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寅生款白銅刻文人仕女圖及詩文方鴉片膏盒


 
















 


 


下載網拍照片---陰刻銅盒




 



 



15-25.一件清寅生款白銅刻文人仕女圖及詩文方鴉片膏盒的收藏(98.9.22)


 


       網拍文物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正常經營方式,賣家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買家透過議價方式與賣家取得雙方能接受價格成交,有部分是藏家早期所收藏釋出的賣場,或真正長輩所留下舊藏中,我曾收到幾件不錯的文物,都是賣方直接定出希望的賣出價格,經瀏覽到覺得文物等級不錯,要價合理比現貨市場便宜,透過一翻議價,及獲得鑑賞期後才成交。


      另一種形態是以低價起標,號稱標多少賣多少。


(1).近年來骨董網拍一窩蜂出現一些(xx的收藏)的賣家,都自稱晚輩為其長輩處理收藏。其拍品良莠不齊,均以一元或低價起標,標多少賣多少為號召。晚輩賣家均自稱不懂骨董,對拍品不標年代,對於買家年代詢問,一律回答不懂,似乎為了迴避貨品與描述不符的法律責任。對於賣出的骨董,又一律宣示不可退貨。


 (2).此種經營手法是有爭議性,雖然已巧妙迴避貨品與描述不符的真假法律責任。但對於賣出的文物,又一律宣示不可退貨,這是違反消保法---網拍是比照郵購有七天鑑賞期的規定。最近報紙或看電視新聞報導,消基會召開記者會,針對網拍層出不窮的糾紛宣示,網拍因不是現場交易,比照郵購有七天鑑賞期,包括所有非偶一為之賣家,並不是僅限業者。一般買家因金額小大部分自認倒楣,但如有買家因金額較大,不能退貨上法院提告,此不可退貨的主張在法庭上應屬違法無效。而且其自稱(xx的收藏)若是騙局一場,則有涉及詐欺之嫌,況且其是否有以其他帳號加以護盤避免虧本,都是值得懷疑的?


  (3).此種經營手法最後一定會產生爭議,但買賣退換大部分都以檯面下協調解決,無法協調的才會以評價平臺公開。就以此模式最成功的師X的收藏,還是有負評,其中有的迅速退貨還錢,。所以此師X的收藏賣家亦瞭解,若真不讓買家退貨還錢,除了會影響其賣場銷售外,要是買家損失慘重,真告上法庭,將脫不了其法律責任的。


 


      我並不喜歡以(XX的收藏)名義低價起標又一律不退不換的經營方式,因為對買方來說是資訊不對稱,賭注成分及風險很大,這一律不退不換是違反情理,如果連買到與賣家標題或網頁或答覆不符的文物都不准退貨合乎常理嗎?而且這更違反消保法鑑賞期規定的。如果賣方真的是不懂骨董的晚輩,又沒有護盤情形,那麼買賣雙方互賭,買方願賭服輸,賭輸自認倒楣。問題是網拍中出現一窩蜂(xx的收藏)的模仿賣場,其拍品良莠不齊,其身份是否真晚輩?還是骨董業者假冒,到底有無護盤實在很難分辨。如果是假冒,明明是骨董業者應懂得,卻表示不懂,有問題買方要求退貨卻堅持不退,這不僅違反消保法鑑賞期規定,更構成刑法詐欺罪的兩個要件:主觀犯意及客觀的事實。


     


      但我並沒有痛恨所有(XX的收藏) 低價起標的賣場,我只是不贊成這種經營模式。我常瀏覽網拍文物,偶而也會在某些(XX的收藏)及低價起標賣場下標,但僅限於經判斷為純粹業餘賣家,或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我痛恨的是其中少數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暗中還加以護盤,作穩賺不賠生意,卻沒有受到骨董同好輿論抵制,或被受害買家提告受到法律教訓,反而網拍生意越來越大,實在沒有天理。


   


     其實業者跟同行進貨慣例是可以理解的。重點是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暗中還加以護盤,作穩賺不賠生意。我常觀察某些較高檔文物的拍賣過程,若是您沒有加入競標,其結標價格往往比行情低甚多,讓您覺得不標很可惜,但事隔多日去找賣家評價,卻找不到。若您當時心動下標,卻發現永遠追不到,比您預定的價位高甚多,甚至高過現貨行情,這就是有人在護盤。以往業者對買斷文物加以護盤避免虧本,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發展出另一模式則是,藏家委託網拍業者寄賣,拍出由業者收取手續費,低價起標,不想虧本的藏家要自行護盤。


