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竹浮雕雙龍波濤翻騰圖臂擱





 



 



 



 



 



 



 



 


 


自網拍下載---浮雕雙龍圖竹臂擱



 





 



 




 




 




 




 


 



 


 



 





 


 



一件清中期竹浮雕雙龍波濤翻騰圖臂擱的收藏(98.7.21)


 


          此賣家賣場所上架大多是日本精緻的茶道文物,經詢問這些都是自己跑單幫到日本尋找,偶爾也會收到中國文物。賣場的日本的茶具文物都很精緻,要價不低,但看其評價成交記錄還不錯。


 


          此竹浮雕雙龍波濤翻騰圖臂擱約一個月前所上架,是其賣場中少數的中國文物,開價不到萬元,比賣場其他有落款的日本茶則還低。所拍攝照片在網拍賣家中算較清楚,提供張數較多較兼顧文物各角度細節。但網拍照片畫面太小、解像力不足、及螢幕色差等限制,跟實際上手還是有很大差別。由相片看此臂擱浮雕雙龍圖雕工不錯,色皮褐紅包漿濃厚,其正面雕刻凹處及背面竹黃被歲月自然污垢所掩蓋,但因畫面較小、解像力不足無法放大觀察,及未拍攝判斷年代重要依據---斷面,另外不知色差是否嚴重?所以無法由照片判斷其確切年代,但初步認為應有清中期。若係清中期此等級佳的浮雕臂擱應有兩萬行情,要價不到萬元應算便宜,可是經十日一輪,到第三輪自動上架,仍未見有買家有議價或詢問。


 


          在同時也追蹤留意另外一件晚清書畫篆刻大家的竹刻詩文臂擱,看詩文隸書及落款是符合其風格,看包漿及顏色應是老件有到代,要價一萬,經十日一輪,到第三輪自動上架,也仍未見有買家有議價或詢問。判斷應是落款”XXX中書字有關,因買家看到即認定是後人以其所書墨寶為本所雕刻,若為其所刻會落不會落字。


 


          於是同時對兩件竹雕背擱提出議價,表示是雕工不錯的開門老臂擱,可惜上拍已一段時日仍未找到有緣人。應該是近來全球金融風暴,造成景氣低迷,整體購買力下降,屬於可有可無的奢侈品文物市場買家更是裹足不前。此臂擱我有興趣,能否以優惠價含運xxxx元割愛結緣?對於xxx書款竹臂擱因認為不可能是其親刻,若由時人或民初後刻較為可能,其價位在一萬上下行情,把此非其親刻看法告知賣家,然後大幅殺價,但回覆此臂擱已有多人列入追蹤,只願八折優惠。


 


           至於此件竹浮雕雙龍圖臂擱,雙龍構圖紋飾少有,雕工傳神生龍活現,色皮褐紅包漿濃厚,個人判斷應有清中期。若係清中期此等級佳的浮雕臂擱應有兩萬行情,要價不到萬元應算便宜,但網路有其風險,以七折提出議價,獲得表示此為舊藏已賠錢起標,願再賠本以約8.5折結緣回覆。


 


          兩件回覆要價接近,若xxxx書款竹刻詩文臂擱是其所刻,當然較值得收藏,問題是微乎其微,由時人或民初後刻較為可能,其價位在一萬上下行情。而竹浮雕雙龍圖臂擱,雙龍構圖紋飾少有,雕工傳神生龍活現,色皮褐紅包漿濃厚,個人判斷應有清中期,若係清中期此等級佳的浮雕臂擱應有兩萬行情。於是決定選擇此竹浮雕雙龍圖臂擱,再度提出議價,以含運去掉尾數取整數成交。


 


          匯款後翌日上午即收到,打開一看符合原先所預期的。詳加檢視:


1. 看其色皮是褐紅色為清中期開門色澤。


2. 其正面雕刻凹處及背面竹黃被歲月自然污垢所掩蓋,為使用年代久遠的開門老件。


3.斷面露出竹絲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處有露胎可供研判,以放大鏡檢視其竹絲,竹絲的點狀明顯突出,但還未成破裂狀,可看到竹肉中有明顯如魚卵子分布其中,根據個人獨到的竹雕經驗判斷---這是清中期竹雕才有的特徵。


4. 浮雕雙龍圖雕工細緻傳神,波濤翻騰生龍活現,鬃毛及鱗片刻劃工整細緻,眼珠還以黑色鑲嵌,波濤洶湧。龍紋構圖紋飾在竹木牙角雕文物中少有,在清宮牙雕及明紫檀筆筒還可見到,在竹雕則僅在明末竹透雕香筒可見到螭龍紋,但一般的龍紋,在實物及所見到圖錄,則印象中絕無僅有。可能是明清兩代嚴格限制龍紋使用有關,五爪龍紋當然只限於皇室使用,三、四爪龍紋也限制於皇親國戚使用,尋常百姓不得擅用。宮中造辦處均以較稀有珍貴的牙角製作文房用品,少有竹製用品,而善用竹器製作文房用品的民間,又不得擅刻龍紋,因此造成傳世竹雕製品看不到龍紋紋飾吧!


