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紫檀刻董其昌行草詩文書卷臂擱




































15-76.一件清紫檀刻董其昌行草詩文書卷臂擱的收藏(99.1.31)


 


        此北部女性賣家自稱拍賣長輩所留下的收藏,幾年前就開始網拍文物,是(xx的收藏)的低價起標賣場的元老,其賣場為各式各樣的文物,有文房雜項、古玉、瓷器等,拍品為老件,偶有等級較高文物。其經營形態是以低價起標,不標示回答年代新舊,號稱標多少賣多少,不退不換。所拍攝照片在網拍賣家中算較清楚,提供張數較多較兼顧文物各角度細節。近年來網拍中出現一窩蜂(xx的收藏)的低價起標賣場,其拍品良莠不齊,其身份是否真晚輩?還是骨董業者假冒,到底有無護盤實在很難分辨。此賣家經營多年,在網拍低價起標文物,根據我長期觀察,由買家評價口碑為優質賣家,曾多次看到心動文物在其賣場上拍,而參與競標,均不敢追高而無斬獲。


 


         這件清紫檀刻董其昌行草詩文書卷臂擱在(99.1.26)早上架後,當日上午在每天上網拍搜尋文房百寶項目中就發現。從照片看行草詩文雕刻流暢,外表風化褐黑帶紅顏面及牛毛紋收縮情形,判決似乎是老件,但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無法由照片查看陰刻凹陷局部特寫,觀察風化情形,判斷其確切新舊及年代。但看書卷臂擱小巧別緻,行草詩文雕刻流暢,列入追蹤名單。


     


        坊間很多傳世落名人款竹木雕筆筒、臂擱及文鎮,到底是否其本人作品?一直困擾著同好,賣家當然會以落甚麼人的款,就當作其作品先高價求售,但藏家則不能被當冤大頭。如何判斷是否其本人作品?在此提供個人看法,供竹木雕文物同好參考,就教於先進,不吝提供意見。


1.” XXX” XXX書並刻”:


        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如不符合則應排除是本人雕刻真品。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則為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可能是同年代所仿造。大凡名家在世時就已成名,具有相當市場行情,為不肖業者仿造對象,這古今皆然。


B.若此名家歷史記載僅為書畫家,並無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很可能是仿品。


 


2.僅落姓名款”XXX”:


        一樣與上述程序進行檢視驗證,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木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則為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


B.若查證歷史記載,此名家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與以上1.” XXX”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字;或者其竹木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畫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畫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此種竹木雕仍有其收藏價值,其行情要看其年代及雕刻功力和品相好壞而定。


 


3.”XXX”XXX:


         一樣與2上述程序進行檢視驗證,要先查證歷史記載,其是否會篆刻或竹雕記載?


A.若有此記載,再看其竹絲斷面的點突出及其他微觀證據,判斷其年代是否與此名家活動期間符合?若年代符合,再確認其落款雕刻深處是否與其竹木雕皮殼及色皮一致?若一致為則原刻款非後加款,再找到其標準款及標準器作品風格加以比對,若款式或風格及功力差異太大,仍應排除為本人雕刻真品。不過與2不同者,此種會篆刻之書畫名家之竹木雕作品,一般均會落” XXX” XXX書並刻或僅落姓名款”XXX”,傳世文物是否有名家僅落”XXX”XXX款之先例,是值得存疑的”?


B.若查證歷史記載,此名家僅為書畫家,並沒有會篆刻或竹雕記載,則此件雖極可能不是其雕刻,與以上1.” XXX” XXX書並刻不同的是,它並未落字;或者檢視竹雕文物年代與此名家活動年代並不符合,但在文物鑑定也應不算是仿品。原因是由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畫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書畫作品進行臨摹雕刻,古今皆視為常態可以接受。亦有可能書畫家直接將書畫圖稿寫畫在竹木上,再交由習於竹木雕刻者下刀。此種竹雕仍有其收藏價值,其行情要看其年代及雕刻功力和品相好壞而定。


    


         此件紫檀刻董其昌行草詩文書卷臂擱屬第2項,此件雖落董其昌款,但絕不能認為是其所雕刻。原因在於董其昌雖是明末時期書法、繪畫的大家,但並未記載其會篆刻,為明末董其昌本人雕刻真品應不可能,較可能為後代喜歡其書法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作品進行臨摹雕刻,但到底是清代或民初,還是近現代製品? 當然還是要以較保守價位下標,才能避免風險。


 


         終於等到(99.1.31)晚上結標前一刻前往其賣場觀察,以入清行情1萬多的1/3預定價試著標看看,此件清紫檀刻董其昌行草詩文書卷臂擱共有其他10人參與競標,於是結標前3分鐘加價超越後,再以預定價位自動出價下標,最後無人加價得標。匯款後兩天後就收到,上手經詳加檢視:


1.材質:經檢視褐黑帶金紅顏色及有牛毛紋收縮,置入水中會下沉,應為老件小葉紫檀材質。


2.造型:書卷式臂擱,小巧別緻。


3.看表面顏色:老件紫檀褐黑帶金紅顏色,新品為褐黃色,此件為褐黑帶金紅色。


4.看表面皮殼:老件紫檀牛毛紋收縮,新品其牛毛紋未收縮,此件牛毛紋收縮明顯。


5.看表面包漿:


         老件包漿的光澤,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其皮殼有不規則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


