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定地區發展出陰刻配合陽雕的技法,又因圖案紋飾的高低而分成「陷地深刻」與「陷地淺刻」。不論如何分類,整體而言,皆是紋飾低於器表,但在低陷的部位又用陽雕技法表現紋飾的陰陽向背與層次。「陷地淺刻」技法乃是陰刻技法配合較淺浮雕技法,即圖案紋飾淺低於竹面,然後在低於竹面的部位以淺浮雕刻出圖案紋飾細部。


   


      「陷地深刻」比一般深刻更深,用竹材光素表面為地,圖案紋飾則全部刻陷於竹地中,不下五六層,才達到最深處,故稱它為「陷地深刻」。「陷地深刻」常運用陰刻技法配合較高浮雕技法,圖案紋飾深陷於竹面,然後在低陷的部位以高浮雕雕刻紋飾。


    


       從嘉定派傳世作品分析,陷地深刻與陷地淺刻主要可分為三大類:陷地高浮雕、陷地浮雕、陷地淺浮雕。陷地高浮雕,一般常用於筆筒等厚度夠的器皿;陷地浮雕,浮雕高度介於陷地高浮雕與陷地淺浮雕之間,常見於清中期雕刻山水、花鳥、人物紋飾的筆筒;陷地淺浮雕,以周顥雕刻竹石與山水筆筒作品最具代表性。


     


       嘉定派陷地高浮雕代表性作品有:明朱稚征「竹雕春菜圖筆筒」、清吳嵩山「竹雕荷蟹圖臂擱」、清沈全林「竹雕秋蟲白菜筆筒」、清鄧渭「竹雕白菜筆筒」……等作品。


   


       嘉定派陷地浮雕代表性作品有:清楊謙「竹雕碧梧清暑圖臂擱」、清鄧渭「竹雕二仙渡江臂擱」、清鄧渭「竹雕荻塘香雨圖臂擱」、清時其吉「竹雕劉海戲蟾圖筆筒」、清時澄之「竹雕香山九老圖筆筒」、清時澄之「竹雕蘭亭雅集圖筆筒」、清王玘「竹雕赤壁泛舟圖臂擱」、清徐裕基「竹雕太白醉吟圖筆筒」、清馬國珍「竹雕採藥老人筆筒」、清馬國珍「竹雕蘭亭圖筆筒」、清馬國珍「竹雕春夜宴桃李園圖筆筒」、清王恒「竹雕〈廬陵夜讀〉筆筒」、清侯松音「竹雕〈瑤池歸宴〉筆筒」……等作品。


   


       嘉定派陷地淺浮雕代表性作品有:清周顥「竹刻風竹白石圖筆筒」、清周顥「竹刻雲蘿山水圖筆筒」、清周顥「竹刻蘭花圖臂擱」、清程庭鷺「淺浮雕松風琴趣圖臂擱」……等作品。


   


     「陷地淺刻」與「陷地深刻」盛行於清早期到清中期,嘉定地區不少竹人皆擅用此法,常見用於雕刻山水與荷花、晚菘等花卉蔬果題材,紋飾可低陷達五、六層,嘉定地區又稱之為「直起直落」、「陷地陽文」、「陰陽文」。清沈全林、清楊謙、清周顥、清鄧渭、清王恒等人可謂其中佼佼者。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