     


     如果賣方真的是不懂骨董的晚輩,又沒有護盤情形,那麼買賣雙方互賭,買方願賭服輸,賭輸自認倒楣,還算公平,偶而還能撿到便宜。但若明明是專業的骨董商,卻假冒晚輩身份,明明看得懂卻騙買家看不懂,又不能退換,暗中還加以護盤,對買家是絕對不利,絕不可能買到物超所值的東西,應列為拒絕往來戶。倒是少數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其中部分夠水準拍品,是由藏家委託寄賣,若沒有護盤情形,偶而能標得物超所值文物,至於有沒有護盤,則要仔細觀察,若追到預定的出價極限,一定要斷然放棄停止追高。


 


      對於網拍低價起標的賣場,我甚少參與下標,因為如發現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還要等候漫長的時間結標,而好不容易等到結標前一刻才是行家決勝的關鍵點,多少能買到充滿未知數,到底是行家競標,還是護盤當時是很難判斷出來。除了幾個極少數風評不錯賣場,僅限於經判斷為純粹業餘賣家,或光明正大標明為骨董店業者,我偶有會下標外,其他低價起標的賣場則敬謝不敏,在網拍市場有時的確可以物超所值的價位買到還可以的等級文物,但若要撿漏,以低價位能購得高等級文物的經歷,是鳳毛麟角。


  


     花這麼多篇幅介紹台灣網拍低價起標賣場目前種種生態及注意事項,主要是這幾年來網拍也是我收藏物超所值一般及中等級文物的管道之一,未來"拾穗記這個單元---介紹近來購得物超所值文物的收藏經過,偶爾會從網拍低價起標賣場進貨,在此把其低價起標賣場網拍生態及注意事項一次說明清楚。另外深怕此管道進貨頻率一高,讓新手誤以為網拍低價起標賣場都是寶,是撿到寶的好地方,記住連二十幾年經驗的老手,要找到物超所值的文物都有困難,這樣小心檢視照片,看文字說明,有不清楚還透過問與答問清楚,但下標後寄過來的文物,還約有1/3與原先預期不符合。最大的問題是網拍低價起標賣場不標示年代及不回答年代問題,又表明不退又不換,一切靠自己由照片判斷。但網路有照片解像力不足、未拍攝到全部及重點部位放大和螢幕色差等限制。骨董鑑定年代真假,看實物都有相當難度,老行家都常看走眼繳了學費,更何況要僅憑幾張解像力差又有色差的相片,來判斷年代、真假及行情,無異緣木求魚。所以在低價起標網拍購買文物首先要慎選賣家,要觀察判斷是真正藏家或長輩所留下,還是掛羊頭賣狗肉,假晚輩真奸商,要瀏覽其負評內容,要留意是否護盤?要小心謹慎判斷年代,若沒有十足把握,有任何一點疑問都寧可放棄。


 


      縱然有眼力的同好也應避免追高,根據我長期觀察,若是較高檔文物低價起標,您若追則其價格將持續飆高,您永遠不可能低價得標,但若您沒有競標其得標價格往往出乎意料的低,讓人心動。但持續追蹤觀察賣家評價,則往往找不到此件高檔文物評價記錄,有時賣家又拿出重拍,說是被棄標,很明顯就是這賣場對於較高價文物有護盤情形,對這賣場下場競標就要慎重考慮了。


如何避免臨場競標追高情形?


         應事先判斷該件文物若是到代真品,其市場行情約多少到多少價錢?然後分析其真假到代機率有多高?若不到八九成以上,應選擇放棄,避免其風險。若有八九成以上把握,則不仿一試,可以市場行情的最低價,再打對折作為出價極限,如曾在一經長期觀察風評佳的真正(XX的收藏)的低價起標賣場,看上一件雕工不錯的清嘉道中等名家的竹浮雕筆筒,判斷應是真品,市場行情約五、六萬左右,則定出價極限為三萬,這一半差價是為了網拍的風險,可能是仿品看錯了,或者是有沒拍到的瑕疵,還有可能付款拿不到的各種風險。若是不到八九成以上把握,但還是想賭一賭,則要評估其可能性有多少,若為五五波,則出價極限應再調低為折半一萬五千元。


下場競標有兩種方式:


A.一種是直接把出價極限設定成自動出價方式,好處是不會忘記下標,而且不用臨場競標,患得患失,也不會臨時起意追高,壞處是若有賣家護盤,一定追到您出價極限,才可能停止。


