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器圓雕也稱立雕或竹根雕,屬於立體雕刻。圓雕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適於觀賞者由各角度欣賞,且完全立體的雕塑,包括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以及動物等類型。竹材的圓雕為竹根莖,通常以細小的竹根部作主題造型的頂部,寬大的竹莖斷面作為主題造型的底部或底座。


   


       竹根實際上指的是竹兜,即竹莖的下端部位,也是竹子的地下莖,呈圓錐狀,節多而節間很短。一般都將竹兜稱為竹根,而將密集地生長在竹兜節周之真正的竹根稱作竹子的根鬚。竹鞭是某些竹類的根狀莖,橫臥地下,具有較長的節間,節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長成新竹鞭或筍,使用竹兜和竹鞭雕製作品,通稱為竹根雕刻。


   


       金西厓談到竹雕刻之難,認為以圓雕最難:


顧亦知竹刻之難,圓彫居首。竹根半藏半露,在林謂是良材,掘得未必中用,其難一也。造形設計,雖可借助於畫稿模型,尤當攫捉神態,存於意想,非同表面彫刻上有畫稿可循,其難二也。竹根囫圇,手握不便,刓鑿坯胎,須鉗夾固定,或置凳上勒穩,其難三也。圓彫處處有鐫鏤,或探鑿於深坳之內,游刃於狹隙之中,須不時變換握刀姿勢及進刀角度,其難四也。初彫既成,修飾光磨之工,均非其他刻法可比,其難五也。難中之難,尤在神情之攫捉,以既無畫本,不免隨時端詳,隨時鐫刻,使其漸如人意。


   


       竹根的雕刻,題材內容和構圖處理,都取決於竹根的不同條件,利用竹根的基本形狀,這是一種「因材施雕」的特殊作法,製作者衹有一套熟練的雕刻技術還不夠,必須加上豐富的想象力、卓越的獨創性。竹根雕刻構思常因勢造型,自然肌理,與創作者的構思巧妙結合,製成具有強烈立體效果的作品。創作者根據竹材的特徵形狀,竹根的特殊材質,竹肌的紋理,各自不同的竹根形狀特色,來構思主題造型。創作者從構思捕捉神態開始,到雕鑿成器,過程中困難重重。


   


        嘉定派圓雕代表性作品有:明朱鶴「圓雕五子戲彌勒」、明朱纓「竹根雕佛手」、明朱纓「竹根雕戲猴人」、明朱稚征「竹根雕殘荷洗」、明朱稚征「竹根雕漁翁」、明秦一爵「竹根雕盤松杯」、明沈大生「圓雕子母蟾蜍」、清封錫祿「竹根雕羅漢像」、清封錫爵「竹根雕晚菘形筆筒」、清封始岐「圓雕伏虎羅漢」、清封始幽「竹根雕醉翁」、清封雲生「圓雕達摩立像」、清封氏「竹根圓雕荷蟹杯」、清施天章「圓雕東方朔坐像」、清周笠「圓雕臥鹿銜芝杯」、清嚴煜「圓雕靈芝」、清嚴煜「圓雕孩童戲鳥」、清鄧孚嘉「竹根雕陶淵明採菊」、清鄧孚嘉「竹根雕松紋盒」、清鄧士傑「竹根雕羅漢」、清時其吉「圓雕獅子滾球」、清王玘「竹根雕盤松盂」、清蔡時敏「竹根雕八仙作品」、清蔡時敏「圓雕東方朔」、清張宏裕「竹根雕壽星」……等作品。


   


       清人程穆衡在〈嘉定竹器賦〉談竹人專心致力於雕琢竹器時的記載如下:「挼拏循手,摩練服膺,晝一哺而數起,夜十寐而頻興」。藝術創作者常鍥而不捨,精神與作品凝結為一體,日夜匪懈矢志完成作品。竹根立體圓雕法、高浮雕與深刻兼及透雕,為嘉定地區獨具藝術風格傳統的三種雕刻技法。明末清初時期的竹根立體圓雕作品,表現的技法最為精湛,嘉定派圓雕代表性名家有:明嘉定三朱、清封氏一門、施天章、鄧孚嘉、蔡時敏等人,清中期以後人才漸漸凋零,清末幾乎瀕臨絕跡,按民國陳傳德修《嘉定縣續志》記載,能以竹根作立體圓雕的,衹剩下張學海、韓玉等人,已寥寥無幾。


 



 


 


 


 


此文引用好友梁俊棠 先生所作---


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定派竹雕刻藝術之研究


感謝老友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莊的敝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