必須取得統治者的支持,也要能為老百姓接受,於是就有了佛教與社會交流和適應的問題。 佛教造像既是宗教的宣傳品,也是帝王權貴的意念所在。 它通過雕刻家之手把踺陀羅和摩揭陀兩個地方的造像藝術中國化,雖然這些造像的宗教氣氛非常濃郁,但其造型基礎無論如何也脫離不了現實的人,寫實的因素畢竟處於主導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社會現實的一種藝術概括,是一個封建王朝的本質與功能的形象化的表現。


唐代塑像人物造型
    唐代塑像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加二力士的七身一鋪或九身一鋪的組合,塑像風格一改北朝時期的秀骨清象”,面部健康豐滿,精神煥發,衣褶流暢,體態神情各不相同。
  唐代雕塑最引人注目的是兩身大佛像的出現,最足以體現國力昌盛的大唐精神。一為武則天延載二年(西元695)完成的北大像,33,一為開元年間的南大像,26,均為善跏座的彌勒佛像,豐腴的面部,莊靜的神態,高大雄健的體魄,基本上保持了盛唐的原貌。
  唐代的天王、力士像多是精力飽滿,身軀雄健的赳赳武夫,龍門322窟的域式天王像、194窟的力士像,外表和性格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菩薩的形象更為豐富,天龍山205窟菩薩,雖肢體已殘,但從自然傾斜的姿態,仍顯示出一種柔姿綽態。龍門45號窟盛唐菩薩是尊極精美的傑作,優雅地站立著,頭部斜傾微仰,身體作“S”三道彎式,鳳眼半閉,唇角帶著微笑,左臂高舉,右下垂,衣褶精細流利。這些女性化菩薩,曲眉豐頰,肢體肥胖,反映唐代尚腴的審美風尚。菩薩的女性化,迎合了唐代世俗化的傾向。唐代佛教雕塑人物中世俗化傾向便是較之歷代雕塑最大的不同。這種文化和藝術理想上的不同直接反映在藝術造型上。
  除菩薩之外,還有僧尼造像。其形態比較雄偉,不像菩薩端秀柔弱,其程式化傾向的程度比佛像少,不如佛像那樣受西方影響,而與實際形體比較接近,面容和衣褶都很寫實。唐代佛教雕塑較之前代技法上面更加成熟,人物動作更加自如,較之前代,在造型上更強調精神,當然有主觀的人性精神,也有佛性精神上的昇華。在雕塑線條的運用上,也比前代更細緻入微,擺脫了粗獷古拙,而形成了集樸拙、秀靈、穩重、人性世俗為一體的唐代佛教雕塑造型特點。不再為造像而造像,走上了更加廣闊、靈動的藝術空間




(作者---馬銀芳: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藝術設計系)


引自---全刊雜誌賞析網


 


 


仿古銹的五花八門


       偽倣品上銹是現代青銅倣古工藝中非常關鍵的一道工序,銹蝕倣造的相似程度,直接決定倣造是否成功。所以倣造者就要用各種方法來倣古銹。筆者經過長期的觀察,將常見的做法歸為以下幾種:


    1.“種植銹:將酸、鹼、鹽等各種化學藥品摻和金屬粉塗抹到倣品表面,然後再埋到土裏來種植偽銹。


    2.“膠著銹:用膠水、松香、白芨漿、清漆等膠狀物調配各種礦石粉、顏料,塗抹到銅器上。或從別的古銅器上取下真銹拌入清漆或膠水中塗抹到倣古銅器上。


    3.“燒熔銹:將調製好的礦物顏料在銅器表面燒熔,這些被熔化的顏料在降溫後凝固在銅器的表面。


    4.“電鍍銹:用類似工業中金屬表面電鍍技術在銅器表面鍍水銀皮黑漆古等皮殼。


    5.將動物尿液、糞便或農用化肥與泥土摻和,塗抹到倣品表面後埋到土裏。


    6.“移植銹:將古銅器上的古銹移植或鑲嵌到倣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種方法組合作銹。


          儘管作假銹的方法五花八門,但不外乎分物理上銹、化學上銹兩類方法。但這種年輕的新銹與古銅銹存在根本的區別,如果用顯微鏡或其他儀器來分析,區別會更明顯。鑒別對策更勝一籌。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花樣百齣的倣品,很多收藏者都不知道如何應對,針對以上歸納的常見作偽方法,筆者通過長期的實驗,也總結出一些實用,僅供收藏者參考。


1.用針尖刺紮銅銹部位,古銅銹非常堅硬難以刺入,而那些用膠水製作的偽銹不但容易刺入,鬆開手後針會被偽銹含住掉不下來。對於古銅器上那些修補過的部位用這種方法鑒定也很有效。


 2.在鑒定銅器的銹蝕時,最好取一些試樣下來,用高溫熱針燒灼,或將試樣直接用火燒,古銅銹一般不易燃燒,銹結晶在高溫下會發出炸裂的聲音。用樹脂或膠水製造的偽銹在高溫下會熔化、燃燒,並且冒煙,能聞到各種膠水味兒或燒塑膠味兒等刺鼻的氣味。放大鏡觀察,被熱針燙過的部位,會發現那些膠狀物被熔化後又凝固,根據熱針的形狀形成一個半圓槽。真正的古銅銹是天然生長的礦物結晶,在高溫下它既不會熔化,也不易燃燒,更不會有酸味兒或其他異味兒。


 3.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將銅器表面的銅銹取一塊,觀察銅銹下麵露出的皮殼,偽銹下面露出的直接是銅色。古銅銹下面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銀白色的氧化膜。


 4.用煙熏銅器表面或顏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紅色的氧化層,往往這種氧化層沒有光澤。需要用棉布、毛毯或椴木木炭拋光,也有用拋光玉器的滾筒機械拋光。這類作偽的氧化層的突起部位光亮,凹陷的部位灰暗。用乾燥的硬布等物品在銅銹表面快速摩擦,使其表面發熱後,嗅其味道,有些偽銹會發出松香味兒、塑膠味兒、油漆味兒或其他如502膠水等異味兒。
5.
用珠寶鑒定中的第三代查爾斯濾色鏡來鑒定銅銹非常有效,所有的古銅銹在濾鏡下都不會變色。用那些綠色、藍色的化學顏料做的各種偽銹,在濾色鏡下多數會變成紅色。特別是用琺瑯彩釉料在低溫下燒成的假銹,這種偽銹既不怕火也不怕水,用熱針、水都不管用。但因為琺瑯釉料中的藍色含鈷,所以在第三代查爾斯濾色鏡它的藍色或綠色會變成紅色。


 6.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如果銅銹是透明的結晶銹,我們可以取下一塊放在熱水裏,如果遇到水後能溶化的,就有可能是這幾種偽銹。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試青銅器銹的味道,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他結晶狀的偽銹有時是苦的或鹹的,而真正的古銅銹幾乎沒有味道。筆者認為有些偽銹有毒,最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將水噴灑到銅銹上,觀察銅銹的親水程度,古銅銹是親水的,那些用油漆、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
7.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銹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銹和老銅銹有很大差別。


引自---中國經濟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