B.另一種是到結標前下標,但一定要能沉住氣,觀察情況一步步慢慢追加,但若追到預定的出價極限,一定要斷然放棄停止追高。此清嘉道中等名家的竹浮雕筆筒後來我追到三萬元,仍被買家加價,於是斷然停止追高,最近對方以30300元得標算是比行情低很多,不過我持續追蹤觀察此賣家評價,則始終找不到此件筆筒的評價記錄,很可能就是這賣場對於較高價文物有護盤情形。


   


    此賣家是在南部開骨董民藝實體店,在今年8月份才在網拍開設賣場。賣場東西多元性,有古民藝,也有骨董文物。也有等級較高的骨董文物,不過起標價過高,尚未見成交量。也有低價起標賣場招攬人氣,一般為古民藝或較普通的骨董文物。


     


     此件寅生款白銅刻文人仕女圖及詩文方鴉片膏盒在912上架後,我從文房百寶搜尋到,看到銅製盒上有寅生落款,文人仕女圖雕刻細緻傳神,及詩文雕刻流暢,再看表面斑駁有年代風化歲月,就判斷應是清末銅刻名家陳寅生的作品無誤,其刻製的銅墨盒市面上較常見。


 


     於是加入追蹤名單,準備屆時競標看看。終於等到922晚上結標前5分鐘進入此件賣場,發現當時出價才兩百多元,於是加價競標,立即成為最高出價者。還以為此件沒有買家識貨加價,可以低價標得,沒想到結束前一分鐘,就有一買家加價競標,後來又殺出一程咬金加入戰局,我乾脆就直接輸入可以接受的價格直接出價,去忙別的事,結果延長30幾分共31次加價競標後才結束,比我設定少了400元而得標。


 


     匯款後翌日及收到銅盒,詳加檢視實物,果然文人仕女圖雕刻細緻傳神,及詩文雕刻流暢,盒蓋還有掐絲琺瑯圖案,整體看應是清末銅刻名家陳寅生的作品無誤。只是其銅表面氧化斑駁不堪,及部分銹蝕,很不美觀,盒蓋的掐絲琺瑯圖案,被陳年污垢所掩蓋。於是先用瑪瑙刀,將銹蝕部分銅銹刮掉再拋平,然後以毛巾沾銅油,將銅表面擦亮,以牙刷沾清潔劑殺洗盒蓋的掐絲琺瑯,讓整個銅盒煥然一新。雖然經此大力整理,把所有年代風化氧化歲月痕跡,完全去除沒有任何古味。但根據個人經驗,此銅表面在空氣中不到月餘,就會變成一層均勻不發亮的顏色。


 


     陳寅生所刻製的銅墨盒市面上較常見,此類小盒第一次見到,不知其用途,查看內部有留下胭脂紅顏色痕跡,原判斷可能是古代仕女盛裝化妝品用盒,但上網查資料,其應為裝鴉片膏蓋盒。老銅製墨盒以前市面上常見,沒款或非名家要價不高 一兩 千元,但近年來已較少見。在玉市常看到新仿製的銅墨盒,落名家款才要價幾百元,圖案及詩文雕工差,行家一眼就可看出假貨;另有一種圖案及詩文看似傳神流暢,但細看沒有任何雕刻刀路,應是大量以雷射雕刻或壓鑄或腐蝕製成,初學者要特別留意。


 


 


 


 


 


清末銅刻名家陳寅生生平


    陳寅生,名麟炳,是清同治年間的秀才,也是著名書畫師。


清末至民國時期,北京的刻銅藝術以陳寅生、張樾臣與姚茫父最著名,人稱刻銅三大家。三人中,陳寅生成就最大。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在北京琉璃廠開設萬禮齋,後改為萬豐號,墨盒刻銅是他首創,有一代宗師之稱。清末科舉時代,陳寅生的刻銅曾極盛一時。 《古玩史話與鑑賞》說:陳寅生的刻銅作品,成為清代刻銅藝術珍品,亦屬珍貴文物。《天咫偶聞·卷七》說:光緒初,京師有陳寅生之刻銅,周氏元之畫鼻煙壺,稱絕技。《中國民間美術藝人誌》說:他(寅生)所刻的墨盒,可以和陳曼生壺並傳。


      陳寅生的刻銅藝術代表了清末民初刻銅工藝發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銅刻藝術有其獨特風格,字體清秀飄逸,有草、隸、篆、行、楷體,書法藝術各具特色,刻花草、樹木、魚、鳥、蟲栩栩如生,人物惟妙惟肖,他的刻製品為清代刻銅藝術珍品。 後代也多有仿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