5.此臂擱背面四個角落留有凸出點當支撐,相當別緻少見。在收藏竹雕文物二十幾年來,共收到60幾件背擱中,只有兩件級數較高的名家背擱有此種作法,一件是明黃中款竹刻詩文臂擱,另一件是清中期雲亭款(嚴煜)竹刻山水人物圖臂擱,可見此為清中期以上之工法,此細緻工法也表示當初製作此臂擱時是相當慎重其事。


         綜合以上判斷,此件為清中期龍紋構圖紋飾相當稀有,雕工細緻傳神的竹雕背擱精品,此等龍紋構圖紋飾為可遇而不可求,若現貨市場看到二萬元也應下手,如今在網拍竟然以萬元以下就到手,真是物超所值撿到便宜。


   


           一般同好收藏文物對文物保養分成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是要求將文物保留維持原狀,不能絲毫破壞原先外表歲月痕跡,要看其外表長期留下來自然風化情況。另外一種是務必將文物以人工整理乾淨,再加以盤玩,使其質表面更溫潤,顏色更漂亮。各有合理原因,並無高下之分。


       


            我個人一向主張第二種玩法清理乾淨,原因為:


1.文物收藏是要經常上手把玩的,不是博物館擺放在櫥窗內供著,所以為了上手衛生健康著眼,當然要整理乾淨。


2.文物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將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將細緻雕刻掩蓋,只有將污垢清除,才能看到原先雕刻的細緻。


3.此等污垢有的掩蓋住雕刻落款處,或重要判斷年代部位,如竹雕斷面,不去除污垢無從判斷落款是原刻或後加,也無從由斷面竹絲點判斷竹雕年代。


4.根據長年經驗,有些污垢並非歲月自然留下,而是仿古作舊,或是為掩蓋曾損傷修補痕跡,不去除污垢,無從發現真相。


5.常有同好有似是而非的說法,把外表污垢清乾淨,會讓人誤以為是新的東西。這實在是可笑的理由,這文物若本來就有年代,怎麼清乾淨恢復原來製作時情況,怎會變新的,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新品仿古,將外表人為作舊去除,就原形畢露了。至於若原先就是老件,行家是從各方面去鑑別,並不是從污垢之有無。若是業者當然要保留原先狀況,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在上面比較好賣,能符合不同需求的買家需要。


 


         因此當我收到一件老件竹雕,一定先想辦法將外表污垢清理乾淨,因為個人認為如將外表污垢去除,才能回歸欣賞到原先的細微雕工紋飾,而且也是為了上手健康衛生考量。另外就是從雕刻痕跡及斷面判斷年代。


 


          竹木牙角雕經百年傳世使用,常在表面留下污垢,堆積在雕刻深處,使原先細微雕刻被掩蓋看不清楚,此背擱亦不例外。但此背擱整體褐紅色皮殼包漿難得濃厚完整,心想若經整理乾淨,將ㄧ併去除難得完整包漿,若留下來可當清中期歲月留下痕跡的標準器。但又看到污垢掩蓋細節雕工處,以及覆蓋斷面,要看清楚原先細緻的雕工及看出斷面竹絲點明顯凸出的風化情況,則勢在必行。陷入兩難,最後還是毅然決定清除污垢,於是以含蠟具有清潔及保養兩種功能的碧麗珠噴灑 ,再用牙刷來回清洗,細節部份鬃毛及鱗片則以細針將其間污垢慢慢逐一挑除,最後再以含蠟成分較高的碧麗珠噴灑給予一層保護,然後以乾淨毛巾擦乾,整個背擱煥然一新,鬃毛及鱗片及波濤都清清楚楚,不過難得濃厚的包漿光澤ㄧ併去除。只好以豬鬃毛刷慢慢來回刷動,讓豬鬃毛的油脂沁入竹雕表面,使皮色逐漸恢復了褐紅色澤,不過要形成包漿光澤,還要靠長期的上手把玩,是速成不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