       新仿是拋光上蠟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則性痕跡。


          此件有是自然柔和的寶光。以放大鏡看其表面,卻沒有明顯的使用自然磨擦痕跡,若是老件,應是純粹只供欣賞把玩,而非實際使用。


6.以手摸撫雕刻表面


      老件木雕經上百年使用,會磨掉稜角,變得柔順,不礙手。新仿木雕摸過會扎手。此件表面柔順不礙手。


7.看雕刻凹處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經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處會日積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當結實,以針挑也不易去除。


      新品當然無此污垢,有的會以黑墨或黑蠟填入掩蓋,但此掩蓋噴洒碧麗珠後,以牙刷刷過很容易去除。


         此件雕刻凹處肉眼看雖然品相極為乾淨,但以放大鏡觀察雕刻深處可見陳年自然汙垢堆積情形。


8.看雕刻凹面


          老件木雕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新品雕刻凹面將染料清除後,其顏色變淺淡,無包漿。此件以碧綠珠喷灑清潔後,雕刻凹面色澤與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漿。


9.看雕工及落款:行草詩文唐代孟浩然送朱大入秦---遊人五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雕刻刀法俐落流暢,刀刀一氣呵成,毫無遲滯感,有名家格,應是熟諳行草結體的雕刻家才能達成。落款其昌,印款為太史氏,也符合其昌行草款式。


   


          此件雖落其昌款,印款太史氏,符合其昌行草款式及印款,但絕不能認為是其所雕刻。原因在於董其昌雖是明末時期書法、繪畫的大家,但並未記載其會篆刻,而可能是當時或後代喜歡其書法的藏家或雕刻者依據其墨寶所臨摹雕刻,這是合理的推測。到底是何時製品?會不會明末董其昌直接將書法以筆墨寫在紫檀木片上?再交由雕刻家下刀。


   


          綜合以上判斷此臂擱造型為書卷式,小巧別緻作工精細,為清中期流行造型;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有兩位皇帝加持,董其昌書法在清代中期成為主流風尚。再加上由紫檀外表褐黑帶紅顏色及牛毛紋收縮情形和表面包漿風化狀況判斷,也符合清中期,因此其製作年代定為清中期應屬合理。此紫檀刻董其昌行草詩文書卷臂擱,小巧別緻,行草詩文雕刻流暢,以此價位標得,算物超所值。若是在現貨市場見到此等級的紫檀臂擱,能上手詳細檢視,縱然要價萬餘元,個人也會認定值得下手收藏。能在網拍以此價購得,在於多數買家看不出其昌行草落款,不知其為董其昌行草詩文作品,另外少數知其為董其昌落款者,則因其網拍照片解像力不足,無法由照片查看陰刻凹陷局部特寫,觀察風化情形,判斷其確切新舊及年代,且賣家又不提供鑑賞期,使其真偽新舊充滿風險,讓有意買家裹足不前不敢加價,最後以較低價位到我手上,也算物隨有緣人吧!


 


董其昌生平: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貧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風得意,青雲直上。西元1589年,(萬曆十七年)三十四歲的董其昌舉進士,開始了他此後幾十年的仕途生涯。當過編修、講官,後來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他對政治異常敏感,一有風波,他就堅決辭官歸鄉,幾次反覆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一直以來,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內外大收藏家尋覓的目標。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征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劃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劄,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蹟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 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于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于《蘭亭》、《聖教 》,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 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董其昌的書法,歷來評說褒貶不一。褒者傾其溢美之詞,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為書家神品。謝肇稱其合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 ,而丰采姿神,飄飄欲仙。但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包世臣雲:行筆不免空怯。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諷刺道:香光(董其昌)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引自百度知道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遊人五陵去,
寶劍直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這是一首送別詩,朱大名去非。
         
首句遊人五陵去”“遊人,強調其浪遊者的身份。五陵本為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長安,詩中用作長安的代稱。京華之地,是遊俠雲集之處。寶劍值千金,惜別贈別乃知之所為這句詩本為曹植《名都篇》詩句,這裏信手拈來,不僅強調寶劍本身的價值,而且有身無長物的意味。這樣的贈品,將是何等珍貴,豈可等閒視之!詩中寫贈劍,有一個誰贈誰受的問題。從詩題看,本可順理成章地理解為作者送朱大以劍。而從寶劍句緊接遊人言之,似乎還可理解為朱大臨行對作者留贈以劍。在送別時,雖然只能發生其中一種情況 ;但入詩時,詩人的著意唯在贈劍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這反而耐人尋想。
        
千金之劍,分手脫贈,大有疏財重義的慷慨之風。不禁令人聯想到一個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許劍。《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受封延陵的吳國公子季劄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劄劍,口弗敢言。季劄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塚樹而去 季劄掛劍,其節義之心固然可敬,但畢竟已成一種遺憾 分手脫相贈,痛快淋漓。最後的平生一片心,語淺情深,似是贈劍時的贈言,又似贈劍本身的含義——即不贈言的贈言。只說一片心而不說一片什麼心,妙在含渾。卻更能激發人海闊天空的聯想。那或是一片仗義之心,或是一片報國熱情……。總而言之,它表現了雙方平素的仗義相期,令人咀嚼,轉覺其味深長。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稱他救患釋紛,以立義表交遊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新唐書文藝傳》謂其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 那麼,這首小詩所表現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引自---SOSO問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